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 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

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具有凝聚力的强大磁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现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迭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已迭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大国的文明?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向他人释放出诚信和友爱?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自我升华,一个国家何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选自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精神道统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属于精神道统这个范畴。

B.精神道统以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为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行为操守。

C.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只有人人去努力,讲文明,遵守规则,尊重隐私等,方能获得自我升华。

D.悠久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影响下,孕育中华儿女崇德尚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2.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说精神的星光能照耀人们走得更高更远的一项是(     

A.近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行善时,和受灾群众一起手举200元捐款合影,这高调行善,甚至“暴力慈善”的行为显得格外的耀眼,甚至显得另类。

B.苏州公交上一男子吃瓜子乱丢,旁边的西装男进行劝告,争执中西装男捏了小伙的脖子,瓜子男情绪激动,语言轰炸连续七分钟并扯衣服不让西装男下车,公交司机和乘客劝架无果,最终西装男忍无可忍暴打瓜子男。

C.四川成都49路公交车上,一名63岁老人为抢座位,坐到一穿短裙的青年女子的腿上,并在该女子让座后因言语不和扇其耳光。

D.12月19日,沈阳大爷王福顺在人行道上被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撞倒。男子停车询问大爷是否需要就医,大爷称“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走吧”,然后一瘸一拐离开了现场。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向来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儒家思想关于“义”的观点态度可以证明这一点,

B.中国今天的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与缺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息息相关。

C.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是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

D.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一个人能够获得自我升华,一个国家也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1.B 2.D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精神道统”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项,偷换对象,应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另外,“以…为标准”的表述错,应为“是…的标准”。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例如本题选项B就犯了偷换对象的错误。 2.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A项,陈光标的事迹有为争名逐利而行善之嫌。B项;西装男本是追求良好社会道德,结果却暴力解决与瓜子男的纷争。C项,青年女子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老人却“倚老卖老”。所以选D。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筛选信息类的题,要细心比照选项,慧眼识破“陷阱”。构成试题的每一个选项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相关的句子,只不过,这些选项是从原文句改编而来,表述形式与原文不尽相同。同一个意思命题者采用了另一种表述方式,命题时设置了答题 “陷阱”,或将原文句增删词语,或变换句式,从而达到干扰考生判断的目的。考生应该清楚地了解这些误项设置的“陷阱”的方式,答题时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要掉入“陷阱”,误入“圈套”。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将选项语句与原文语句细心比较,明辨异同,识破“陷阱”。答题的基本思路:确定答题有效区间――比照选项表述――判断选项正误。例如,本题选项ABC三项性质均不属于原文所说“精神的星光能照耀人们走得更高更远”。 3.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项,扩大范围,前提是“在哲人看来”。所以选C。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出现一些表达不同观点、表明不同态度的句子。这些不同观点和态度有的是作者所持有的有些却是作者为了把问题论述透彻而援引别人的。在根据语境判断不同观点态度的持有者的基础上对在文中出现的不同观点、不同态度作比较分析(对立的作正误辨析相近的作差异辨析)是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有效手段。例如本题选项C就犯了范围扩大的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

(一)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选自归有光《先妣事略》)

【注】

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凡变矣                      再:两次

B.何日默默在此                竟:终,整

C.外祖不二日使人问           遗:遗失

D.僮奴有恩                   遇:对待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B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C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D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选文在内容上都追忆了母亲,在写法上都运用了直接描写,尤其是其中的细节描写感人至深。

B.选文(一)围绕亦多可悲一句具体展开,选取家庭琐事,用朴素的白描式的语言深情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和祖母。

C.选文(二)名为事略,而所记之事,却相当之细。写母亲半夜叫我背书,这个细节道出了母亲严以教子

D.归有光在轩中关门读书,闻足音而辨人,这不但写出了日常的细微感觉,也展现了一个耐得住寂寞的读书人形象。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

赠卖松人

于武陵①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②尘!

【注】

于武陵,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1.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叶上初阳干宿雨,                          。(《苏幕遮》)

(2)《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

(3)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4)《阿房宫赋》用                          给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

(5)《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作家麦家说人生必须配备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这一漫画针对哪一社会现象,寓意或主旨是什么?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