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紫 藤 叶全新 你种下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这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叶全新

你种下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这句话听起来很有点像《圣经》上的语言,人们总以为《圣经》是一种境界,或者是一种超度,但其实真的很简单,那只是人类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和情感罢了。在这棵我已种下十五年的紫藤树下,我像一个圣徒那样开始思索。

十五年前种下后,便年年盼它开花,一直盼到第五个年头,已经有朋友说这是不是一棵公紫藤?一棵月季花确实有公枝和母枝,但一棵树也有公的和母的吗?我再一次为这种简单的无知而困惑。是第五年春天将尽的时节吧,在高大疏朗的花架上,紫藤已按照我为它设计的路线,或者说按照阳光的引领,将它的身体不可思议地伸长,并生出无数枝节,尽一切力量抓住它的机遇,抓住它在这块注定了的土地上被种下了的命运,开始繁殖绵延。现在它已像一位清淑的少女,抬头望去,青绿的细叶像它的心思一样一天天地覆盖着这片天空。这心思终于以最美丽的姿势出现了——它开花了!

第一年它开得羞涩而小心,一小挂一小挂,一身粉紫地从枝叶中露出来。似乎连它自己也不相信,为什么一棵树会开花呢?这几乎就像“我是谁”的问题一样难吧。但一棵紫藤不需要哲学,它只是快乐极了,因为第二年它的花开得更多。

这是人的树,人的花,人的果。在紫藤花盛开的时候,我站在花架下眺望湖对岸一个女孩回家时的笑脸;在紫藤落花的时候,我站在花架下看着一个青年渐渐远去的背影。

在《迁徙的鸟》这部影片中,雅克波林说,鸟儿永远在飞,只有鸟儿从不停止飞行。

人类对鸟儿的飞翔所怀着的羡慕,从来只止于自由。可是有谁知道,鸟儿为什么要飞呢?为什么它们从不停止呢?自由难道只在追逐之中吗?

让我问问这棵紫藤吧,如果我只剩下了它的话。

十五年来,紫藤春荣冬枯,四季的风是它的爱人。它用一年的时光演出一场生命之剧,不急不躁,不卑不亢,不离不弃,不屈不挠。夏天它极尽繁华,秋日它渐次凋零,冬天我看着它死去,春天我看着它活来。它自由地开花,自由地长叶,不问风雨不问晴。我把它种在湖边这个院子里,它就一心一意地生根,全心全意地开花,谁瞧了它一眼,都能瞧出那份从容、那份安宁、那份坚定来。

从容、安宁、坚定,这不是自由吗?

从容、安宁、坚定,这不是幸福吗?

没有比一棵平常的树更幸福的了,没有比一颗平常的心更快乐的了。这道理是紫藤告诉我的。唯有这样深这样厚的根才能长出自由之花,长出奇异之花吧。

还只是二月呢,紫藤今年确实奇了,它想说什么呢?它比一个人更多情么?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另一个人,但一棵树却可以。它展现自己最美的生命,是想挽留一个爱它的人。这一生我爱树胜过爱人。因为人的生命是残缺的。只有一棵树是完整的,从生到死,死而复生,生生不息。在生死之中有变有化,有情有义,有始有终,起起落落皆如无闻。它所求的是那样简单,它永不舍得离弃你,它只要你种上它,它就是你的儿子,它就是你的女儿;它只要你种上它,它就是你的父亲,它就是你的母亲啊!

我的紫藤已经整整开了十年的花了,一年比一年开得茂盛、开得繁荣,这繁荣一定来自它心灵的安适。谁说一棵树没有梦呢?当繁花落英的时候,我发现每一朵紫色的小花都像鸟儿张开的翅膀!飞翔不是只有一种形式,不是只有一个天空,只要开出真正属于你的生命之花,你就会飞了。

几乎每天都有真的鸟儿飞来与它对话。它们或在花枝之间跳来跳去,或停留在这棵美丽无比的花树上。有的鸟儿聒噪地说个不停,它们一定是劝说紫藤离开这片该死的臭烘烘的湖水吧;有些鸟儿却因为这棵无比美丽的花树而暂时变成了一位哲人,因为它们在枝头上一边梳理着羽毛一边静静地思考:为什么我要飞来飞去呢?为什么我不能长久地留在这儿呢?

这就是一只鸟儿和一棵树之间的秘密吧。我将用全部的生命看守着它们。我想一直到最后,我都不会知道自己究竟是要做一只鸟,还是要做一棵树。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样深这样厚的根”是指不急不躁,不卑不亢,不离不弃,不屈不挠,从容,安宁,坚定。

B.“它只要你种上它,它就是你的儿子,它就是你的女儿;它只要你种上它,它就是你的父亲,它就是你的母亲啊!”作者这样表述前后矛盾。

C.女孩的笑脸和青年远去的背影有一种象征义,女孩的笑脸象征青春的绽放,青年的背影象征生命和青春的蓄积,它们象征着生命的成长过程。

D.作者借紫藤表达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种下的是一颗从容、安宁、坚定的人生信念。

E.不论是鸟还是紫藤,它们都有一种执著的追求,作者在人生的历程中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紫藤的身上明白了生命需要执著地坚守这个道理。做鸟和紫藤对作者来说是不一样的。

2.①“青绿的细叶像它的心思一样一天天地覆盖着这片天空。”请说说“它的心思”指什么?

②“在《迁徙的鸟》这部影片中,雅克波林说,鸟儿永远在飞,只有鸟儿从不停止飞行。”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当繁花落英的时候,我发现每一朵紫色的小花都像鸟儿张开的翅膀!”请分析这句话的妙处。4.“在这棵我已种下十五年的紫藤树下,我像一个圣徒那样开始思索。”作者在思索些什么呢?请联系全文分条陈述。

 

1.BE 2.①尽一切力量抓住机遇,把握自己的命运,繁殖绵延,开出美丽的花朵。 ②引出后文写鸟的飞翔和鸟对自由的追求;这些内容又与紫藤表现出来的从容、坚定、执著的人生态度形成对照,从而突出了紫藤的精神。 3.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的梦想,写出了它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告诉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的形式并不是只有一种。 4.①思索紫藤生长、开花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从容、安宁、坚定的人生态度。②思索鸟儿永不停息地飞翔所表现出来的对自由的执著追求。③思索应该像紫藤一样坚守一隅,从容、安宁、坚定,还应该像鸟儿那样为了心中的梦想而永不停息地追求。(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文本的内容,又考查技巧,同时还考查语言和主旨。B项不矛盾。一棵树对我们来说,你种下它,就会像对儿女一样呵护它,培育它,期盼它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同样你种上它,它就会像父母一样给予你无私的关爱,为你遮风挡雨,为你遮挡酷暑,给你带来春天的消息、生命的绿意、丰收的喜悦,告诉你人生的真谛。E项应为“做鸟和紫藤对作者来说都是一样的”。]。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文本的特征把握文本的内容,比如是属于散文还是小说,如是散文,是叙事散文,还是抒情散文,或者哲理散文;有无线索,几条线索,是否有明暗线;作者借助事物要表达什么感情,有无使用托物言志或象征手法。比如本题,B项考查语言,E项考查主旨。 2.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是“‘青绿的细叶像它的心思一样一天天地覆盖着这片天空。’请说说‘它的心思’指什么”,第二问是“‘在《迁徙的鸟》这部影片中,雅克波林说,鸟儿永远在飞,只有鸟儿从不停止飞行。’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前者考查含意,后者考查作用。对于前者,结合这一句的上下文,找出与“青绿的细叶”和“心思”相关联的语句。其中“这心思终于以最美丽的姿势出现了——它开花了!”一句是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句。找到这一句后再想一想,这“心思”是如何实现的,即能理清这个题目的思路。对于后者,这句话显然是要引出下段写鸟的飞翔及对自由的追求;但它的作用显然又不止于这一点。文章是为赞颂紫藤所具有的精神的,写鸟的飞翔及对自由的追求显然是与紫藤形成对照,从而突出紫藤的精神。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理解句子或词语的含意时,应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品味,同时还要注意句子或词语本身有无艺术上的特色。对于重要语句的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角度解答。因为这句话比较浅显之中蕴含哲理,所以应该先解答此题的哲理(含意)——表现鸟儿永不停止的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再回答此句话在文中结构、主旨方面的作用——与后文照应,丰富文章的内容。 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当繁花落英的时候,我发现每一朵紫色的小花都像鸟儿张开的翅膀!’请分析这句话的妙处”,这是考查鉴赏语言的能力。分析文中某句话的妙处,一般采用这样的思路: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手法(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及有什么表达效果。想一想这句话中“像鸟儿张开的翅膀”用了什么手法,“鸟儿张开翅膀”是为了干什么。弄清楚这些,答案就很容易得出了。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对于鉴赏题,考生首先应从题干中审出设题的内容是局部还是全篇,如是局部,应从如下几个角度赏析,修辞角度、描写角度、选材角度、感官角度、遣词造句角度等,本题是一个句子,自然是属于局部;然后再审读句子,先从修辞角度思考,比如本题所给的句子就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答题的模式如下:先指明手法,再分析手法,最后分析效果。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在这棵我已种下十五年的紫藤树下,我像一个圣徒那样开始思索。’作者在思索些什么呢?请联系全文分条陈述”。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题目问的是“思索些什么”,同时要求“分条陈述”,可见思索的内容应不止一点。这一句话实际是全文的总领句。要解答作者在思索些什么,实际也就是解答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描述的,只要分别加以概括就可以了。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思考原则: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其上下文,往往是答案要点最密集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答案往往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合,隐性要点易疏漏,作答时要有挖掘隐性要点的意识和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3)《雨霖铃》中,表现离人难舍难分,泪眼相向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清平乐红笺小字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分析上片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

2.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沈束,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未半岁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B.舅,文中是指丈夫的父亲。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D.除,是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关进监狱十六年。

B.沈束要求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文后题。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就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于他一人之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共同合作。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又如《碧鸡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像这样歌谱与歌词分出于二人之手的在宋词中不在少数。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词序说:“石湖(范成大的号)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又如《明月逐人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说:“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

但是也有先作了词然后再配以乐谱的。如姜夔《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他的自度曲可能好些是先作词后谱曲的。又如《鱼游春水》一词,《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复斋漫录》:“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填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不过这种先有词后作谱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按谱填词,往往会为了迁就曲谱,在文字语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声调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圆满地表达出来。所以《碧鸡漫志》卷一说:“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先作词后配谱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达。但是这必须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词适宜于配上谐美的歌谱。

杨缵《作词五要》说:“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词者能依句者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奚取焉?”张炎《词源》卷下也感叹道:“今词人才说音律,便以为难,所以望望然而去之。”因为宋代词人并不都是通晓音律的,能够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的并不多。一般词人作词,本来并不要求合乐歌唱,所以往往不协律腔。他们大都只是选取前人的作品为范例,依其字句声韵填之。他们把词诗律化了,只按照词的诗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来填词,这已不是原来按谱填词的意义了。

(摘自中华书局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一般是先有乐谱再填作歌词,不过也有先作了歌词再配上乐谱的情况。

B.更多的词人因为音乐知识匮乏,只能根据现成的乐谱填词,或找能作谱的人合作,自己填词。

C.能够独自作谱作词的作者并不多,因为既要求作者通晓音乐,能独自创调制谱,还要会填词。

D.按谱填词,因在语言上受句法声调的限制,不如先词后谱更便于如意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柳永与教坊乐工的合作,一词一谱,相得益彰,使其作品盛传于世,这也是柳永名声大噪的缘由之一。

B.周邦彦与江南某氏有瓜葛,使他常常能近水楼台先得月,频频为新谱作新词,因而词集中新调新谱更多。

C.范成大自创新曲《玉梅令》,但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只好请姜夔出手相助,为其新谱填词。

D.吴曾所记《明月逐人来》由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也是宋词中歌谱与歌词分别出于二人之手的范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词人同时又能作曲,或者能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就可以先作词,再配上谐美的歌谱,从而创造出传世经典。

B.填词讲究歌韵合协,即曲谱与文字语句协调,但真正能做到乐句与词句合拍的少,能依谱用字的更是少之又少。

C.好多词人谈及音律望而却步。若不能通晓音律,文学功底再好,要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也是难于登天的事。

D.一般词人作词,并不要求合乐歌唱,往往不协律腔,仅依前人作品的字句声韵仿作,事实上已经把词诗律化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句成语,叫做“少不更事”,可见懂事需要经历,经历需要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了。这个“熬”的意思相当于中草药制作汤药的那个“熬”:熬煎。于是,可以说,意象是熬煎出来的,苏醒是熬煎出来的,人生的春是熬煎出来的。

——池莉《熬至滴水成珠》

请以“熬”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不少于800字;(3)不得宿构,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