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图是两副吟咏郑成功的对联,请依文意与对联组成原则,选出最适合填入甲、乙、丙、丁...

下图是两副吟咏郑成功的对联,请依文意与对联组成原则,选出最适合填入甲、乙、丙、丁处的内容

①方知海外有孤忠                ②称名则妇孺皆知

③敢向东南争半壁                ④举目有河山之异

 

A

B

C

D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能力。甲处“风景不殊”与④中“异”相符;乙处“雄图虽渺”与②中的“妇孺皆知”形成对比;丙处的“两岛屯师”与③句中的“敢向东南争半壁”内容上相符合;所以选D项。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特点: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四,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

1)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将美丽的景物与人物的精神相互融合,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意境。试分析湘云醉卧石凳的情节,并说明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2)“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红楼梦》秦可卿死后,贾珍因尤氏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请王熙凤帮助丧事。王熙凤安排妥当,恩威并施,威重令行,将两府的事情安排得停停当当。

B.《红楼梦》展现了贾府这一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描写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下的历史宿命。

C.《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D.“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这是《红楼梦》中兴儿所言,“玫瑰花”指的是探春。

E.妙玉“身为下贱,心比天高”,虽然与宝玉相隔两地,但她与宝玉性格非常接近,孤芳自赏,清高洁癖,常常让宝玉引为知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是平凡的,也是亮丽的;生活是曲折的,也是美好的。这正如一支歌,有时舒缓,有时激越,有时跌宕,有时欢快。

请以“生活如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阐明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指出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

中国的书画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传统和特有的民族特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①城:指长安。寒食,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两天,古人在这个节日里,前后禁火三日,只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节。御柳:宫苑中的柳树。②汉宫:唐宫。传蜡烛:唐寒食节宫中特许燃烛,对权宦近臣挨家传赐。五侯:历史上称“五侯”的很多,这里似指宦官。

(1)诗中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寒食时节长安的明媚春光,诗人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2)诗中皇帝给宦官传赐蜡烛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什么作用?有一种什么样的意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