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实用类文本阅读 记傅雷 杨 绛 ①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有一次,几个客人...

实用类文本阅读

记傅雷

 

①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有一次,几个客人在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登登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梅馥忙也赶了上去。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但过了一会儿,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这回傅雷可真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只听得傅雷厉声喝斥,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

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情。傅雷曾告诉我们: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这种事不止一遭。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傅雷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只潜身书斋,作他的翻译工作。

③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他全让给梅馥了。朋友们爱说傅雷固执,可是我也看到了他的固而不执,有时候竟是很随和的。他有事和钟书商量,尽管讨论得很热烈,他并不固执。他和周煦良同志合办《新语》,尽管这种事钟书毫无经验,他也不摈弃外行的意见。他有些朋友批评他不让阿聪进学校会使孩子脱离群众,不善适应社会。傅雷从谏如流,就把阿聪送入中学读书。

④一九五四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他显然也没料到这份意见书会大量印发给翻译者参考;他拈出例句,就好比挑出人家的错来示众了。这就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文里的谬误,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假如傅雷事先和朋友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

⑤傅雷对于翻译工作无限认真,不懈地虚心求进。他经常写信和我们讲究翻译上的问题,具体问题都用红笔清清楚楚录下原文。傅雷从不自满——对工作认真,对自己就感到不满。他从没有自以为达到了他所想的翻译标准。他曾自苦译笔呆滞,问我们怎样使译文生动活泼。他说熟读了老舍的小说,还是未能解决问题。我们以为熟读一家还不够,建议再多读几家。傅雷怅然,叹恨没许多时间看书。有人爱说他狂傲,他们实在是没见到他虚心的一面。

⑥傅雷翻译传记的时候,是在“阴霾遮蔽整个天空的时期”。他要借伟人克服苦难的壮烈悲剧,帮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他要宣扬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可是,智慧和信念所点燃的一点光明,敌得过愚昧、偏狭所孕育的黑暗吗?对人类的爱,敌得过人间的仇恨吗?向往真理、正义的理想,敌得过争夺名位权利的现实吗?为善的心愿,敌得过作恶的力量吗?傅雷连同他忠实的伴侣,竟被残暴的浪潮冲倒、淹没。可是谁又能怪傅雷呢?他这番遭遇,对于传记里所宣扬的人道主义和奋斗精神,该说是残酷的讽刺。但现在这五部传记的重版,又标志着一种新的胜利吧?读者也许会得到更新的启示与鼓励。傅雷已作古人,人死不能复生。可是被遗忘的、被埋没的,还会重新被人记忆起来,发掘出来。

(本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

傅雷,一代翻译巨匠,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译著有《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贝多芬传》《约翰·克利斯朵夫》《恋爱与牺牲》《人生五大问题》《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贝姨》等。“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3日晨含冤自杀身亡。1979年4月,得以平反昭雪,彻底恢复政治名誉。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一段通过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写傅雷对孩子们偷听大人谈话的反应,刻画出他的不折不扣的严父形象。

B在教育孩子时,梅馥在傅雷前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却温言告诫,表现得表里不一,与傅雷在观念上完全不同。

C“唉,傅雷就是这样!”从叹气声中可以看出大家对傅雷的不满,因为他是一个极其专制的人。

D本文通过择取一件件生活小事,却又是极具典型意义的事件,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实生动、血肉丰满的翻译家形象。

E.作者对傅雷有着中肯的评价,既委婉地提到他不通人情世故等性格的不足,又流露出对他的欣赏、敬重之情。

2.请结合文中第二段文字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3.傅雷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傅雷的性格特征。

4.文章最后一段包含了作者哪些观点?它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

 

1. DE(答对一项给2分,全对给5分) 2.①通过对比,表明世人对他的不理解。他其实并不是高高在上,不是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相反,只是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②表现出当时的世情险恶,而他孤弱可怜,无以自卫,渺小得像一只老鼠;③将书斋比作自己安身的“洞穴”,于书斋内潜心翻译著作,于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表现出他虽有几分无奈,却又时刻关心国计民生。 3.①严肃认真,爱子情深。如不让孩子听大人谈话。 ②为人随和,从谏如流。如,和周煦良同志合办《新语》不摈弃外行钟书的意见。 ③狂傲固执,不通人情世故。如信手拈来一些翻译家谬误的例子,不留情面。 ④虚心求进,从不自满。如对翻译工作无限认真,不懈地虚心求进,不满足于现在,向朋友虚心请教。 ⑤关心国计民生。 4.观点:①对傅雷承受残酷命运而坚忍奋斗的勇士精神的由衷敬重;②对“文革”这段“阴霾遮蔽整个天空”的认识和生活终将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的坚信。 启示:1.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2.生活需要抗争;3.在邪恶势力面前需要韧性斗争;4.真、善、美终将战胜假、恶、丑。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无心理描写。B项,“表里不一”说法有误,是一位慈母形象。C项,“对傅雷不满”说法有误,可看出傅雷是一个严肃认真、真性情之人,朋友们对此很理解。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有人认为傅雷是“云间鹤”,可他自己认为是“小老鼠”,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他孤傲、不被人理解;也写出了世情险恶。他不善在世途周旋,却又“窥望外面的世界”说明他关心国事,并不只是专注翻译工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把握传主的个性特征的能力。从阻止孩子在门槛后玩耍的表现可看出他是个非常严肃认真、真性情的人;从合办《新语》过程中不摈弃外行的意见和听从朋友的劝说把阿聪送进中学读书,可看出他谦虚,从谏如流;从北京翻译工作会议上指出他人的错误可看出他的狂傲与认真;不懂世故;从他写信经常和我们讲究翻译上的问题,具体用红笔记录下全文,说明他很谦虚;从在黑暗的年代里一直坚持为善的心愿,向往真理、正义,说明他关心国计民生。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最后一段写出了对傅雷在黑暗的时代里坚忍奋斗敢于挑战的勇气的赞美;虽然傅雷夫妇被残暴的浪潮压倒、冲垮,但是依然给他人带来启示和鼓励,傅雷不会被忘记;虽然暂时作恶的力量打败了为善的力量,但是终将被打败,相信前途的曲折、光明。给我们的启示,也应从这两点出发来写,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就算受到酷刑也绝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句子是                                 

(2)《短歌行》中曹操希望人才不畏路途难行来访的句子是                                 

(3)《蜀相》中惋惜诸葛亮未完成宏图大志便猝然离世的句子是                                 

(4)《虞美人》中写南唐的宫殿依旧,宫女青春已逝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题。

栀子花诗

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1.诗作开头两句分别描写了栀子花怎样的情态?运用了哪些手法?

2.请结合全诗,评析三、四两句中“牵”、“送”二字的艺术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为装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横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妄人                 妄人:狂妄的人

B平原君归公子            离开

C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面目:脸色、面貌

D魏急而公子不              :在乎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   

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

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拜访身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二人的真正朋友。

B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

C信陵君礼贤下上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

D魏国危急,魏王派遣使者去请信陵君回国,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

4.翻译句子

1)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2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意象符号”说与“语言艺术”说之差异

 

诗歌意象与普通日常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普通语言符号是人类集体的产物,语言一经产生,对于每个社会成员就有一种约束力,每个社会成员都得强制性地习得和接受这种语言,不如此就无法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而意象符号则是诗人直接感受的产物,具有个性创造物的特点。它是感性的、直觉的、个别的和不可重复的,是诗人在情感驱动下要求作艺术表现的产物。科林伍德曾指出普通语言描述与艺术表现的不同:“描述一件事物,就等于把这件事物归到某某类中……而表现却恰恰相反,表现是将这件事物个性化。”这就是说,普通语言仅仅是一种现成的操作,而作为艺术表现的意象,却是诗人所独创的,具有诗人的情感生命。意象是“直接”的,因为它是诗人有感而发创造出来的;日常语言则是已经褪色、陈旧、僵死的东西,也是被诗淘汰的东西。总之,创造意象是诗人表现情感的基本手段,诗人将独创性的意象符号提供给读者,使读者产生理解与共鸣,进而被普遍接受与承认,这是普通语言所无法做到的。在一般语言中,词语所指称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外物,物的观念而非物本身,因此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普通语言,词义的指称性明确而单一,非如此则不能起到交流思想的功用;而意象具有丰富性与多义性,竭力避免单一与直接说出,它虽然以词的形式出现在诗中,但却没有词的明晰性、确定性。可以说,意象是超语义的,不可解释穷尽。意象比语言层次更高,更具独立性。在审美经验中,有许多难以用语言说出的东西,在那些已理解又未理解的无可名状的审美愉悦中,无论何种语言要描述,它都是显得力不胜任的。审美意象能引人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达出来,因此也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所以意象的功能大大强于普通语词,其作用是一般语言所不可比拟的。艺术所建构的意象符号系统,既是传递情感的手段,又是目的,而在日常交际语言中,语言只是交际信号的工具,意义一经传达,信号系统就不起作用,因此它是一维性的。而在诗中,创造独特的意象符号,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种美的形式,具有审美意义,这种意象关系是“同步”、“共时”的。所以对于普通语言来说,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其任务即告完成,而意象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那就不够了。它还要考虑怎样表现的问题,还要考虑意象的角度、意味、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问题。一般语言只需要呈现逻辑的有序性,而意象则需要打破语言逻辑及理性逻辑的规范,追踪“情感逻辑”与“想象力的逻辑”的发展而不断推进。在一个意象向另一个意象跳跃的时候,一般也是由潜意识驱使着进行的,内中的心理变化也是无法以语言言明的。

无论从意象的产生过程看,还是从其作用与功能看,都是大大超越于语言的。在诗歌中,其直接现实是意象,而不是语言,或者说诗使用的是意象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意象是诗的特定词汇,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诗人在进入创作构思时,并非是用语言进行的,而是利用意象进行的。而传统的看法,诗是语言的艺术,而不是意象的艺术,因此出现“语言的色彩美”、“语言的绘画美”等等说法,都无法说明诗的实际存在,也无法说明诗的本质。

(选自《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诗学新解》,有删节)

1.下列关于“意象符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意象符号来自诗人的直接感受,是感性的、直觉的、个别的和不可重复的艺术表现的产物,具有个性创造物的特点。

B意象符号是诗人展示给读者用以表现情感的素材,它被诗人期望能够让读者产生理解和共鸣,进而被普遍接受与承认。

C意象符号与日常交际所用的语言有差别,它的系统是由艺术构建的,可以用来传递情感,但不能用作日常交际信号的工具。

D意象符号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种美的形式,具有审美意义,所创意象在诗中与其它意象的关系是“同步”而且“共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诗人所创造的意象不同,日常语言是已经褪色的、陈旧的、僵死的东西,作为一种现成的操作,其结局是最终被诗人淘汰。

B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都不能充分表达出来的审美意象能引人联想到许多东西,也具有普通语词无法比拟的强大功能。

C潜意识可以在一个意象跳跃到另一个意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在此过程中的心理的变化虽不能言明,但遵循情感或想象的逻辑。

D就诗歌的性质而言,诗是意象艺术,因此,语言的色彩美、绘画美的说法不能说明诗的本质,也无法说明诗的实际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成员都必须掌握某种语言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这是因为语言是社会集体的产物,具有普遍约束力。

B意象在诗中的存在形式是词语,它层次高,有独立性、丰富性,不易解释穷尽,不像普通语言词语那样有着明确而单一的意义。

C意象比语言层次更高,在意象中,有许多已理解又未理解的无可名状的审美愉悦,无论何种语言要描述它都是显得力不胜任的。

D诗使用的是意象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文字语言不是诗人用来创作构思的工具,这与意象的功能与作用都超越于语言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 “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中国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根据上述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