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由什么主宰?”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由什么主宰?”

“心。”师傅说。

“每个人都有一颗心,所以每个人都能主宰自己。”弟子说。

“不一定,有的人常常无法主宰自己。”师傅说。

“每个人都有心,都有一颗自己的心,一颗自己的心,不能主宰自己吗?”弟子问。

“但有的人的心,经不起外物的诱惑,常常游移于自己的身体之外,为外物所牵制、所奴役,而迷失了自己的心,一个无‘心’的人,又怎么可能主宰自己呢?”师傅说。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为外物所动 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一个耳聪目明的人了,来到铁索桥头,三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绳索凌空前行。盲人和聋人都过了桥,可是健全人却跌下了桥,丧了命。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可以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说:“我耳朵听不见,不闻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健全人丧命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外界太多的干扰所致。 形形色色的世界给予我们很多,也影响了我们的心情和诸多的处世方式。每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总会遇到许多不开心的事,我们应该不为外物所动,坚持自己的主见。记得鲁迅在《忽然想到?六》里说过:“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应该敢说,敢笑,敢怒,敢骂,敢打。”是啊!如果一个人做事老是顾这顾那,缩手缩脚,不但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伤害,更遑论成就什么大事了!生命就像一把伞,每一顶伞下,都有自己的天空,我们行走在自己的天空下,无论绚丽还是平淡,都是自己的,都是一种美;可是他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流言一直在干扰着我们,常使人感到无路可走,常有人叹息生活忙乱,负担沉重。的确,背负了太多的压力,流星才会坠落,背负了太多的流言蜚语,我们才会活得那么累! 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个人的一生,不能总被别人的言行左右。传说公元前223年的冬天,马其顿大帝亚历山大进军亚细亚,他到达那儿后听到一个著名的传说:“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上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能成为亚细亚王。但从来没有人能解开。亚历山大仔细观察了这个结,连绳头都找不到,他突然想到用自己的办法来打开这个绳结。于是,他拔出剑来,一剑就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数百年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被解开了。如果亚历山大也像其他人一样找不着绳头就放弃了,也被别人的言行所左右,还能解开这个结吗?还能名正言顺地成为亚细亚王吗?不能!毛泽东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路,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手笔,都是前无古人的,可见,一个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做事能不为外物所动,坚持自己的思路做事方式。 静静地想想,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妈妈倒开水时洒下的那些水一般,一直在缩小自己的生活圈子,想自由自在地做个快乐的小公主,可总是被现实击打得流不出一滴眼泪。太在意别人的想法了,那自己做的事顾忌就多了;太附和别人的行为了,那自己做的事就更会碍手碍脚了。聋人盲人的成功和健全人的失败可以看出,失败有时不是因为力量的不足,成功也不是本身具有多大的优势,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颗镇定和不为外物所动的心;生活中可能不会遇到“过铁索桥”的危险,但处理事情如果能够以我为主,不为外物所动,就可以达到伟人的一种境界,现实中的欢笑可能就会比眼泪多。 不为外物所动,是一种境界。请专注你的目标,无论风动,水动,他人动,你的心都不动。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需要准确深入挖掘寓言涵义,并根据材料中的提示语确定审题重点,然后把寓言的内涵和生活的层面、社会的层面、时代的层面、心灵的层面联系起来,确定写作重点。本则材料的关键句或提示语是:“但有的人的心,经不起外物的诱惑,常常游移于自己的身体之外,为外物所牵制、所奴役,而迷失了自己的心,一个无‘心’的人,又怎么可能主宰自己呢?”,结合这句提示语,可以围绕此立意为:“不被外物诱惑”、“做个有心之人”、“不被利益所诱惑”、“不要迷失自己”、“不为外物所动”“恪守操行”,“不被外物所役”,“我心有主”,“坚守自己主见”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寓言类材料作文,这类材料多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表达一定的讽喻意义,说明某种道理。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这类材料作文需要准确深入挖掘寓言涵义,并根据材料中的提示语确定审题重点,然后把寓言的内涵和生活的层面、社会的层面、时代的层面、心灵的层面联系起来,确定写作重点。回返生活,是拓宽思路和素材范围;回返心灵,则是增添思考深度,加大思考力度。如果寓言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李白是描写瀑布的高手,留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在《蜀道难》一诗中,用瀑布表现蜀道之险的句子是: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是李白表现楼之高的句子,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同样手法表现蜀山之高的句子是:                                     

(3)杜甫《望岳》,用光线的变化表现泰山之高的一联是: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用典故表达暮年返乡,恍如隔世之感:

                                

(5)《论语》关于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6)《论语》与“疾风知劲草”异曲同工的一句话是:                                   

(7)《陈情表》感情真挚,以情动人。表达李密接到诏书后心情复杂、进退两难情感的句子是:

                                                               

(8)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一句诗句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常常被用来表达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寄崔侍御

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注】

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时诗人离东鲁家南游吴越。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

②敬亭:指敬亭山。

1.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2.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的两种,然后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龚遂传》,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B.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C.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D.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明经由郡国货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C.饥,指五谷不熟,馑,指蔬菜不熟。饥馑,泛指荒年。在《孟子》中,也有关于荒年的说法是“凶”,如《寡人之于国》中也有这样的句子。

D.社稷,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孔子在《论语》中曾经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遂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操,因为通晓儒学做了官,官至昌邑王的郎中令。他敢于直言,以至昌邑王和国人都畏惧他。

B.龚遂具有一定的政治远见,声名远播,汉宣帝一见龚遂就非常赏识他。他虽然身材矮小,但才思敏捷,与皇帝对答如流,皇帝很高兴,赏赐黄金、加官晋爵。

C.龚遂一直忠诚于昌邑王刘贺。刘贺即位仅27天,就因淫乱而被废黜,而原昌邑群臣都被处死,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多次正言直谏而得以免去死刑,被剃去头发服徭役。

D.龚遂理政才能突出,在担任渤海太守时,罢免追捕盗贼的官吏,安抚百姓,改变当地的奢侈之风,使百姓安居乐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2)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父,辙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荫登第                          登第:应试得中

B.持节招纳夷人                      持节:坚守气节。

C.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              济时:拯救时世

D.帝幡然而改                       幡然:很快而彻底地

2.下列加横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闻人言            无忘乃父之志

B.劾                  异乎三子者

C.县豪子雄          智勇多困所溺

D.吾尉而到盗不能捕    故王之不王,不也,非不能也

3.对文中画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B.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C.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D.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有丧母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老人。

B.官府的赋税。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其孤寡贫穷,令宗人相赡之……以谷代公赋多少有次。行之期月,里无盗窃者。”

C.军队纪律条令规定的一种奖励。非别采取队前、会议、书面的方式宣布,并登记存档称赞并奖励。

D.靖康,年号。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微宗、宋钦宗父子。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恪为官公正,执政有方。为官期间,不怕受牵连,为人辩护;豪绅子弟因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缺少远见,主张和议因为主张投降金兵,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