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积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话"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朱光潜《咬文嚼字》

1.以下表述与作者原意相符的是(

A.“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因为蓝田发生燃烧使玉石俱焚产生烟雾引起的联想。

B.字的联想意义因带上主观色彩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化莫测。

C.科学的文字其意义需要精确,但是并不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

D.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是因为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2.从修辞格的角度来审视,与例句“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相同的一项是(     

A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

B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

C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

D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3.第一段文字在阐述问题过程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引证

归纳推理

类比论证

A   B

C   D

 

1.A 2.A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项,“因带上主观色彩”有误,应该是“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C项,“并不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文中无此义。D项,“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应为“诗文中的字的联想意义难以控制”,偷换概念。所以选A。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B属于感情色彩的错误,选项C属于于文无据的错误,选项D属于偷换概念的错误。 2.此题考查理解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所给语句的句意及关键词分析判断。例句“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为比喻修辞,A项,“有如轮外圆晕”也为比喻句,而B.C.D都是拟人。所以选A。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常见的修辞手法类型及作用: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4.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9.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3.此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第一段文字的具体内容分析判断。A项,错误,因为在第一段文字中,并没有采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论证方法。所以选A。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七种: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和演绎法。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写作者自己创设的情境等。运用类比要注意所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刀见血。归纳论证也就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读后可知,第一段文字并没有这两种论证方法,因此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闹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416,媒体传来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日本著名旅游胜地熊本县发生73级大地震。

B.对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有很多的话想说。但谁都不想第一个开口,那我就先说说我的一家之言吧!

C.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生存环境江河日下。如今各国都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D.保存至今的端木遗风,能让我们追寻到清明节的发展轨迹并探求到这一节日渐被淡忘的本来含义。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欧越  孤鹜  晦朔   门衰祚薄

B台隍  睇眄  拔擢   茕茕孑立

C崇阿  捧袂  逋慢   气息淹淹

D谗言  迁徒  陨首   鹤汀凫渚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diàn        duō     zhuàn xián

B      qiào   hāo     dāo     chuǎn

‬Cqiáo   wǎn   cǒng    bīn    窈窕yǎo tiǎo

D     yóu   gāo    liǎo   耘耔yū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著名的禅师即将不久于人世,他在草地上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

禅师一直默默无语,闭着眼睛。突然他向弟子问道:“怎么才能除掉野草?”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说:“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禅师听完微微笑地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可以一把火将草烧掉!”禅师依然微笑。

第三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除掉杂草!”禅师脸上还是那样的微笑。

第四个弟子说:“他们的方法都不行,那样不除根的,斩草就要除根,必须把草根挖出来。”

弟子们讲完后,禅师说:“你们讲得都很好。从明天起,你们把这块草地分成几块,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杂草,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到这个地方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而禅师未来,弟子们用尽了各种办法都不能彻底铲除杂草,早就放弃了,如今只是为了看看禅师用的什么方法。

禅师那块原来杂草丛生的地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顿时领悟到一个真理:欲除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

读完后有何感想体会?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