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木兰花慢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

木兰花慢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一句所绘之象投以青目,谓其“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本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你认为这种写法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作用?在这幽默而具思辨的发问又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深沉情感呢?

 

1.(1)首句问道:“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2)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诗人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月轮绕地的自然现象了。故而谓其“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2.(1)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势如破竹,迅速把读者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淋漓尽致地表达思想感情。(2)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 【解析】 1. 试题分析:注意首先概括诗歌的内容,然后分析其中暗合的科学规律。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进行分析,通过意象分析特征。此题注意分析其中暗合的科学规律。 2.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设问的修辞的效果,强调情感,然后结合诗歌中的“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分析情感。注意诗中象征的手法。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分析情感。注意诗中象征的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吴廷举,字献臣,其先嘉鱼人,祖戍梧州,遂家焉。

正德初,历副使。发总镇中官潘忠二十罪。忠亦讦廷举他事,逮系诏狱。刘瑾矫诏,枷之十余日,几死。戍雁门,旋赦免。杨一清荐其才,擢江西右参政。败华林贼于连河。从陈金大破姚源贼。其党走裴源,复从俞谏破之。贼首胡浩三既抚复叛,廷举往谕,为所执。居三月,尽得其要领,诱使携。及得还,浩三果杀其兄浩二,内乱。官兵乘之,遂擒浩三。与副使李梦阳不协,奏梦阳侵官,因乞休。不俟命竟去,坐停一岁俸。起广东右布政使,复佐陈金平府江贼。擢右副都御史,振湖广饥。已,复出湖南定诸夷疆地。宁王宸濠有逆谋,疏陈江西军政六事,为豫防计。

嘉靖元年,廷举乞休。寻以灾异复自劾求罢,劝帝修德应天,因奏行其部兴革十二事。寻就改户部,迁右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长洲知县郭波以事挫织造中官张志聪。志聪伺波出,倒曳之车后。典史萧景腆操兵教场,急率兵救。百姓登屋,飞瓦击志聪。志聪奏逮波、景腆,廷举具白志聪贪黩状。帝乃降波五级,调景腆远方,志聪亦召还。

三年,以“大礼”议未定,请如洪武中修《孝慈录》故事,令两京部、寺、台、省及天下督、抚各条所见,并询家居老臣,采而行之,汇为一书,以诏后世。时已定称本生考,廷举窥帝意不慊,故为此奏。给事中张原、刘祺交劾之,不报。寻改南京工部尚书,辞不拜,称疾乞休。帝慰留。已,复辞,且引白居易、张咏诗,语多诙谐,中复用呜呼字。帝怒,以廷举怨望无人臣礼,勒致仕。

廷举面如削瓜衣敝带穿不事藻饰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夺其在太学时兄事罗萤萤病痢仆死自煮药饮之。负以如厕,一昼夜数十反。尝语人曰:“献臣生我。”廷举好薛瑄、胡居仁学,尊事陈献章。居湫隘,亡郭外田,有书万卷。及卒,总督姚镆庀其丧。隆庆中,追谥清惠。

(节选自《明史•吴廷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廷举面如削瓜∕衣敝带穿∕不事藻饰∕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夺∕其在太学时∕兄事罗萤∕萤病痢∕仆死∕自煮药饮之∕

B廷举面如削瓜∕衣敝∕带穿不事藻饰∕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夺∕其在太学时∕兄事罗萤∕萤病痢∕仆死∕自煮药饮之∕

C 廷举面如削瓜∕衣敝∕带穿不事藻饰∕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夺∕其在太学时∕兄事罗萤∕萤病痢∕仆死∕自煮药饮之∕

D廷举面如削瓜∕衣敝带穿∕不事藻饰∕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夺∕其在太学时∕兄事罗萤∕萤病痢∕仆死∕自煮药饮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乞休,中国古代官员主动辞职行为的文辞表述, 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

B.奏,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称“奏疏”或“奏议”。

C.两京,分别为南京和京师即北京。明朝有一项独一无二的两京制度,两个都城各设一套中央机构,且多有相同之处,彼此独立,各不统署。

D.隆庆是年号,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本文中“隆庆”是明穆宗朱载垕的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举直言不惧、正直不阿。正德初年,揭发潘忠二十条罪,在张志聪事件中亦直言进谏,使事件得到公正处理。

B.廷举一生宦海沉浮、颇多坎坷。遭诬陷、陷敌营、赈灾情、进诤言,曾经三度乞休,但都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

C.廷举颇具卓识、行事有效。为拟定礼制,上书请求效仿洪武《孝慈录》旧例,让各级官员包括退居在家的老臣各陈己见,汇为一书,以诏后世。

D.廷举清瘦朴实、仁义厚道。在太学时,待罗萤如兄长,罗萤病时更是侍奉汤药、不辞劳苦,日夜照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贼首胡浩三既抚复叛,廷举往谕,为所执。居三月,尽得其要领,诱使携。

(2) 寻以灾异复自劾求罢,劝帝修德应天,因奏行其部兴革十二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笔墨

中国笔墨里有玄之又玄的东西,这是道家“冲虚”要义决定的。《老庄》之前的文章,譬如甲骨文的卜辞与《尚书》之类,一味写实。写实是中国笔墨的基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是中国文章里第一次出现游戏笔法。写实与游戏,是中国文章的阴阳决,我们可以用墨戏两个字来说中国文章。

虚与实的结合让中国文章有了风致。好的文章不过一段风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正是风致。不轻佻浮浪,不正襟危坐,便是风致之美。风是风容,致是举止,好的文章,风容卓绝,举止从容。

《老子》第一次让中国笔墨走到一个极致。中国文章是有颜色的,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以先秦文章为例,《老子》是焦墨,间或用浓淡之墨;庄子是清墨,间或用焦重之墨;孔孟是浓墨,偶尔有清淡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处便是;韩非子与墨子是重墨,焦墨与重墨也夹杂其中;《诗经》是淡墨,也并非一淡到底,沉痛之陈,笔力下得深下得重。

司马迁写《史记》,焦浓重淡清,五墨共舞。笔墨中兀自有游戏笔法。篇篇《本纪》,左右逢源,自有一股风流。

游戏笔法是不是小说家言?司马迁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左丘明是靠在先秦槐树下解衣盘礴的说书人,将《左传》当小说读,更有意味,也更懂中国笔墨。先秦诸子都有小说家面目,庄子、韩非子、列子,他们的寓言谆谆之心兔起鹘落。谆谆之心可谓中国笔墨的暗纹,即便是《战国策》。

《左传》的笔墨是跳跃的,或者说是雪地上的足迹。北方平原雪地上的足迹,伸得远,凌乱且有章法。《史记》是楷书法则,《左传》大量留白,介于行草与狂草之间。《史记》的笔法绵延不绝,后世文士时有所宗。《左传》用笔险,如短兵相接,赤膊上阵,非勇士莫能为也。除了王安石、陆游几个人外,中国的文章家没有承接《左传》的文脉,实为极其可惜。

汉赋几乎字字浓墨,仿佛金农的漆书。金农用墨自己特制,写出来的字黑极,且格外润泽。中国古代书家,自己制墨的大有人在,中国笔墨最重自己的话自己的面目。汉赋最为人诟病的正是缺乏自己面目。汉赋浓墨重写,字字斟酌便句句游戏。汉赋的刻意铺排,就是文人的游戏。好像大家在公共场所赋诗饮酒一般,手脚放不开,写来写去,都是应酬之作。汉赋是种名气很大的文体,读它的人却不多,因为空洞无物,让文章少了落脚点。

班固、杨雄他们的赋文,雄浑磅礴,但没有后来魏晋人下笔美丽,说到底还是汉朝文章墨色单一了。

汉赋太过于苦心经营,一到魏晋,中国文字之狡兔逃出牢笼,撒腿就跑,所谓动若脱兔。庾信《行雨山铭》四句:“树入床头,花来镜里,草绿衫同,花红面似。”周作人说:“他们写文章是乱写的,四句里头两个花字。”

中国文章,以六朝人文章最不可及,所谓生香真色人难学也。六朝文章,好在抒情。建安年间,曹丕兄弟的书札,忆宴游的愉乐,悼友朋的长逝,悱恻缠绵,无不胜情,开了六朝文的先路。六朝人崇尚清谈,五胡之乱后,士族避地江南,江南山水秀丽,贯之中国笔墨,增进了文辞的隽永,中国笔墨充满了微茫的情绪。微茫的情绪是中国笔墨的倒影。

苏东坡的《赤壁赋》深得中国笔墨的笔法墨法。中国笔墨的笔法墨法玄之又玄,但却是众妙之门。《赤壁赋》的出现,让中国文章多了厌世的笔墨。但厌世不轻生,苏东坡如果不是受了一点佛教影响,他的文章里恐怕要损失些好看的字面,也会多一些韩愈、王安石的东西。《赤壁赋》的意义,让中国笔墨多了山水韵与水墨味。我不说之前的中国文章缺乏山水韵、水墨味。汉赋有山水韵,缺乏水墨味。六朝文章有水墨味,缺乏山水韵。

(选自胡文峰《散文选刊》2014年第12期。有删改)

1.关于“中国笔墨”的有关内容,下面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笔墨的基础是写实,但直到《老庄》,出现游戏笔法,虚与实相结合,中国笔墨才走到一个极致。

B.“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可以看出孔孟文章浓墨中有清淡,不轻佻浮浪,不正襟危坐,显风致之美。

C.汉赋浓墨重写,刻意铺排,几乎字字浓墨,如同书法家特制的笔墨,注重自己的话、自己的面目。因而是种名气很大的文体。

D.《赤壁赋》深得中国笔墨的笔法墨法,让中国笔墨多了山水韵与水墨韵。这得益于苏东坡受了佛教的影响。

2.下列对于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三段将中国文章比作中国笔墨。分别写道中国文章在《老庄》之前,一味写实;《老庄》开始,不再一味求实,出现游戏笔法;而虚与实结合,中国文章有了风致。

B.文章第四段开始至文章结束,分述了先秦诸子、《史记》《左传》、《汉赋》、六朝文章等中国文章的笔墨特点,并分别交代了它们在笔墨艺术上的得与失。

C.司马迁写《史记》运用了小说家笔法,自有一股风流。先秦诸子寓言都运用了这种笔法。

D.班固、杨雄他们的赋文,虽雄浑磅礴,但不及魏晋人下笔美丽,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文章刻意铺成,墨色单一了。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笔墨跳跃,运用的是介于行草与狂草之间的笔法,大量留白,用笔险,因而中国的文章家没有人承接其文脉,作者对此十分可惜。

B.作者认为,庾信 “树入床头,花来镜里,草绿衫同,花红面似”并非如周作人所言“文章是乱写”,而是其文好在抒情,若狡兔逃出牢笼,撒腿就跑,不再像汉赋那般过于苦心经营。

C.六朝人在五胡乱后,避地江南,江南山水秀丽,贯之中国笔墨,增进了文辞的隽永,中国笔墨充满了微茫的情绪。微茫的情绪是中国笔墨的倒影。六朝文章富有了水墨味。

D.作者用“墨戏”两字形容中国文章,是因为中国文章之有风致处在于其虚实结合,笔墨中有玄之又玄的东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你决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有人出于各种好意给你说不要做;假如你成功了,又会羡慕嫉妒你;假如你失败了,就会跟你说,看吧,我早就跟你说过不要做了。当然如果你听了建议什么都没有做,最后就会慢慢变成这些人。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三条结论。

杜甫近体诗中高频叠字的使用次数及其分布位置统计表

满分5 manfen5.com

 

(1)                                                        

(2)                                                        

(3)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的载体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电子阅读使我们进入了一个获得文字太方便、太快捷的时代,然而人们又总是那么忙忙碌碌,所以,       ,就像吃零食一样。现在,我们从微信上就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可有时候我们会问自己,          ?即便一个人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也就是个“知识分子”缺乏自己的思考。就像零食只是食物的一种,即便一个人每天吃各种零食,他的营养肯定还是不全面的。今天,我们浪费大量时间去了解不必要的信息,可能就会让我们变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