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划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

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划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15个字。

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②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戏,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的不亦乐乎。③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

答:

1                                                         

2                                                         

3                                                         

 

①由“客”可知不是戏曲界专业人士 ②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 ③他还搜集了700余份上世纪的戏单。 【解析】 试题分析: ①语言不够简明 ②“他”多余,可承前省略 ③主语和前句不一致。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听朗诵  孙犁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时间沉淀,时间反复。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

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

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讫   (有删改)

1.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答:                                                                         

(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答:                                                                          

3.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答:                                                                          

4.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已的话回答。答:                                         

 

查看答案

名句名篇默写

               ,三岁食贫。《诗经·氓》

⑵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小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

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我。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1.下列词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君义甚高,愿                  假:借用

B.景淳                            竟:居然

C以货,遗归                      赆:赠送

D.人用是疑名                        多:称赞

2.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莫   吾宁之而受祸       

B 独好周人急  其行最著

C 他人得  倘育而风露所感    

D何为报  妻卧草中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仗踵疑门,告曰

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

B.不少见颜面

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志其数而封识之

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