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音乐的传播方式主要指的是传播者对音乐进行传播的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音乐的传播方式主要指的是传播者对音乐进行传播的时候采取作用在受众的一种具体的方式。从古到今,人们都了解传播所产生的威力,在远古时期,人们便会利用歌声、语言和其他人进行交流。然而随着生产的逐渐发展,人们的交流和活动范围逐渐地扩大了,人们开始发明文字和图画来突破传统之中时空的限制。如果没有音乐的传播方式,那么就没有人类音乐的活动与音乐。它的本质是用来传递音乐信息,使人与人之间得以交流。音乐的传播还可以让音乐的创造者和听众之间进行双向的交流,从而及时地向创作者进行信息的反馈,让其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一些音乐作品。

对于传播活动发展的历史来说,也就是传播媒介演进的历史。然而音乐之所以没有中断于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是和音乐特有传播的方式密切相关的。因此可以说音乐历史发展与音乐传播发展是同步来进行的。而在音乐的传播历史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

口头传播,也即“口耳相传”“口传心授”,它是在人类传播历史上最初的一个阶段,并且也属于早期音乐传播的一种原始形态,也是在电子音乐、唱片以及乐谱等方式诞生前最普遍、快捷的一种传播方式。例如古代的时候,人们主要用诗词和歌谣这种口头传播方式来抒发感情、传达意见。

其次是媒介传播,最开始的媒介传播是乐谱的传播,这个传播时期也标志音乐的传播进入到了媒介传播的一个时期。对于乐谱来说,它能够清晰的记录音乐的音长和音高,能够让流动音乐从此固定下来。

而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传播使得整个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它对于先前存在的一些媒介有着很强大兼容性,不但能够用来发布各种各样的娱乐信息和新闻,还能够充当媒体的媒体,将一些电视、广播等都兼容到自己的一种轨道之中,当前的一些网络音乐、电子期刊等就是有力的证明。

网络音乐的传播方式导致了传统音乐传播方式之中手稿的逐渐消失。作曲家可以通过电脑来进行创作到演奏到传播,能够轻易地修改或者抹去屏幕上的一些东西,将创作的过程逐渐变得模糊。然而一个音乐创作者的传统作曲是以手稿为主,这样才能够反映出创作者的一种真性情,所以,网络创作的乐谱与传统的相比,传统的乐谱手稿就变得更加真实,且具有收藏和保存价值。

(选自韩益民《试谈网络对音乐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有删改)

1.下列关于“音乐传播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头传播是早期音乐传播的原始形态,既是人类传播历史上最初的一个阶段,又是一种最普遍、快捷的传播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诗词和歌谣得以传播。

B乐谱传播是最早的媒介传播。乐谱能清晰地记录音长和音高,它的出现标志着在传播过程中“口耳相传”的流动音乐可以用乐谱的形式固定下来。

C网络传播方式相对来说具有很强兼容性,能够用来发布各种各样的娱乐信息和新闻,还能够充当媒体的媒体,将一些电视、广播可兼容到自己的轨道之中

D无论何种传播方式主要是传播者对音乐进行传播时向众传递音乐信息的一种具体方式,有利于音乐的创作者和听众进行双向交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生产的逐渐发展,人们交流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人们开始发明文字和图画,以此来突破传统之中时空限制

B各种音乐传播的方式有利于各地区、民族的人们通过音乐来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

C音乐特有传播方式,使音乐得以传承而没有中断于传统的历史文化;这也说明音乐历史发展与音乐传播发展是同步的。

D作曲家可以通过电脑来进行创作演奏传播,将创作的过程逐渐变得模糊,这样与传统乐曲相比更难反映出创作者的真性情。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头传播能保存一些音乐信息,但音乐作品仍处于流动、变化中,导致同一乐曲的乐谱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会有不同之处

B电子音乐、CD(唱片)可以记录音乐的音长和音高,储存声音信息,这是音乐传播方式中的媒介传播,能较完整地保存音乐信息

C音乐传播的方式,从口头传播到媒介传播,再到网络传播,每次都在变化,都在进步,而网络传播方式使得整个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

D网络音乐传播方式会导致传统音乐传播方式之中手稿的逐渐消失,而用网络创作的乐谱却没有真实性,也降低了其收藏和保存价值。

 

1.A 2.C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音乐传播方式”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范围扩大了,原文“最普遍、快捷的一种传播方式”是在“电子音乐、唱片以及乐谱等方式在诞生前”。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考点强调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题干中的 “音乐传播方式”,应回到原文具体分析判断。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因果绝对化,原文是“和音乐特有传播的方式密切相关”。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找出选项中不符合的地方。明确要求之后,应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文字,然后进行比对辨析。找到这些内容的所在区域之后,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比如选项C项中,原文是“和音乐特有传播的方式密切相关”, 因果绝对化,考生就要重点看一下原文内容。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D“没有真实性,也降低了其收藏和保存的价值”表述不准,原文是与“传统的乐谱手稿”相比而言,这里太绝对了。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本题属于判断类题目解答,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如该题中D“没有真实性,也降低了其收藏和保存的价值”表述不准,回到原文分析判断。B项应为“内涵、外延不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周弘,赏识教育倡导者,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第一位发现孩子没有错的教育家”。他用其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硕士,而且培养了一批“周婷婷”,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他创立的赏识教育被称为“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

材料二:最近,香港商人萧百佑以“狼爸”之名走红媒体。他说,孩子12岁之前做得不对,就要打。他以家里的“有道明君”自居,在品行、饮食、娱乐、社交、学习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孩子违背了家规,就要受到训斥,“藤条伺候”,常常被打得伤痕累累。狼爸用家法调教出的三个儿女相继被北京大学录取,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

就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你有怎样的见闻或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_,___。___,中国是亚太大家庭的一员,愿意同所有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守望相助,也希望亚太各方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共同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太。

①没有和平

②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③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④家和万事兴

⑤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

A.①②④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④①②⑤③   

D.⑤③①②④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美的社会效用主要在陶冶人的精神。它能丰富人们的生活,愉悦人们的心情,启发人们的思想,         。正因为如此,人的审美活动,不论是美的欣赏,还是美的创造,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使人们的精神更加振奋,视野更加开阔,灵魂更加纯洁

B使人们的精神更加振奋,灵魂更加纯洁,视野更加开阔

C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精神更加振奋,灵魂更加纯洁

D使人们的灵魂更加纯洁,精神更加振奋,视野更加开阔

 

查看答案

下列通信的敬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给老师写信说:“敬颂教安。”

B.长辈给侄子写信说:“顺致安康。”

C.小王给同学写信说: “谨致鸣谢。”

D.老张给同事写信说:“特此函达。”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①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

②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

③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

④清代之前,扬州靠着大运河,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都

⑤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

⑥而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

A②①⑤④⑥③  

B②⑥④⑤③① 

C④③①②⑤⑥ 

D④②①⑤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