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送孟东野序(节选)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送孟东野序(节选)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也或梗之(通“促”催促)

B.其沸也或之(烤)

C.其他淫乎汉氏矣(在水中滋润,此处指积累渐而扩及)

D.东野之于江南也(任职)

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而使鸣国家之盛耶

B.维天之于时也亦然           其于人也亦然

C.人声之精者为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

D.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忌不自信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着眼于一个“鸣”字,从自然界的“物不得其平则鸣”,推论到人世间人们的鸣,鸣贯穿始终,意脉清晰,主旨显豁。

B.“有不得已者而后言”一句,说明诗文一方面是客观现实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一方面又是情动于中,而言之于外的结果。

C.人“不得其平则鸣”或“鸣国家之盛”,或“自鸣其不幸”,在作者认为,这全“悬乎天矣”,即把这些情形全归于天意,可见作者在宣扬的唯心主义观点,对此,我们应当摒弃。

D.如果从行文来看,作者结论好像在说天意起决定作用,其实,这是作者借天意指责当政者不重用孟东野之类的人材,为孟东野鸣不平。

 

1.A 2.B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A 项中的“趋”原为快步疾走,此处水流迅疾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采取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比如本题中的“市”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购买。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划线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B项中,都为介词,对,答案为你B 项。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虚词的时候可以借助两种方法,一是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是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的“于”, 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①得复见将军于此。(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鸿门宴》) 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公输》)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中)(《出师表》) 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介进动作行为旁及的对象,可译为“向”)(《赤壁之战》) ⑤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介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地点,可译为“到”)(《赤壁之战》) ⑥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从、自)(《左忠毅公逸事》) ⑦故燕王欲结于君(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可译为“和”“同”“跟”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对于”)(《师说》) ⑨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给)(《记王忠肃公翱事》) ⑩业精于勤荒于嬉。(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进学解》)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①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①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中“可见作者在宣扬的唯心主义观点”表述错误,不是唯心主义,恰恰是唯物主义。由原文“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可知。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是犯曲解文意的错误。 【参考译文】 大凡各种事物在无法平静时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没有声音,风吹它而发出声响;水没有声音,风震荡它而发出声响。水浪腾涌,或是有东西在阻遏水势;水流湍急,或是有东西阻塞了水道;水花沸腾,或是有火在烧煮它。金属石器本来没有声音,敲击它就发出音响。人的语言也如此,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才说话。人们唱歌是为了寄托情思,人们哭泣是因为有所怀恋,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音乐,是人们郁闷在心而宣泄在外的声音,人们选择最适合发音的东西,借助它来表达心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种物质,是各类物质中发音最好的。上天对于一年四季也是这样,选择最善于发声的事物借它来发声。因此春天让百鸟啁啾,夏天让雷霆轰鸣,秋天让虫声鸣叫,冬天让寒风呼啸。一年四季互相推移变化,也一定有它们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人类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又是语言的精华,所以尤其要选择善于表达的人,依靠他们来表达意见。在唐尧、虞舜时,咎陶、禹是最善于表达的,因而借助他俩来表达。夔不能用文辞来表达,他就借演奏《韶》乐来表达。夏朝的时候,太康的五个弟弟用他们歌声来表达。殷朝善于表达的是伊尹,周朝善于表达的是周公。凡是记载在《诗经》、《尚书》等儒家六种经典上的诗文,都是表达得很高明的。周朝衰落时,孔子和他的弟子表达看法,他们的声音洪大而传播遥远。《论语》上说:“上天将使孔子成为宣扬教化的人。”这难道不是真的吗?周朝末年,庄周用他那荒诞不经的文辞来表达。楚国是大国,它灭亡的情景通过屈原的创作来表达。臧孙辰、孟轲、荀卿等人用他们的学说来表达。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些人,都通过各自的主张来表达。秦朝的兴起,李斯是表达者。汉朝,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是最善于表达的人。此后的魏朝、晋朝,能表达的人比不上古代,可是也并未绝迹。就其表达较好的人来说,他们作品的声音清轻而虚浮,节奏短促而急迫,辞藻艳丽而伤感,志趣颓废而放旷;他们的文辞,杂乱而没有章法。难道是上天厌弃那个时代的丑恶德行而不愿照顾他们吗?为什么不让那些善于表达的人完美地表达呢? 唐朝建立后,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凭他们的出众才华来表达心声。其后还活着的人当中,孟郊开始用他的诗歌来表达感情。这些作品超过了魏晋,经过他不懈的努力有些作品已达到了上古诗作的水平。其他作品也都接近了汉朝的水准。同我交往的人中间,李翱、张籍大概是最引人注目的。他们三位的文辞表达确实是很好的。但不知道上天将应和他们的声音,使他们作品表达国家的强盛呢,还是将让他们贫穷饥饿,愁肠百结,使他们作品表达自身的不幸遭遇呢?他们三位的命运,就掌握在上天的手里了。身居高位有什么可喜的,身沉下僚有什么可悲的!东野将到江南地区去就任县尉,心里好象有想不开的地方,所以我讲这番命由天定的话来解开他心中的纠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闻一多先生

汪曾祺

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张流传很广的木刻像记得是个姓夏的木刻家所刻,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从拓东路工学院在昆明东南角的拓东路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闻先生讲课,真是“神采奕奕”。他很会讲课有的教授很有学问,但不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考证,讲得层次分明,引人入胜,逻辑性很强,而又文词生动。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第一流的演员。他教过我们楚辞、唐诗、古代神话。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pointism,这样的东西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运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用毛边纸墨笔手摩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昆中北院的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速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他冶印,朱白布置很讲究,奏刀有力。连他的吃菜口味也是这样,口重。他在蒙自住了半年,深以食堂菜淡为苦

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闻先生后来走下“楼”来他在蒙自,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义无反顾。闻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无半点渣滓的、完整的、真实的浪漫主义者。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

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

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现在有一块碑,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

(选自《修髯飘飘》,有删改)

【注】闻一多于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因为闻一多先生讲课语言生动,还因为他讲授的内容兼跨文理,所以他的课受到广大文科和理工科学生的欢迎。

B.闻一多先生喜欢用秃笔,他搜集别人笔筒中的废笔,用于研究中国的书法,以便结合中国的书法进行铅笔速写。

C.手摩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是珍贵的文物,闻一多先生却把它随意地钉在黑板上,可见他潇洒刚强的个性。

D.闻一多先生讲课,能够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将晚唐诗与法国的印象派放在一起讲解,这在当时是很新潮的。

E.本文是一篇回忆录,选取了闻一多先生鲜为人知的轶事,叙评结合,凸显人物个性,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2.作者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请根据本文分点陈述这个建议的理由。

3.请结合全文,谈谈闻一多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特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史铁生的散文名著《我与地坛》一文浓缩了作者对多年艰辛生活的深切体悟,读来楚楚动人,感慨颇多。

B.钱钟书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讲话还不时夹着外语,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就会东山再起

D.自乾隆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尝试着续写《红楼梦》,但与前八十回的精彩绝伦相比,这些续作都难免有狗尾续貂之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的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墓。恕我孤陋寡闻,在此之前,我不知道他的墓就在这里。

B.豆洪波本打算用自己的青春服务山村,但突然到来的疾病,使其许多美好的打算都成了镜花水月

C.据清代方志记载,武汉莲溪寺后山曾古树林立,现在只有这棵古珊瑚朴树存活下来,可以说是硕果仅存了。

D.在今年的中超联赛中,力帆队虽然遭遇降级,但重庆球迷依然希望他们能够东山再起,梅开二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要求: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步骤图,请把填报步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