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醉落魄 南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醉落魄 南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注】此词作于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冬苏轼由杭州通判转任密州太守途中。

1.词的上阕选择了哪些典型意象?有何作用?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1.轻云、微月、孤城、苍烟,营造出迷蒙、孤寂的氛围,渲染出离别的伤感和惆怅。 2. ①旅途漂泊的孤单寂寞。 ②对仕途奔波的倦意。 ③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答题时先找出景物,再找出描写景物的词语,概括其特征,分析作用时,可以从情感角度出发。如本题上片写月色微微,云彩轻轻,二更时分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听着咿咿呀呀的摇橹声,船家告诉他,船刚开。从船舱中往回望,只见孤城笼罩一片烟雾迷蒙之中。这一切仿佛做梦一样。景和情的和谐,巧妙地烘托出了醉醒后的心理状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本题考查情感。分析情感要抓诗歌标题、注释以及诗中很有情感侧才的词语。如本词下片承上,描写醉后的形态。他头巾歪一边,扇子坠落舱板上,藤床分外滑腻,仿佛连身子也挂不住似的。“巾偏扇坠藤床滑”,短短七个字,就将醉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词人终于记起来了,他刚才还真做了个梦。但天地之间,一叶小舟托着他的躯体迷蒙的江面上飘荡,朋友亲人们都已天各一方,向何人诉说呢?词人不禁有些愤慨了,这样飘荡不定的生活几时才能结束呢?最后两句,点明了词人心灵深处埋藏的思乡之情。但他究竟做了个什么样的梦,词中依然未明说。这首词,语言平易质朴而又清新自然,笔调含蓄蕴藉而又飞扬灵动,感伤之情寓于叙事之中,将醉酒醒后思乡的心境表现得委婉动人,使人领略到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词中情景交融,描述了舟中酒醒后的心境,表达了对仕宦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思念。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召,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时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曰:“张九龄非江外人耶!”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累官翰林学士,迁左庶子。帝每访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无得见,议遂定。后拜枢密副使。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罢知宣州,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召拜御史中丞,兼三司使。拜参知政事。陕西方用兵,请罢内臣监兵,兼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悉为施行。

康定中,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欲因群材以更治。徙陈州许州,稍复礼部刑部尚书,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逾年,病寝剧,乘舆将往视之,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

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畏其悁急。善知人,富弼、杨察,皆其婿也。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能           写作

B笔立成              

C太后旨               违反

D诗                 工工整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晏殊刚正率直的一组是(    )

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

②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

③天下学校兴学自殊始

④请罢内臣监兵,兼以阵图授诸将

⑤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

⑥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小时被誉为神童,并被张知白举荐给朝廷。在廷诗中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受到皇帝的称赞。

B.晏殊行事很谨慎,仁帝即位后,他用“垂帘听政”的办法解决了大臣丁渭和曹利用之间的争端。

C.晏殊很注重向朝廷举荐贤能的人才,当时名士范仲淹、孔道辅等人都是他的门生,并都受到了他的举荐。

D.晏殊在外遭贬期间生病,后来回京治病。这期间仁宗曾亲自探问,但不久晏殊病逝,引起仁宗深深痛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累官翰林学士,迁左庶子。

(2)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蚂蚁的确太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象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象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1.下面对“蚂蚁的确太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蚂蚁能够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动用军队,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B.抱着幼体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的织巢蚁就像人类社会中使用童工的情况一样。

C.蚂蚁能够不停地交换信息,这样的做法也和人类相同。

D.蚂蚁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2.“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中的“这一层”指代的含义是(  )

A.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都是最让我们不安的动物。

B.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都过着两种生活。

C.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作为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

D.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3.下面各项与原文不同的一项是(   )

A.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头脑里是没有思想的。

B.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就会看见蚂蚁们思考、筹划、谋算。

C.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说明蚂蚁具有智慧。

D.当蚂蚁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它们就会拉起长长的队伍,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比赛,目标是登上一座很高的塔。一大群动物在塔下观看比赛,为参观者加油。旁观者都不相信那些青蛙能够爬到塔顶。“哎呀,这太难了!他们永远无法爬到塔顶。”“他们根本没机会成功。塔太高了!”开始有些青蛙一只接一只地摔下来。那些步伐稳健的青蛙,听了议论后,也都放弃了。一些小青蛙看着眼前的高塔,更是没有信心,站在原地未动。后来,其他青蛙都放弃了攀爬。只有一只青蛙,经过一番努力,到达了塔顶。

原来,那只登顶的青蛙是个聋子。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句子。

一口井,望不到底,不一定是其深。如果井水混浊,浅井也望不到底。

一口井,一眼底,不一定是其浅                          

一个人,看上去复杂,不一定是深刻。如果内心是一片混浊的城府,浅薄的人,看上去也复杂。

一个人,看上去简单,不一定是浅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