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花儿低低地对看花的人说:“少顾念我罢,我的朋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花儿低低地对看花的人说:“少顾念我罢,我的朋友!让我自己安静着,开放着,你们的爱是我的烦扰。”——冰心《繁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见闻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诗歌除外)

 

烦扰的爱 小时候,牙都还没长齐的我你吵嚷着要去学被称为“轮滑”的东西,可是妈妈说那个没有用,要学就学乐器。学钢琴吧,她说,这是为你好。 长大了一些,你入了课堂,老师让你说说你的梦想,你天马行空地高谈阔论了一番。听完后,老师不说话,示意你坐下。事后你去问老师,他正经地和你谈道,你要实际一些,这是为你好。 后来,你的桌上多了一枝玫瑰,匿名的。你拿着花,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但纸片上句句真切,字字深情,满满的都是请你收下心意的恳切。 再到以后,你想要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忙前忙后不亦乐乎。突然有人打断你,告诉你面前有另一条怎样的康庄大道,告诉你什么才是攀登人生顶峰的成功法则,大家都说,这是对你殷切的爱护。 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感觉到,这些纷纷的赤诚而又真切的爱变成了一种烦扰呢? 被包围在这些爱之中,你就像一朵花儿。他们倾尽所能给你充足的光热、丰沛的甘水以及不尽可数的养分,为的是让你灿烂地生长。在这些倾注面前,你高兴不起来,却也无奈,只得低低默语着,少顾念我吧。 其实是再也简单不过的道理,与“我喜欢的是梨,你却送我一车苹果”的感受无二。只是因为这些爱太浓烈,太少空隙,犹如一壶水接着一壶水的灌溉,让花儿因为缺少空气而蔫掉罢了。这些爱的给予者,像极了揠苗人,一心想着如何让苗儿生长,却从未想过苗儿该如何生长,它们想如何生长。过分的爱会成为牵绊,会成为洪水猛兽将人捆绑,会成为一瓢冷水使心的热度降温。 而我们需要的不过是自然,是空间,是尊重,是自由。郭橐驼手下那些树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地被种下,皆“硕茂,早实以蕃”。人又何尝不是如些?若是关乎兴趣喜好,便放手由他随心所欲,任他如水中之鱼自在畅游;若是关乎闪烁的梦想,建议之余,给他支持予他鼓励,让他去拼去闯,做他前进的引导,坚强的后盾;若是关乎美好的心跳与悸动,何不多一些聆听与考虑,小心翼翼地守护纷乱滋长的萌芽;若是关乎尚县看不清看不透的远方,不要待他还未开始就去打断,自已的人生终究还是该他自己去走。 当爱汹涌而来,我们能够体味其中的良苦用心。可还有一种爱更让人暖心与期待,它默默如徐徐海风,潺潺如涓涓细流;它像一双洞察的耳朵倾听我们心底的声音,倾听那些欢笑与泪水的流淌;它像一双关切的双眼穿过层层迷茫看清我们心灵生长的方向。他是温暖,名为尊重与自由。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的材料作文题。梳理材料之后,便可整理出两个大的写作方向,一是“花儿”与“看花的人”,二是“花”的心语:顾念、烦扰,是花儿对看花人过分殷勤的谢绝;安静、开放,是花儿对自己成长方式的呼告。写作时,可从“花儿”或“看花的人”任意一个角度切入。写“花儿”渴望尊重,向往自由;也可写“看花的人”应注意爱的方式,爱得不当反成为害;还可将两者结合起来,写当我们看“花”的时候,要倾听“花”的心语。由花联想开去,对于教育而言,受教育者是“花”,教育者是“看花的人”,其实,岂止教育如此,人生成长、企业管理、社会治理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给材料作文,有两个不能回避又容易忽视的问题。一是观点的提出,二是标题的拟定。命题材料是考生写作的缘起,考生不能漠视命题材料另起炉灶,如果简单地照抄命题材料又显得呆板。一般来说,通过对命题材料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演绎,在定向叙述中进行合理的逻辑推导,然后提出观点,这样,文章的观点就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了,这种方式告诉阅卷者你的观点是从材料中得来的,能有效地避免题意偏离的倾向,规避抄袭套作的风险。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个亮眼的标题,不止是要求标题新颖,更因为好的标题能聚焦文章内容,控制行文走向。对于本材料,下列的拟题是很有启发性的。如“不想被人瞩目,做最真的自己”“以爱的名义伤害”“过分的爱,是束缚”“为爱松绑”“问世间爱为何物”“让每一朵花都自由开放”“喜欢不代表抓紧不放”“要欣赏,不要干扰”“爱才须有道”“是爱,还是碍”,这些都是不错的题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①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们最亲切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着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的人物,原因在哪里呢?

②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更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如果可以说,《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觉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无可如何、黄昏日暮的沉重伤感吗?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社会、人生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③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④但是,苏轼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摆脱的出世的意念。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绝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轼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苏轼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3.请结合文章,阐释“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的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春从心出

刘心武

(1)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2)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话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

(3)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当那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

(4)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5)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6)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然落红满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哀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作者在开篇强调“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浏览”?

2.结合文章内容,如何理解下面两句话

(1)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

(2)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3.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可怜楼上月徘徊,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3)海上生明月,             。(张九龄《望月怀远》)

(4)大弦嘈嘈如急雨,               。(白居易《琵琶行》)

(5)               ,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6)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7)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8)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康望湖亭①

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

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

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本诗首联有什么作用?

2.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3.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焉。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

后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遣使            祠:祭拜

B.及践阼                践阼:即位;登基

C.诸葛亮天水          寇:侵犯

D.未可平              卒:最终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因其父卫兹随太祖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文帝曹丕称帝后,任命卫臻为散骑常侍,封卫臻为安国亭侯。

B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认为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C卫臻将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这件事上奏明帝,明帝认为当初卫臻反对建造宫殿,自己已经收心,卫臻不应再管殿中监这件事。

D毋丘俭上疏明帝说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卫臻认为毋丘俭的想法太狂妄了。毋丘俭出兵果然失利。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

(2)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4.文中哪几件事能体现卫臻的深谋远虑?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