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凤栖梧 贺铸 为问宛溪桥畔柳。拂水倡条①,几赠行人手...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凤栖梧 贺铸

为问宛溪桥畔柳。拂水倡条,几赠行人手。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

今日离亭还对酒。唱断青青②,好去休回首。美荫向人疏似旧,何须更待秋风后。

【注】①倡条:柳枝。②青青:借指“杨柳曲”。

(1)“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析。

(2)这首词上阕写柳的句子“为问宛溪桥畔柳。拂水倡条,几赠行人手”与王维“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在写柳方面,有什么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1)比喻,“叶”如“眉”,“柳絮”如“白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叶和柳絮的颜色和形态。拟人,把柳树人格化,“偏解皱”写出柳叶通人情,“因谁瘦”写出柳絮飘飞后枝干清瘦的形态。 (2)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手法简单,只是从视觉上写出雨后柳树的青青和清新之色;本词上阕在写柳时,则手法多样,表现在:①正面描写柳树的动态。“拂水倡条”,正面直接描写出柳枝随风拂水,轻柔多姿的状态。②用典。“几赠行人手”,暗用了“古人离别赠柳”的典故,点明离别之事。 (3)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离别后的思念和惆怅。 【解析】 (1)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审题,审出问的内容。“‘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这是考查表达技巧,且明确提问“两种修辞”。然后到诗句中找出修辞手法,按照“明手法——析手法——明效果”的步骤进行答题。。“叶”如“眉”,“柳絮”如“白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叶和柳絮的颜色和形态。“因谁瘦”写出柳絮飘飞后枝干清瘦的形态。“偏解皱”,把柳树人格化,赋予柳树以人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叶通人情。皱叶本是细嫩的柳叶未舒展开来之时的状态,一样如眉之柳叶偏偏解皱,写出了柳叶的对人的情意。待白白的一层绒绒的柳絮随风飞尽,柳叶自然是细细长长瘦条。诗人借景抒情,景中含情,如眉柳叶,因离情皱起,柳絮飘飞,柳树因离情而清瘦,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因谁瘦”又回应了开头的“为问”。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比如本题中,“一样叶眉”,“叶子”如眉,“柳絮”如白绵,前者突出形态,后者突出颜色。“偏解皱”“因谁瘦”又赋予二者以人的情态。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词上阕写柳的句子‘为问宛溪桥畔柳。拂水倡条,几赠行人手’与王维‘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在写柳方面,有什么不同特点”,这是考查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以及写景的技巧。“为问宛溪桥畔柳”点出了送别的地点,也交代了送别之地的典型景物——柳;“拂水倡条”写宛溪桥畔之柳,写景抒情。从正面直接描写出柳枝随风拂水,轻柔多姿的状态,当属于动态描写。“几赠行人手”,暗用了“古人离别赠柳”的典故,点明离别之事。“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写景的角度包括: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互文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典故 象征 铺陈白描;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 以动写静 以静写动;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比如本题中,王维的诗句主要突出雨后柳树的颜色,突出清新之意;而本词中主要从正面对柳树进行描写,突出其姿态。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本词下片转写离别之时离别之事,叙事抒情。“今日离亭还对酒”,写作者在送别之地的长亭设宴为友人饯别,喝起离别的酒。此地一为别,朋友也许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关心,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他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唱断青青,好去休回首。”写离人对酒长歌,悲伤欲绝。“青青”,当是暗用典故,因《渭城曲》中有“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句子,而借指离别的歌。“唱断青青”,极言感情至深,悲伤至绝。“好去休回首”一句则满含对友人的劝慰。结尾“美荫向人疏似旧,何须更待秋风后”两句写离别之后,浓郁、茂盛的柳树,在词人眼中稀疏如前,稀疏之感不必等到秋天柳叶零落之时。悲伤之中隐着深深的思念。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要注意结合诗歌具体诗句分析。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比如本题中,主要针对下片提问,故应抓住下片的意象、活动、情感词内容分析。离别之时,如眉柳叶,因离情皱起,柳絮飘飞,柳树因离情而清瘦,离人对酒长歌,悲伤欲绝,深刻道出离别的伤痛;“好去休回首”一句则满含对友人的劝慰;末尾两句写离别之后,浓郁、茂盛的柳树,在词人眼中稀疏如前,悲伤之中隐着深深的思念。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封员外郎密阁校理丁君墓志铭

王安石

朝奉郎、尚书司封员外郎、晋陵丁君卒。王某曰:“噫,吾僚也,方吾少时,辅我以仁义者。”乃哭吊其孤,祭焉而许以铭。越三月,君婿以状至,乃叙铭赴其葬

君讳宝臣,字元珍,少与其兄宗臣皆以文行称乡里,号为“二丁”。景祐中,皆以进士起家。君为峡州军事判官,与庐陵欧阳公游相好也。又为淮南节度掌书记。或诬富人以博,州将,贵人也,猜而专,吏莫敢议,君独力争正其狱。又为杭州观察判官,举者兼州学教授,又用举者迁太子中充,知越州剡县。盖其始至,流大姓一人,而县遂,卒除弊兴利甚众,人至今言之。于是再迁为太常博士,移知端州。侬智高反,攻至其治所。君出战,能有所捕斩,然卒不胜,乃与其州人皆去而避之,免一官,徙黄州。会恩除太常丞,监湖州酒,又以大臣有解举者迁博士,知越州诸暨县。其治诸暨如剡,越人以君为循吏也。英宗即位,以尚书屯田员外郎编校秘阁书籍,遂为校理、同知太常礼院。

君质直自守,接上下以恕。虽贫困,未尝言利,于朋友故旧,无所不尽。故其不幸废退,则人莫不怜,少进也,则皆为之喜。居无何,御史论君尝废矣,不当复用,遂出通判永州。世皆以咎言者,谓为不宜,夫驱未尝教之卒,临不可守之城,以战虎狼百倍之贼,议今之法,则独可守死尔,论古之道,则有不去以死,有去之以生。吏方操法以责士,则君之流离穷困几至老死,尚以得罪于言者,亦其理也。君以治平三年待阙于常州,于是再迁尚书司封员外郎,以四年四月四日卒,年五十八。

(有删改)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者兼州学教授           用:任用

B.流大姓一人,而县遂       治:遍及

C.免一官,徙黄州           坐:由……获罪

D.越人以君为循吏也         滋:更加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元珍任峡州军事判官时,与欧阳修交往甚密。担任淮南节度掌书记时,有人借赌博诬陷富人,依法处理了这个案件。

B.侬智高率叛军攻打丁元珍的官署,丁元珍虽亲自出战,但由于指挥不利,惨败而逃,因罪被免官,调任黄州。

C.丁元珍为人正直自守,待人宽容。他自己虽然生活贫困,但对朋友故交,乐意竭尽所有,因而深得人们爱戴。

D.丁元珍在英宗即位后,任过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因御史弹劾,被外放永州任职,后来才任尚书司封员外郎。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哭吊其孤,祭焉而许以铭。越三月,君婿以状至,乃叙铭赴其葬。

(2)故其不幸废退,则人莫不怜,少进也,则皆为之喜。

4.丁元珍在为官上哪些方面值得肯定?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

 

查看答案

李雷原本与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球赛,却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于是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我今天不去看球赛了,你自己去吧!

B.我偶染贵恙,无法观赛,深表歉意!

C.我感冒了,现在还在发烧,真糟糕!

D.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些思念,开始在夜里失眠,在白天睡去。我的指尖开始氤氲无尽的情思,在闲暇的午后,夜来临的时候,安静成一泓秋水的宁静,最后,消失在一首词的张望里。____________,在文字中蜿蜒,在心底扎根,最后把相思饮尽。

A.夜很黑,我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紧紧地把时光包裹,也把我的眼睛糊住

B.夜很黑,我只能紧紧地把时光包裹,也把我的眼睛糊住,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

C.夜很黑,我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去把我的眼睛糊住,紧紧地把时光包裹

D.夜很黑,我只能紧紧地把时光包裹,凭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把我的眼睛糊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了我国首台具有体验交互功能的美女机器人“佳佳”, 不仅有和常人一般逼真的面庞,还能像真人一般和普通人交流。

B中国男足奇迹般地获得了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12强赛资格,这是他们时隔14年,继2002年之后再度进入世预赛亚洲区最后阶段的比赛。

C“互联网+”创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D漫游费被人形象地称为“化石费用”,就在于其是20年前2G时代的产物,可如今早已是4G时代,收取漫游费,道理上是很难说得通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