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传 道 聂鑫森 纪于天不知不觉已年届古稀。 头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聂鑫森

纪于天不知不觉已年届古稀。

头发稀疏了,脚步迟缓了,精气神也散淡了许多,流年似水,曾经壮如牛犊的他说老就老了;儿女不在身边,家里除了老伴儿,就只剩下老两口的影子。

纪于天常感叹什么都在变,值得庆幸的是他京剧票友的身份始终没变。从小到老,他痴迷的就是西皮二黄、生旦净末丑,自然也酷爱唱几嗓子,尤其钦服马连良的“马派”,行腔念白,颇有神韵。几乎每个夜晚,他都很忙,或掏钱买票看戏,或参加票友的聚会,或在家里听京剧光碟。对于别人的求教,他一概不会拒绝,问什么答什么,“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麒北马关外唐”等滔滔不绝。

有一天夜晚,纪于天在剧院看完戏,回到家门口,正要掏钥匙开门,发现钥匙忘带了,只好敲门,并用京剧道白:“老们儿,开门来!”

老伴儿在里面闷声回答:“谁是你老伴儿?你的老伴儿是京剧!”

他立刻接上话:“此言甚是!”

纪于天就是这样一人有意思的人。

省城的京剧团来到了古城,要连演十晚。头三晚的戏码是《文姬归汉》《群英会》《野猪林》。纪于天很欣赏这个剧目的演员,马派老生,程派青衣,叶派小生,侯派花脸,杨派武生,人才济济,争奇斗艳。他能不去一饱眼福和耳福吗?

但这次他却不用去买票了,有人把票送上门来了。

送票的叫牛金,40来岁,在本市一家公司当老总。他爹与纪于天是老同事,又在这条小巷里做了几十年的邻居。牛金平时回爹妈家不多,来去都是一副匆匆忙忙的样子。

纪于天很惊讶:这父子俩是压根不看京戏的,牛金怎么有这个兴趣了?

牛金坦言相告:“我爹让我来找纪伯伯帮忙,您千万别推辞。过几天,有一个美国的华裔客商来洽谈业务,据说他是个京戏迷,晚上得招待他过过戏瘾吧。我不懂这个,临时抱佛脚,想请您陪我先看几场戏,再听您说说戏,以便我和他交谈时,有个共同的话题。或许他一高兴,合同就签下了。”

纪于天笑了,说:“我不缺这几个买票的钱。你想了解京剧,我愿意陪同,正好为国粹传道嘛!”

牛金说:“那是,那是,这是戏票,头三晚的我们在剧院碰面吧。”

第一晚,牛金早早地到了剧院,和纪于天一起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文姬归汉》散戏后,牛金谦恭地请纪于天去了一家茶馆,在一个雅座里喝茶,吃夜宵,聊天。

“纪伯伯,程派唱腔怎么听起来是这么个味儿?”

纪于天说:“你问得好。程腔讲究若断若续、藕断丝连、缠绵悱恻,称之为‘鬼音’。它不是‘直’着出来的,而是走了一个曲线,音量似乎不大,但有力度,这个饰演蔡文姬的演员是地道的程派传人,功夫很深。”

“哦。”

“我虽是习老生的,平日程腔也听得多。比如剧中蔡文姬唱的‘荒原末日嘶胡马,万里江山归路道……’是西皮原板,我给你学学。”

纪于天同手在桌上敲着板眼,尖起嗓子唱起来。唱到精彩处,牛金也学着喊一声“好”。纪于天笑得满脸放亮。

“小牛,明晚是《群英会》。演周瑜的小生和演蒋干的丑角最值得一看。”

“我会准时到场的,纪伯伯。”

“也许你从此就爱上了京剧了。”

“但愿如此!”

第二晚,牛金在开幕前几分钟,才匆匆赶来,坐到纪于天旁边的座位上。戏演到一半,牛金的手机响了,他哼哼哈哈地通完话,抱歉地对纪于天说:“公司里有急事,来了份海外传真,我得去处理一下。纪伯伯,真对不起。”

“明天去处理不行吗?”

“人家等着答复哩,心为形役,没办法!”

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去,像一尾鱼,眨眼间就不见了。

这么好的戏,牛金半场退席,纪于天觉得很遗憾。过了一会儿,纪于天忘记了身边少了个人,专心专意地看戏,看得浑身发热,喉头发紧。

第三天晚上,牛金没有来看戏。他白天打了个电话给纪于天,说那个美国华裔客商不来了,派他的一个部下来洽谈,这个部下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特别爱听交响乐......

纪于天孤零零地看完了《野猪林》,旁边那个空着的座位,他总是忍不住去瞅瞅,心里也仿佛空了一大块。今夜,他怎么了?看京剧都分心,怪!

走在回家的路上,见身前身后无人,纪于天唱起了剧中人林冲的一段“反二黄散板”转“原板”,声腔凄凉悲切:“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纪于天夜晚在剧院看完戏后,到了家门口发忘带钥匙,敲门时受到老伴的责备和埋怨,说明老伴平时对纪于天痴迷京剧非常反感。

B小说开头部分用较长的篇幅介绍纪于天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是为了下文具体写纪于天“传道”做铺垫。

C牛金平时工作繁忙,每次回父母家都是来去匆匆,且从来不看京剧,这次利用接待美国客商的契机,他主动接触京剧,希望借此培养对京剧的兴趣。

D作者在文中引述京剧经典剧目和唱段,还借小说人物之口对京剧流派风格进行精当点评,这样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E本文注重运用细节刻画人物,“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眨眼间就不见了”“浑身发热,喉头发紧”等描写生动形象,十分传神。

(2)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牛金三次“看戏”的经过?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纪于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纪于天“凄凉悲切”地演唱“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2)第一,牛金“看戏”一波三折,详写其过程可使小说情节运行富有波澜。第二,便于在对比与衬托中刻画人物性格,热心传道的纪于天和功利实际的牛金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借牛金“看戏”来交代纪于天“传道”的过程和结果,有利于表现小说主题。 (3)①幽默风趣。纪于天晚年生活充实,说话幽默是一个“有意思”的人。②痴迷京剧。纪于天从小喜爱京剧,直到老年仍不改初心,是一个有着多年积累、水平较高的京剧票友。③待人热情。纪于天积弘扬国粹艺术,从不拒绝别人的请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传承国粹之“道”。 (4)①小说以《野猪林》中的唱段结尾,自然响应了上文情节。②这段唱词进一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纪于天满腔热情地“传道”,以为觅得知音,可无情的现实让他感到失望和寒心,“朔风阵阵透骨寒”正好吻合了纪于天此时的心情。③这段唱词暗示了传统文化和国粹艺术遭到冷遇的现实,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④以景结情更显得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其艺术表现力更强。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老伴平时对纪于天痴迷京剧非常反感”不准确。B项大体正确,认为“身体状况”也是“做铺垫”有点牵强。C项“借此培养对京剧的兴趣”理解有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C.A就是文本内容表述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应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回答设置此情节的作用。牛金三次看戏的过程,就是纪于天向他传授国粹之道的过程,牛金由积极热情到第三次不再来,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在人物形象上,通过三次看戏的描写,将纪于天痴迷京剧的形象和牛金借助京剧赚钱的功利形象做对比。在情节上,增强了整个小说情节的波澜。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文中详细写了牛金三次看戏的细节,第一次看戏,“早早地到了剧院,和纪于天一起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文姬归汉》。散戏后,牛金谦恭地请纪于天去了一家茶馆,在一个雅座里喝茶,吃夜宵,聊天”,这里写出了牛金第一次看戏非常认真,看完后还和老纪一起讨论程派唱腔的特点,表现得非常诚恳,谦虚;第二次看戏,“开幕前几分钟,才匆匆赶来,坐到纪于天旁边的座位上。戏演到一半,牛金的手机响了……”之后匆匆离开,可看出牛金第二次看戏表现出了的漫不经心;第三次看戏,牛金压根就没来。之后纪于天才得知,与牛金签合同的那个京戏迷客商换人了,新换的人对京戏不感兴趣,所以牛金就不来看戏了,可见牛金并不是真正爱戏之人,而是把京剧作为和客商交流的工具,指望通过看戏懂京戏,达到顺利签合同的目的;而纪于天这个人酷爱京戏,是打心底里喜爱京戏。从对待看戏的态度可分析出两个人形成对比,更好地刻画纪于天这个人物;也从牛金看戏的真实目的中看出中国传统的精粹受到冷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表现出忧虑之情。分析时,可从塑造人物的形象和小说主旨的表达角度进行分析。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回答此题,应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住纪于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名子。文章开篇写他年届古稀酷爱京剧,然后写他与老伴叫门的一段对话,展现他的风趣幽,最后总结说“纪于天就是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人”。文中还说“对于别人的求教,他一概不会拒绝”,后文重点讲述他给牛金传京剧之道的故事,这都体现他的待人热情。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人物形象,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进行。侧面:“他京剧票友的身份始终变。从小到老,他痴迷的就是西皮二黄、生旦净末丑,自然也酷爱唱几嗓子,尤其佩服马连良的‘马派’,行腔念白,颇有神韵。几乎每个夜晚,他都很忙,或掏钱买票看戏,或参加票友的聚会,或在家里听京剧光碟。”这里写出了他酷爱京剧。“对于别人的求教,他一概不会拒绝,问什么答什么,‘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麒北马关外唐’等滔滔不绝。”这里写出了他待人热情。语言:和老伴用京剧腔调对话,显示了他的幽默风趣;“我不缺这几个买票的钱。你想了解京剧,我愿意陪同,正好为国粹传道嘛!”这里写出了他的正直、热情和有责任感,愿意为传播国粹贡献力量。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的结尾充满艺术性,它的表达效果应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的作用等角度作答。以林冲的唱词结尾照应前文看《野猪林》的情节,“朔风阵阵透骨寒”的唱词表现了主人公热心传授京剧却无人欣赏的凄凉之情,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遭冷遇的现状,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最后写到纪于天一段凄凉悲切的唱腔,是纪于天看到牛金对待京剧的态度后,用唱戏来表达自己的失落、遗憾和气愤之情,感慨中国的传统精粹竟然不能吸引年轻人,对精粹的传承表现出深深的忧虑;“朔风阵阵透骨寒”语义双关,一方面写出了纪于天唱戏唱得好,另一方面写出了此时纪于天内心的失望和悲凉。分析时,重点从文本出发,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角度进行分析,联系文本,做到理据充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了与孟子“舍生取义”相似的人生追求的诗句是:                 

(2)《蜀道难》中,李白借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描述蜀道形成的诗句是:                         

(3)《离骚》节选的开篇两句“                       ”,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文情绪的抒发奠定了基调。它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泊岳阳楼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文后各题。

徐光启,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礼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①。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②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日躔历指》《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日躔表》二卷、《割圆八线表》六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通率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徐光启传》

【注】台官:钦天监属下的五官灵台郎,掌管推算日月食等事。郭守敬(1231-1316):元代天文学家,主持编制《授时历》,施行三百六十天,为我国历法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B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C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D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乡试。考中者称为秀才,在原则上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并可以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徐光启“乡试第一”,可称之为解元。

C尚书作为官职,早期是负责文书奏章的低级官吏,自隋唐设立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后,成为各部的最高长官。文中徐光启就担任过礼部尚书。

D古代用来纪日的方法有多种,干支月相兼用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文中的“辛丑朔”:干支置前,表示这天是辛丑日;月相列后,表示这天是初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光启爱好广泛,涉猎颇多,不仅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还全面研习了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方面的书籍。

B徐光启胸怀大志,可是仕途坎坷,屡屡受挫,曾先后受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丘兆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的弹劾。

C徐光启有用世之志,在朝廷危难之时,曾多次上疏请求操练军队,以身体力行报效国家,他也因此受到了神宗的赞许和破格提拔。

D徐光启博学强识,他生前曾向朝廷呈现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科学著作,去世后,崇祯皇帝要他的家属把遗留的书稿送上,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因而得以刊行公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通过读书──仕进而成为官僚士大夫,这是自汉代以来形成的重要的中国文化传统。汉代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除了是整个社会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要求外,与汉代儒生的自我改造也是密不可分的。客观上讲,由于先秦的儒生以学习六经、传授知识为主,在秦汉官僚政治社会里是缺少从政的技能与本领的。为了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走向仕途,他们就必须进行自我改造,以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改造过程,实际上从汉初就已经开始。当时的几位著名儒生,如陆贾、叔孙通、贾谊、晁错、公孙弘,其思想和政治主张,已超出儒家学派的界域。汉武帝为儒生们开启了一条通向仕途之路,这在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件大事,这为儒生们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儒生们往往从书本出发,把现实社会理想化,其处世或议论常不免宏阔迂腐;而统治者则需要的是务实的治国人才。因此,一个儒生如何才能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政治智慧,是对他们的一个严峻考验。汉武帝在当时虽号称重儒,所重视的也不是那些腐儒,而是像董仲舒、公孙弘、兒宽那样“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治”的儒家。

儒生和文吏在汉初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儒生有时候可以称之为“文学”,而文吏之俗称则为“刀笔吏”。由王充在《论衡程材》可知,即便是在东汉,世俗仍有轻儒生而高文吏的习气。王充为此而为儒生抱不平,但在客观上也说明,儒生在事功方面确有不如文吏之处,他们在走入仕途时必须要改造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的同时,一定要具有优秀的管理能力。真正由读书出身而在政治上又居高位的优秀官僚,必须是二者的结合。据《宋书百官下》:“汉武帝纳董仲舒之言,元光元年,始令郡国举孝廉……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这四科当中,前两项是对文化修养与道德操守的要求,后两项是对管理才能的考量。事实也是如此,自汉以后的儒生在中国的政治领域之所以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们经过了这样的改造,符合以上四科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一改造的过程也是与文吏融合的过程。

在汉代政治舞台的较量中,经过自我改造的儒生最终打败了文吏。之所以如此,除了汉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之外,文吏们缺少崇高的人文关怀是其最为致命的缺陷。文吏们以商鞅、韩非的法家理论治国,排斥礼义、仁爱、孝悌等人文道德关怀,严刑峻法,刻薄少恩。由此而反观儒生之从政,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他们经过自我改造后也具备了吏治之才干,而在于他们把儒家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管理当中。一个真正优秀的儒家出身的官吏,不仅要使其民能够“安居乐业”,而且还能够做到“移风易俗”,其代表人物就是蜀守文翁。文翁的意义,不仅在于使蜀地人民安居乐业、移风易俗,为汉代树立了一个儒生出身的官吏的正面形象,而且还在于他的事迹从深层次上说明了儒家士大夫政治所以优于法家文吏政治之处。它使得这个社会的官僚体系不是仅仅停留在事功的层面上,而是把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深深地融注其中,使这个士大夫官僚体系具有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道器相通的政治文化模式。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对汉代“儒生打败文吏”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吏们虽在事功方面比儒生强,但缺少崇高的人文关怀。

B儒生们能把儒家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管理当中。

C朝廷令郡国限四科举孝廉,引导了儒生自我改造的方向。

D统治者需要的是务实的治国人才,文吏未通过严峻考验。

2.下列关于汉初儒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生在有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操守的同时,可能缺少优秀的管理能力。

B儒生属于与文吏有着严格区别的社会群体,世俗有轻儒生高文吏的习气。

C儒生都缺少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政治智慧的能力。

D儒生往往从书本出发,把现实社会理想化,处世或议论常不免宏阔迂腐。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称儒生为“文学”,称文吏为“刀笔吏”,表明了儒生地位高于文吏。

B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除社会原因外,儒生自我改造是根本原因。

C蜀守文翁,做到了“安居乐业”“移风易俗”,是儒家士大夫的代表。

D到汉代,儒家士大夫政治终于取代法家文吏政治,形成官僚士大夫体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健康成长是青少年成人成才成功的关键,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意欲健康成长要明晓三大要素:立志者成人、发奋者成才、自信者成功。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个要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