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王经理告诫年轻员工不要...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王经理告诫年轻员工不要三心二意,       ,应该珍惜当前的工作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2)学校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小有成就就自命不凡,       ,那么很可能失意时一蹶不振。

(3)小张出版的两本书,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帮着校对完稿的,他成名后竟然       ,对此,导师和同学们很不以为然。

A得意忘形  得陇望蜀  得鱼忘筌      B得鱼忘筌   得陇望蜀   得意忘形

C得陇望蜀  得鱼忘筌  得意忘形      D得陇望蜀   得意忘形   得鱼忘筌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题干问的是“最恰当的”。 得意忘形:一是指得其意,即其思想精髓,而不必计较形,即表现形式;二是后人引申的意思,指因心意得到满足而高兴得失去常态。得陇望蜀:原意是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常用以形容那些“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得鱼忘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依据语境,应该选择D项。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本题中的几个词语,两两相近,但词义,使用对象有区别。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画家娄师白

张亚杰

娄师白先生是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入室弟子,14岁时便投其门下,随师学艺达25年之久。先生原名娄少怀,后由齐白石改为娄师白,意即师从白石之意。

先生精于写意花乌和山水,也偶作人物。他牢记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诲,坚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创作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精品佳作。先生擅画小鸭子。文化大革命时,他被下放到北京南口的团河农场养鸭子,为了能使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入画,他对鸭子的形 态、生活习性进行了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当春天小鸭子刚出壳时,就让妻子哄赶成群的小鸭子跑动,他在一旁观看小鸭子的各种姿态。先生日积月累,废画三千, 终于创作出了独特的鸭子绘画技法。在宣纸上,他一笔下去,便墨分五色,鸭子的骨骼、肌肉、羽毛均显现了出来,那毛茸茸的憨态跃然纸上。美术界有“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娄师白的鸭”这样的说法。

一次,先生在 一张两平尺的宣纸上给人作画。上方画了几片红叶,下方是两只可爱的小鸭子,再在小鸭子头顶添了一只蜘蛛。接着,用一支大笔,在蜘蛛上方轻轻画了一道,一根 细如发丝的蜘蛛丝便显现了出来。这种大笔画细丝的技法,是齐派绘画艺术的看家本领,堪称绝技,一般秘不示人。

静水深流。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生活总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有一次人们问起“有人说您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批判过老师齐白石,还给他代过笔”时,先生脸色陡变,沉痛地说:“我在齐先生那儿做了25年学生,他就像信任儿子一样信任我。当时社会各界求他画的人特别多,可是齐先生年岁大了,精力不大好,就叫我帮他弄一弄(他用手势做了一个画画的动作),然后,他题款盖章,让别人拿走。可后来,一场‘忠诚老实运动’……”

娄师白先生也有他乐观、幽默的一面。有一次,先生正和几位客人谈话,有位不速之客敲门进来,拿着拍卖会上拍到的一幅挂轴请先生鉴定。先生看完画后说:“没错,是我早期的作品……”那客人又要求先生题字。先生在画上写了“此乃昔年之作,师白又题”。不料,那人还拿着相机要和先生合影,说出售时有个见证。家人再三阻拦,可他不依不饶,场面一时尴尬。这时,先生不紧不慢地说:“合影可以,但我是收费的。”那人问:“收多少?”先生说:“两万。”那人一听,慌忙卷画出了门。大家“哗”地笑了。另有一次,一位朋友开车接他,拐弯时未打转向灯,被交警叫下车。朋友向交警作了一番解释,获得谅解后放了行。先生不解地问:“警察怎么没罚你?”那朋友开玩笑说:“我告诉他,我车上坐的是国画大师娄师白,警察一听赶快放了我。”先生高兴地说:“没想到,我的名字还真管用。”

艺无止境。先生80多岁了,还不停地在艺术上追求和探索。一旁的画案上,放着一份《光明日报》,上面有他刚发表的一幅紫藤。那幅画一反过去的传统画法,画面极写意、很朦胧,没有紫藤的具体形状,只有印象,上边题着“衰年变法”。有人赞叹道:“先生有如此勇气从传统中走出来,说明意识、思维有着年轻人一般的新颖和敏锐。”不料,他苦笑着说:“编辑和社会上的一些朋友可不赞成我那样画,给我建议说,还是画你原来的那个吧,不要变了。他们都不接受这种画法。”他显得无可奈何。

(选自《散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少年娄师白不几年功夫,画艺大进,临摹老师作品竟能达到乱真地步。有一次琉璃厂的画店来人取齐白石的画,齐尚未画出,来人见到侧案上摆着娄师白作品,以为是齐白石画的,一定要从中取走两张。事后齐白石为其中的一幅《青蛙芦苇》题:“少怀弟能乱吾真,而不能作伪,吾门客之君子也。”

(百度百科)

②中华书局出版的《齐白石辞典》中却写着娄师白在文革期间曾更名为“娄批白”,意为批判齐白石老人,与齐老划清界限。代理律师当庭提交了24份证据以证明娄老先生从未批判过齐白石,更未曾更名娄批白,反而在“文革”期间坚持使用“师白”一名,有1973年友表的《鸭场归来画此一角》之署名“师白”为证。

(腾讯新闻)

③齐白石认为“娄生少怀不独作画似予,其人之天性酷似,好读书不与众争,亦不为伍”。并曾感叹地赞誉娄师白:“少怀之心手何以似我,乃螟蛉乎!”

(《娄师白:大师身后的大师》)

1.下列对人物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娄师白原名娄少怀,后来齐白石给他改为“娄师白”,有师从白石之意;娄师白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因此,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画。

B.娄师白替人面的红叶小鸭蜘蛛图,采用了大笔画细丝的技法,展示了齐派绘画艺术的看家本领;其画技精湛,既与师承齐白石有关,也与他对事物的仔细观察与深入研究有关。

C.当一位客人缠着娄师白合影以有见证时,娄师白脱口说“合影可以,但我是收费的”,这话虽然使娄师白显得有一丝俗气,却让人觉得真实。

D.娄师白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幅题有“衰年变法”字样的紫藤面,面面极写意、很朦胧,没有紫藤的具体形状,这面很能看出他对艺术的不停追求与探索。

E.娄师白的代理律师提交了24份证据,证明他从未批判过齐白石,更未曾更名“娄批白”,所以有关“批斗”“代笔”的事纯属子虚乌有。

2.当人们向娄师白问起那段往事对,他为什么会“脸色陡变”?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齐白石会感叹地赞誉娄师白?请简要说明。

4.从娄师白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加以概括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小城三月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构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风雨中忆萧红 阅读答案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片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书、哥哥后来常常落泪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风雨中忆萧红 阅读答案

C翠姨的母亲什么事都问到了,却唯独不知道翠姨内心的真正想法,小说以此反映了母女之间的隔阂,表现了翠姨的孤独。

D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我却表现出对翠姨和哥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

E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生活背景的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的孤独感。

2.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着力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中写道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翠姨究竟为什么会死去?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探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赤观沧海》中             两句描写出深秋季节大海波涛涌浪的景象。

(2)韩愈《师说》中“                          ”两句说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作者面对永不消逝的自然万物,直接抒发亡国之痛两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①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年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①此词是苏轼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所作。②洛,徽洛河,源出安徽定远,北入淮河。

1.有人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

2.上阕前两句,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所写都是早春之景,二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及长,通经。贞元末,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革礼。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答拜。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行者皆惧,侑谓虏使曰:“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可汗惮其言,卒不敢逼。迁侑谏议大夫。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入为卫尉卿。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镇州,诏五品已上都省集议。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独侑以廷凑再乱河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大和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时大兵之後,遗骸蔽野,寂无人烟。始至,空城而已。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周岁之後,流民襁负而归。侑上表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富的统计与支调。赐绫绢五万匹,买牛以给之。数年之後,户口滋饶,仓廪储藏谷米的仓库盈积,人皆忘亡。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以功加检校吏部尚书。六年,入为刑部尚书,充郓曹濮观察等使。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乃上表起大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开成三年卒,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殷侑传》)

[注]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三镇:此处指郓、曹、濮三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B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D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贞元、元和、太和、开成都是皇帝年号。

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都是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D榷的意思是专营、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证券实行的酒类专卖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侑少年立志,学有所成。他儿时即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以后通晓经学,精通历代礼制沿革,贞元末年科举登第,后多次升职,任太常博士。

B殷侑坚守气节,不惧威吓。在奉命出使回纥时,面对回纥可汗的盛兵以待和无理要求,他毫不畏惧,直言可汗的失礼之处,最终使可汗不敢威胁。

C殷侑性格耿直,敢于进谏。文宗即位不久就有地方反叛,当时皇上一心想打败叛贼,丞相也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直言进谏,认为应对叛贼宽大为怀。

D殷侑体恤民情,颇有政声。在任沧齐德观察使时,面对当地民生凋敝的情形,他和士卒同甘共苦,竭力恢复民生,数年之后,粮丰仓实,百姓安居乐业。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2)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