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爷孙决 孙道荣 “爷爷,我陪你玩吧。” 六岁的俊俊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爷孙决

孙道荣

“爷爷我陪你玩吧。”

六岁的俊俊仰着头对爷爷说。爷爷从客厅到阳台又从阳台到卧室来来回回踱了几十趟连安安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看卡通片的俊俊都看出了爷爷的焦躁不安。

爷爷在俊俊面前停了下来努力挤出些慈祥问俊俊我们玩什么?

俊俊歪着小脑袋想了想我们比赛算术好不好?

爷爷点了点头。俊俊拿出一本图画册念起来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小明买了一包薯片3元钱又买了一包糖果5元钱;妈妈买了一瓶醋6元钱又买了一袋牙膏12元钱。付账时小明妈妈拿出了一张50元的钞票售货员应该找回妈妈多少钱?

念完了俊俊对爷爷说预备开始说完埋头算起来。

爷爷瞪着题目有点恍惚。已经很多年他没有进过超市没有去过菜场没有逛过商场没有买过东西了。他根本不需要自己买东西有的是老伴去买的更多的是他看中了别人抢着帮他付钱根本不需要他算账更不需要他亲自付款。因此别说自己买东西就连钱包他都已经很多年没有用过了。他的身上从来不带现金也不带银行卡不是有人付款就是自己在账单上签个字简单之极。孙子的这道算术题并不复杂与他每日过手的几百、几千万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可是这么小的数字怎么就有点绕横竖加不出来呢?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俊俊一口报出了答案24元售货员应该找小明妈妈24元!_

孙子俊俊赢了。爷爷讪讪地笑了笑摸摸俊俊的头你真聪明。

俊俊得意地看着爷爷那我们再玩一个游戏好吗?

爷爷点点头好啊这回玩什么呢?

俊俊从玩具箱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汽车模型跑到客厅的尽头摆在地上又跑回爷爷身边对爷爷说我们比赛看谁先跑到汽车边上谁先打开车门坐上车好不好?

这个不难。他点点头。偶尔他会让司机开车绕到孙子的幼儿园亲自接孙子回家每次孙子都是兴奋地跑到他的车边兴奋地爬上车。这让他很欣慰。

俊俊和爷爷并排站在客厅的一角然后俊俊一声口令爷孙俩同时向另一角的小汽车跑去。

俊俊跑得很快可是忽然脚下滑摔了一跤。爷爷先跑到了小汽车的旁边。俊俊紧跟着跑到小车边拉开了车门佯装坐了进去。“我又赢了!”俊俊激动地高喊起来。

不对这回是爷爷赢了爷爷先跑到小汽车边上的。他纠正俊俊。

俊俊仰起小脸对他说你是先跑到了小汽车的旁边可是你没有打开车门也没有坐进去啊。

对啊孙子说了要先跑到小汽车边先上车才算赢。而自己只是站在了车门边没有拉开车门也没有表示坐上车。他苦笑笑。这些年上下车时都有人毕恭毕敬地为他打开车门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搭在车顶上然后他才上车或者下车。他已经习惯了这样被人伺候着所以刚才虽然跑到了小汽车模型的旁边却完全忘记了应该打开车门坐上车。他蹲下身一只手犹疑着伸向车模型的门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拉开车门。 “卡嗒”一声车模型的门竟然打开了。他有点喜出望外看来自己拉开车门也不是很难嘛。

两次都是俊俊赢了小家伙有点得意也有点无趣。他对爷爷说我们再比赛写字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怎么样?

孙子还在上幼儿园就已经认得很多字了这让他很骄傲。

俊俊拿来了纸和笔给了他一份。爷爷我们老师昨天刚刚教了我们两个新字“同志”我们就比赛写这两个字好不好?

一老一少面对面坐在茶几旁。俊俊喊一声“开始”就埋头一笔一画写起来。

他也在纸上“唰唰”地写下了两个大字。孙子俊俊才写好半个字。

这一回俊俊输了。俊俊一脸敬佩地拿过爷爷写的字忽然惊叫起来“爷爷你写错了。你看看你写的不是‘同志’。”

他探过身去一看果然不是“同志”而是洋洋洒洒的“同意”两个大字。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

退位下来的第一天就这样艰难地熬了过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的“爷爷”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新时代改革的中国与封建“官本位”思想冲突的一个典型例子。

B小说中的孙子“俊俊”年纪虽小,但在小说中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正式通过他,小说情节得以巧妙展开,主题思想得到体现。

C小说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努力挤出些慈祥”,“爷爷瞪着题目,有点恍惚”,“他重重地叹了口气”等,让“爷爷”这个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D小说情节设置巧妙,比赛算术、坐车游戏、比赛写字三个情节依次展开,直到最后揭开谜底,可谓构思巧妙。

E小说中写到“退位下来的第一天就这样艰难地熬了过去”,暗示着更多像“爷爷”的官员在社会的进步中经历阵痛之后,终会找到自己的新位置,重新开始一段人生的“新生”。

2.“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花大量的篇幅来描写“爷爷”和“俊俊”的比赛情景?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为什么以“爷孙决”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B给3分,C给2分,A给1分。 2.①视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以及自己的地位、影响和工作条件为既得利益。如习惯了被别人伺候着。②想方设法追逐对公共资源的特权,捞取自己的特殊利益。如从不付钱,从不自己买东西等。③官位意识太重。比如写下同意两个字的情节等。 3.①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看,展示了“爷爷”的人生追求和人物性格。②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为最终的故事结局做了铺垫。③从表达主题的角度看,表达了作者对于“官本位”思想的批判。 4.①以此为题,简洁,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以小见大。通过日常生活中爷孙之间的比赛,巧妙揭示深刻的社会问题。③一个“决”字,表现出新旧两种思想的一种冲突。④将“爷爷”和“孙子”相提,表现了作者的讽刺与批判。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赏析的题目,涉及文章的细节和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等,答题时注意对读原文,认真分析。A项中,时代的缩影不准确,封建“官本位”也不准确。D项中,“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不准确,作者在文中其实已经逐渐有所交代和暗示。E项中,“终会找到自己新的位置,重新开始一段人生的新生”无中生有,与文意不合。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此题的选项D则为关于小说内容分析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 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小说的人物形象。解析解答此题,要回到原文,找到关于“爷爷”的描写。在具体分析时,要结合小说 的具体情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总结他的形象特点。注意答题规范,最好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再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人物形象特征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区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形象特征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本题设题为“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注意从文本“人物描写”“情节”入手分析。 3. 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小说的情节。该题 情节为——“爷爷”和“俊俊”的比赛情景。主要作用是为了刻画人物——“爷爷”和“俊俊”,以及表现主题——对于“官本位”思想的批判,还要从情节本身作用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小说情节是指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小说情节组成部分通常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情节往往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4.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标题的作用,其实也是间接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标题(“爷孙决”)的作用如下:一是结构上可当线索,串起文章;二是情感上,能透露出……感情;三是主旨上,折射出……的主旨。无论用何为题,都要能体现文章的主题。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5.具有象征意义。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7.寄托作者情感。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11.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该题中考核的是“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展开情节,前后呼应”“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人们在内心、身体、生活等各方面经受的痛苦与磨炼,是“                                       ”的必要途径,唯有如此,方能担当大任。

(2)在《离骚》中,屈原以鹰隼和小鸟作比表达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意的两句是“                

          

(3)在《登高》中,杜甫以“                                两句从声音和色彩的角度点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以下小题

渡河北

(南北朝)王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注】①王褒(513-576),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南北朝诗人、书法家。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江陵沦陷后入西魏,被扣留不复南返。这首诗是王褒渡河北上所写,河,指黄河。常山:郡名。治所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正定县,辖境至唐县。代郡:汉代北部边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和山西省东北部。亭障:当时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乐:yuè,音乐。

1.第一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联系全诗分析三、四联表达了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褚翜,字谋远,太傅裒之从父兄也。翜以才艺桢干称。袭爵关内侯,补冠军参军。于时长沙王乂擅权,成都、河间阻兵于外,翜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后河北有寇难,复还乡里。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东海王越以为参军,辞疾不就。

寻洛阳覆没,与荥阳太守郭秀共保万氏台,秀不能绥众,与将陈抚、郭重等构怨,遂相攻击。翜惧祸及,谓抚等曰:“以君所以在此,谋逃难也。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抚等悔悟,与秀交和。时数万口赖翜获全。 建兴初,复为豫州司马,督司州军事。太傅参军王玄代翜为郡。时梁国部曲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玄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曰: “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玄纳翜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会迁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翜奴余党聚众杀玄。梁郡既有内难,而徐州贼张平等欲掩袭之。郡人遑惑,将以郡归平。荀组遣翜往抚之,众心乃定。顷之,组举翜为吏部郎,不应召,遂东过江。成帝初,为左卫将军。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既而王师败绩,司徒王导谓翜曰:“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大阁,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升御床抱帝,翜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从乘舆幸石头。明年,与光禄大夫陆晔等出据苑城。苏逸、任让围之,翜等固守。贼平,以功封长平县伯,迁丹阳尹。时京邑焚荡,人物凋残,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咸康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卫将军,谥曰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B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C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D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是指同祖伯叔之子长于己者,即堂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

B司马在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时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C迁是指降官职。因此,就有了左迁的说法,如白居易在元和十年左迁江都司马;《岳阳楼记》中的“迁客”也是降职的官吏。

D举一般是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即被任用,被选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翜审察形势,善于自保。他看到内乱将起,就弃官到幽州躲避;东海王司马越任他为参军,他又以有病为由推辞。

B褚翜善调矛盾,化险为夷。他在郭秀与其部将陈抚、郭重等相互攻击时,及时规劝陈抚、郭重等人,避免了灾祸的发生。

C褚翜识人不当,终酿大祸。他和专权的耿奴交好而引起王玄的忌恨,王玄杀了耿奴后引起内乱,全郡人差一点归降张平。

D褚翜胆识过人,维护皇权。当苏峻的军队攻入皇宫时,他亲手抱皇帝登上太极前殿,与王导等人共同维护了皇帝的尊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

胡贼闻之,指来掩袭,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中国画在画面的空白的地方,会由画者本人或旁人题上一首诗词,诗词的内容多是咏叹画的意境。诗所占的位置也即构成画面的一部分,与有画的一部分形成形 式上的统一,这即是画与诗的融合。

诗和画在中国文化里,无疑是一对联系紧密的姐妹艺术。从史料上看,诗歌与绘画的关系,在唐代还几乎没有大力提倡,唐以前的画家作画的主要目的还在于“再现”。但真正的艺术家所关注的是如何在自己的绘画中反映事物的真实性。历史上各个朝代有很多作为诗人与画家兼一身的,如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王维、明代的唐寅等,都以诗文铭世而又誉满画坛。尤其是中唐王维的诗与画被苏东坡称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道出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的密切关系。史料记载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所及也。” 由此可见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其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是诗人的事,一位伟大的诗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比较容易。画,必须表现诗意,却不是每个画家都能做到的。王维以诗境带动画境,追求的是一种只凭深心才能领会的妙境。在画中他不仅用笔墨形式来表现他心境中的山水,而且将画作为抒发诗情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他引导了中国画的一项重大变革——从诗中汲取画境。

苏东坡对于诗画意境的理解更是推动了诗画意境结合的发展。他认为,画的要义不在于形似的逼真与否,而在于形似之外的“天工与清新”。诗与画虽然媒介不同,但本质是一律的。

如果撇开艺术形式中绘画与诗歌的明显的外在统一不谈,从艺术内容来看诗歌与绘画的关系也是统一的。因为诗歌题跋所引发出来的情思毕竟不单是从画面的艺术意象中直接发出的,而是题诗词以发之。

大画家王冕,在其所著的《先生传》中自道“先生性孤高,不喜混荣贵,以酸苦自守。”其《墨梅图》题诗云”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是对画的补充,画是诗的反映,两者皆从侧面表现了王冕超尘俗的性情。

一幅绘画作品中诗、书、画、印的关系,对于绘画有直接的影响,他们在画中的反映也是有形的,看得到的。在文人画兴起的宋元以后,更是诗、书、画、印、长短题跋,融为一体。寄感情,吐心声,内涵丰富,充满哲理,素称“无声诗”。当我们看到一些极富有文学素养、极有才情、极有见识、极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巨匠的作品时,我们的确不仅为他们绘画本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而且也为他们的作品的诗的境界和整体的和谐美所吸引。

元代以后的文人画创作,作为诗画关系的一种反映,都喜欢在画面上直接题写诗文,使诗情画意相互映发,进一步开拓出超出象外的内涵意境。如倪云林的《渔庄秋雾图》所题诗“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褚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将绘画作品中所蕴涵的内在朦胧诗意外在地引发和彰显出来,使人们在观赏绘画时顿生一种无限的情思,而这种情思并没有脱离画境,并没有诉诸于一种无迹可寻的纯粹的主观想象活动,而是将人们的现实依然带回和逗留在画面的意象层面,从而使观赏者从诗歌情思和画面物象的隐约对应关系中巡回往复,获得极为高雅的审美享受。“诗画一律”对于画家在诗文方面提出了修养要求,解决了文人绘画的意境问题。从绘画的艺术内容上来看,诗歌的题跋内容与绘画的意境、情趣,或融为一体,或相互引发,从而使两者达到交应生辉的效果。至此,诗与画的结合在文人画这一体系中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诗歌是诉诸于思维的,它创造的是一个想象的空间;绘画则是诉诸于视觉,直接形成一个具体的物象。画虽有型,然而却可以借诗歌的意蕴使它扩大到无形,画中之诗正是对绘画的一个补充,即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多半是绘画所难以传达的那种瞬间的,或在绘画中无法明确表现出来的一些极为隐藏的意象。诗中之“画意”是从心情心境中而来的,而画中之“诗意”确是对景造境之际所产生,二者皆是自然而然的东西。

(节选自张伟《古诗词意境与文人画意境之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者本人或旁人题上在画面的空白处题上诗词,使诗词与画融合在一起,是中国画常有的一种方式。

B从史料上看,诗歌与绘画的关系,到唐代还没有大力的提倡,唐以前的画家作画的主要目的在于“再现”。

C苏东坡在对王维的诗与画的评价中较明确地道出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的密切关系。

D诗中有画,伟大的诗人比较容易做到这一点,画面中有诗意,却不是画家能轻易做到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印、题跋融为一体,画家寄感情,吐心声。

B极富有文学素养、极有才情、极有见识、极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巨匠的绘画作品往往更有吸引力。

C大画家王冕的《墨梅图》的题诗是对画的补充,它从侧面表现了王冕超尘俗的性情。

D诗与画的结合在文人画中达到完美的境界体现在诗歌的题跋内容与绘画意境、情趣,或融为一体,或相互引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倪云林的《渔庄秋雾图》的题诗可以证明元代以后的文人画创作进一步开拓出超出象外的内涵的意境。

B“诗画一律”要求画家除了具有高超的绘画水平之外,还应该有较高的诗文方面的修养。

C因为诗歌题跋能从画面的艺术意象中直接引发情思,所以诗歌与绘画的关系是统一的。

D诗歌诉诸思维,绘画诉诸视觉诗中之画意”是从心情心境而来,画中之诗意”是对景造境之际所产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全面理解思考,结合现实并适当延伸,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罗伯特·科赫是十九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为国王看病,国王说:“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人那样!”罗伯特非常平静地回答:“请原谅,陛下,在我眼里,所有的病人都是国王。”

2.协和医科大学教授袁钟说:“因为爱才有了医疗和医院,如果把这个精神泯灭了,那就不叫医疗,那叫交易,它就不可能有尊严。”(《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