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壮小伙牵了一价值百万的纯种藏獒出来遛弯。逢人便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壮小伙牵了一价值百万的纯种藏獒出来遛弯。逢人便炫耀狗好,人要是没个四五百斤力量的拽都拽不住。

这时候看路边一秃顶老头,身边还坐一只毛都快要掉光了的狗。他的藏獒对那狗一顿嚎叫,那老狗理都没理藏獒。

小伙不乐意了。说道:老头,你那狗那么大,是什么狗啊?咱俩的狗斗一下?你的狗输了给我500,我的藏獒输了给你2000。

老头说:我正愁我的老伙计下个月伙食呢!要不赌大点?我的狗输了给你五万,你输了给我三万。

小伙马上火了:我这是纯种藏獒。别说我没告诉你。赌了!

俩狗交锋没两分钟,藏獒败下来,再也不敢嚎叫。

小伙拿了三万块钱,郁闷至极:大爷,你那是什么狗?怎么能这么猛?

老头边点钱边说:我也不知道现在它算啥狗,没掉毛以前是叫狮子!

小伙哭笑不得!!!

上述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成熟的低调 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华的人,必定是低调的。才华和智慧像悬在精神深处的皎洁明月,早已照彻了他们的心性。他们行走在尘世间,眼神是慈祥的,脸色是和蔼的,腰身是谦恭的,心底是平和的,灵魂是宁静的。正所谓,大智慧大智若愚,大才华朴实无华。 招摇显摆的,是骄矜浅薄的人;上蹿下跳的,是奸邪阴险的人。于是,这个世界因他们而纷纷扰扰,而迷乱动荡,而乌烟瘴气。他们像那弯不下头的青色谷穗,像那风中止不住的幡旗,像水里那摁不住的葫芦。他们,是不容易沉静下来的。 然而,古来功名无不在锣鼓声中隐隐然寂寞。色衰爱弛的是美人心事,尚能饭否的是将相块垒。身处高位都有跌重之时,更何况那些还未远航便因帆根脆而被风折的人们呢?张扬、张狂、张牙舞爪,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浮华的热闹,当绚丽散去,当喧嚣沉寂,生命要迎接的,是形影相吊,是门前冷落,是登高必跌重的惨淡,是树倒猢狲散的冷清,是说不尽的凄婉和苍凉。那高高扬起的谷穗直直挺立,然而风一过必先摧其根,雨一来必先摧其脉。以不成熟的姿态迎接世事拷问,甫一迎面,怕是已七零八落、面目全非了吧。 然而,究竟人能否在弱小之时活得如鱼得水,成熟之后亦是潇洒自在呢?有,低调。低调,不浓、不烈、不急、不躁、不悲、不争、不浮,是低到尘埃里的素颜,亦有高擎风骨飞翔的灵魂。常念古人焚香煮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这种成熟后的低调,自我情操的陶冶,岂不比那香车美酒,招摇一路的显摆来得有内涵且自在得多么? 人生的顺序就像谷穗成熟的顺序,青涩时,积累了一点点,就以为拥有了全世界,直到真正成熟后,才明白那时自己如此可怜且可笑。有人说,青涩时虚荣狂妄也是一宝贵财富。然而,难道因此骄傲至自大的姿态就该备受推崇么?要知,过狂终易折,低调谦虚才是成熟的模样。 我想,如果人人都推崇那骄狂之姿,也许谷穗无罪,但稻田一定有毒。 得低调时且低调 李白醉酒高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尼采道:上帝死了,而我依然存活。这些“狂人”以极致的语言演绎了他们极致的一生。长江后浪推前浪,然我们岂能个个都去标榜这狂傲,一代更比一代“浪”?得低调时且低调,方是为人处事之道。(对比,引观点)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懂得低调,人们在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生活中张牙舞爪,张狂的生活并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会使人失去内心的本真;随着追名逐利、引领潮流逐渐失去了内心的宁静,心灵的航向,使人在生活中渐渐迷失自我。与其在高调生活中世俗地活着,何如多一份低调,让自己心盈馨香?(说理联系现实,点危害) 鲜艳夺目的玫瑰,在花丛中昂首翘立,却经不住风吹雨打,不如墙角那不起眼的蔷薇顽强。这是因为,蔷薇以一种低调的姿态活在这世上。低调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人于磨炼之后一种超然的心态。它不等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静默,而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季羡林,在他功成名就之时,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声誉和利益。他仍选择了一如既往的低调,拒绝了终身学位的荣誉,放弃了这样那样长的名号,他两袖清风,淡泊朴素地完成了他不平凡的一生。留下为人传颂的美德。他如一块玉,毫不张扬却透出一股自然的魅力,这正是低调的最高境界啊! 懂得低调处事,低调做人,才能沉淀自己,洗净心灵上的污垢,专心致志的追求人生目标,取得巨大的成功。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精心宁性,低调生活,最终有了《瓦尔登湖》这一脍炙人口的巨作。倘若他依然执迷于俗世,不能低调做人,在低调中品味生活,感悟自然,净化心灵,恐怕也不会有《瓦尔登湖》的诞生。所以,低下头来,历经风雨,洗尽铅华,看透浮华,多一份低调少一份张狂,默默地做人做事。(三、四“低调”内涵,作用) 当然,低调做人并不等于掩盖了自己的才气,空有才华却避世不语。低调做人是为了养精蓄锐,最终厚积薄发,一鸣惊人。所以,《天龙八部》中的第一高手原是扫地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孔明原本也只是躬耕于南阳的农夫。(辨证说理) 低调做人才是一种智慧,让我们在生活中宁心静心,慢慢沉淀自己吧!得低调时且低调,相信厚积薄发之下,你一定会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解析】 试题分析:任何时候都不要炫耀,保持低调!低调!再低调!你炫耀什么,说明你缺什么,真正拥有实力的人,往往处于平静祥和的状态,就像那位老人和那条“老狗”,只是淡定从容地存在着。 在这个个性时代,“亮出你自己”是一种时尚的做法,提倡“低调”似乎不合时宜;然而,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低调处事待人,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关于“低调”的话题,更多地关涉成功人士。相对于比较多的成功人士的张扬而言,低调无疑是一种值得珍视的品质。 因此,我们在写作之先,就要先占有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如果我们不勤于读书,不占有相关材料,我们的笔触就不可能放开,我们的思考就不可能深入。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图标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题目。

满分5 manfen5.com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这一现状,联系现实,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要求:字数分别在10-20字)

①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

(1)功在朝迁,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2)拜堂堂父子,三君文章与北宋争传,中原雄视无他争;看滚滚江流,一代人物是西川特出,山水英奇在此眉。

(3)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间,尚爱绿杨行不足

(4)篇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

熬鹰

魏继新

文革中,我为避武斗,至巴山某处。其地名梓檀,处山岚之巅,有一小学、一供销社、一屠户杀猪卖肉,瓦房十余间。白日里四乡儿童前来就读,四周农民来称盐割肉,入夜则十分荒凉,但见山峦起伏,衰草遍地,金风瑟瑟,古道蜿蜒,使人陡生无限凄凉。

屠夫生得高大黑壮,面目狰狞,袒胸露背,说话也恶声恶气,买肉的人,从来不敢与其论短长。当时唯我少年无忌,直呼其土匪。他反倒十分喜欢我,常破例给我多割一些肉。

屠夫好猎,每次出去,他身背八尺鸟铳,带十来只猎犬,一路吆喝惊得鸟飞兔走。一日,屠夫捕得一鹰,兴奋若狂,大呼小叫,叫我去看他熬鹰。

那只鹰个大体雄,爪劲嘴利,双翅展开,足有三尺。屠夫选择了一块空地,立起一根柱子,用铁链锁住鹰腿,然后扔些鸡、雀之类,鲜嫩血淋,诱鹰四面扑食。然而这些东西又始终离鹰有一定距离。鹰被铁链锁住腿,始终扑不到那些肉食。屡扑不中,便用嘴猛啄铁链,啄得嘴破血出,仍无济于事。鹰遂啄扑如狂,长啸不止。而屠夫则在一旁冷酷地看着,嘴角隐含着一丝讥讽的冷笑,一边饮酒,一边把那些食物丢过来扔过去,以此来激怒鹰。

入夜,屠夫在四周点燃篝火,映得鹰眼前一派红光,鹰得不到半点休息,反而受到热浪的阵阵炙烤。鹰躁动不止,把一腔怒火转向屠夫,屡屡向屠夫扑击。屠夫则一边冷笑着,一边继续用肉和水挑逗鹰。如此两昼夜,折磨得鹰长啸怪叫不已。屠夫也因两昼夜未合眼,双眼布满了血丝,灼灼的目光令人望而生畏,连那些屠夫养的赶山狗也吓得跑得远远的,不知在什么地方躲了起来,根本不敢露面。

到了第三日,鹰和人都已疲惫不堪。屠夫却强打精神,挑逗不止。鹰则怒目环视,对人发动一次次进攻、扑击。此刻屠夫已将肉和水放在鹰面前,鹰伸嘴可及,但它连看也不看,只与屠夫纠缠对抗。鹰此时的长啸已经嘶哑,每啸扑时,必有血从嘴里喷出,滴在羽毛、泥地上,点点滴滴,殷红斑斑。

第三天夜里,屠夫不再挑逗鹰。鹰带着泥土血迹,在篝火热浪熏烤下,已站立不稳,双翅垂落,但仍不食不喝,只是用嘶哑的嗓子一阵阵长啸,啸声撕开浓密而坚固的暗夜,传得很远很远……到了下半夜,鹰不再叫了,人和鹰都静了下来,双双对峙,用眼睛互相盯着……鹰如有所思,终于避开屠夫灼灼的目光,把眼光投向暗夜、群山。

屠夫此时,便手持肥嫩的斑鸠肉,走到鹰前。鹰既不扑击,亦不闪避,只把头扭向别处。此时,屠夫伸出手来,用手轻轻拂着鹰头、颈项和背羽,把肉递至鹰嘴前。鹰仍犹豫着。屠夫则继续用手抚摸着鹰,嘴里喃喃地不知说了些什么,尔后,便是长久地沉默。

此刻,万籁俱寂,只有篝火发出噼噼啪啪的爆裂声,一缕缕轻烟,袅袅上升,消融在星光闪烁的深黛色的夜空中,四周的群山黑压压地耸立着,松咽泉吟,深邃而神秘,有清凉的山风拂过,带来山林清新的气息。

屠夫抚摸着抚摸着,突然喉咙里咕噜咕噜一阵响,全身和手一阵阵战栗,嘴张翕着,眼里渗出了几滴混浊的泪花来。我的心为之一动。鹰似乎也注意到了,它扭过头来,目光灼灼,盯着屠夫,许久未动。此刻,黎明正在到来,长空无云,深邃而诱人。山林里,有鸟雀在自由欢快地呜唱,风送来一阵阵青苇子和野花的芳香……终于,鹰仰天长啸一声,一抖颈子,啄下了屠夫手中的肉,吞食起来。

鹰屈服了。

我的心一阵颤栗,想到了山外那一团乱糟糟的世界……望着鹰狼吞虎咽地吞食和喝水的情景,突然觉得,心头所积的许多愤懑,都消融在这山野的黎明之中了。

一晃十年,我再次回到梓檀,却不见屠夫的身影。姨母告诉我,就在我走后的第二年,趁屠夫不注意,猛扑下来,抓瞎了屠夫的一只眼睛,然后,长啸一声,竟归山林去了。屠夫自此精神日渐衰颓,身体也垮了,去年郁郁而死,就葬在当年熬鹰的草坪上。

我来到草坪,荒草丛生,掩住了屠夫的坟堆。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正芬芳着,四周很静寂,只有风轻轻地掠过。突然我听见一声长啸,只见一只鹰在草坪上空盘旋。正是当年屠夫训的那只鹰。难道,它也认出了我?我正疑惑,却见那鹰一奋翅,向高空飞去,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猛然,那鹰一收双翅,头冲下,如一块石头般跌落下来。鲜血从它嘴里汩汩流出,滴落在地上,并慢慢地渗进泥土里。我把鹰的眼皮合上,埋在屠夫坟旁,在那儿呆了许久许久。

其时,夜如流动的液体,悄悄地漫过来,溢散在四周,继而,仿佛在严寒中渐渐地凝固起来,隐没了山谷、树林,也隐没了连绵起伏的山岗。

第二天,我便离开了梓檀,再没回过那里。有删改

1.如何理解题目“熬鹰”中“熬”字的含义?

2.屠夫是怎样“熬”“鹰”的?请简要概括其过程。

3.文中画线部分写到:“山林里,有鸟雀在自由欢快地鸣唱,风送来一阵阵青苇子和野花的芳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从作品看,作者为什么安排“鹰”逃归山林和自杀的情节?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此加以探究。

5.下面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屠夫狩猎时喜欢一路吆喝,惊得“鸟飞兔走”,可见其张扬狂放;而熬鹰时渗出的“混浊的泪花”,则流露出内心的愧疚、怜悯等复杂情绪。

B“鹰如有所思,终于避开屠夫灼灼的目光,把眼光投向暗夜、群山",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写出了鹰明白自己处境后的无奈。

C小说以“我”为线索人物回顾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生动地再现了惊心动魄的“熬鹰”过程,并以此表现了对丑恶人性的鞭挞。

D小说结尾对“夜"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自然的幽深与神秘,也与“鹰”自杀的悲剧情节相呼应,烘托出苍凉沉寂的悲剧氛围。

E故事虽然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偏僻山村,但人和鹰的对峙却与当时混乱的社会背景相契合,从而使小说具有了更为丰厚的内蕴。

 

查看答案

默写

(1)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4)吴质不眠倚桂树,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5)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杜牧《阿房宫赋》)

(6)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尾联作者是如何抒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