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帝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

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 /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1.B 2.A 3.C 4.(1)极力奏陈社会弊病十件事,言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受宠的权贵更加痛恨他。(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直,敢于直谏,应当被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解析】 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比较选项,断句不同是“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和“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这两处。第一处,“镌”“降”都是降职的意思,根据句意,参与修纂者都要降官,而傅珪被将为修撰,故应在“官”后断开,可排除A、D两项。第二处。“进”“迁”都是升职的意思,“左中允”“翰林学士”都是官职名,故应在“进”和“再迁”前面分别断开,排除C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情况。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类积累记忆。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为户部掌管。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他仍坚持离职”错误,原文“两京言官交章请留,帝不听”,说的是皇上没有听从两京言官的请求。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题中重点词语(1)“陈”“斥”“嫉”;(2)“谓”“当起用” “不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中,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完成,迁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恩赐,升任左谕德,充当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编修《孝宗实录》。当时文学侍从不攀附刘瑾,刘瑾很憎恨他们,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要求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傅珪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务与其它各部比较相对简单,但从傅珪开始多次直言规劝,章奏就多了起来。皇帝喜好佛,自称大庆法王。西域僧人求百顷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亲笔命令下到部里,说大庆法王的命令与圣旨等同。傅珪假装不知道,执意上奏说:“谁是大庆法王,敢与皇帝并列,是对皇帝大不敬。”皇帝下诏不过问,求田之事也最终停止。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教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没有做成。臧贤经常在阉党面前指责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情,傅珪趁此竭力陈说四方灾害可怕。正德八年五月,再次奏报四月灾情,傅珪于是进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害六十九次。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极力奏陈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更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从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在当时的说教和说理诗让庞德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得了一本中国诗手稿,了解到中国古诗意象之妙。他整理出一本中诗英译集《华夏集》Cathay”。书中他强调了翻译中意象保留的重要性。当然,意象派并非完全受中诗的影响,日本俳句及法国印象派也对其有所影响。

中诗“意象”与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其本质差别无几,即用意象组合来表达情感。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意,反对空泛的抒情和议论。“呈现一个意象”和“短小精美的形式”是英美意象派的理论主张和诗歌创作的两大特点,而这恰恰是中国唐诗艺术的特征。英美意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中得到启发,使其理论和创作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

但中西“意象”还是有些许的差别的。我们知道,中国古诗意象经历代诗人发展,已经形成公认的心照不宣的传统。“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晓日窥轩双燕语。”综观这些诗句可以看出,“燕子”这一意象起了重要作用,而它们所表达的无非是燕飞人离苦无边,燕归春回人笑颜,或者,他人成双成我独单,寂寞伶仃独兴叹。又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以上诗句中“落花”之意象,无非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慨叹,或花落人离苦相思的愁思。

再看英美意象派的意象传意,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首先,在这首诗中,一个意象“脸庞”叠加在另一个意象“花瓣”之上。它“暗示了现代都市生活的那种易逝感,那种非人格化”。但这种含蓄的意思需要读者从其特别的形式上进行跳跃式的想象才能揭示出来。这种意象的“瞬间性、即逝性”,我们没有看到从今以后,用“花瓣”“脸庞”成为时尚,尽管中国古代也有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之说。庞德也曾说过,意象乃“一瞬间感情与理性的综合体”,在那一瞬间感觉到这些人群中面庞如同湿漉漉树枝上的花瓣,黑与白鲜明对比,不仅突出色彩的鲜艳,也突出都市生活的易逝感。很明显,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象诗中的博大意象,实乃大相径庭。然而这种创新形式的“意象”也为传统的“意象”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美意象派领袖通过阅读、研究、翻译唐诗,整理出了意象脱节、意象并置、意象叠加三种组合技巧。以中诗《送张四》为例:“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冰山月,清猿无断时。”“枫林”“楚水”“山月”“清猿”均是代表离愁别苦的传统意象,它们反复出现在同一首赠别诗中而表现同一个喻意——离别。中国唐诗中这种叠加法,实即将含有某种特定思想感情的递相袭的意象累加复叠,从而提出一个新的意象。英美意象派因缺乏意象艺术的悠久传统,因而中国唐诗中的此类“意象叠加”艺术是他们所没有的,这也是中西诗意象叠加法在内涵上的差别。可见并非唐诗意象组合的全部精华都可以被英美意象派诗人发现并学习。

1.下列对引用的中西诗歌的评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家”“亭台”“花”就属意象叠加,共同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几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性意象,描绘出苍茫、凄凉、萧瑟的秋天的景象,均与作者流落天涯、心境凄凉的情思吻合。

C“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有阴晴圆缺”等诗歌中月之表示孤独、哀怨和思乡思亲等心绪就显示了中国诗歌意象的稳定性。

D庞德《诗章》第49章中:“雨,荒江,旅人。冻云,闪电;豪雨,暮天。小舟中孤灯。芦苇沉重,低垂。竹林萧萧,似在泣诉。”意象并置,内涵与中国诗的意象叠加差别不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中飞燕显然是寓喻了情思的主体——一对相恋的有情人;突出燕子双飞,即是为了反衬离别相思的孤独愁苦。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花落、燕归虽是眼前景,但它们的内涵广泛,意境深刻,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C作者在文中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中的几个意象为例,得出了西方意象与中国传统的博大意象大相径庭,远不如中国诗歌意象美的结论。

D作者认为英美意象派的诗歌中,如“脸庞”和“花瓣”之类的意象叠加所代表的含蓄的意思,往往具有瞬时性、即时性的特点,不大容易形成某种传统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所以说西方意象派的形成,完全是受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B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本质与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的本质差别比较小,都是运用意象组合来表达情感。

C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也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歌的情意。

D当庞德对当时流行的布道说教及直接空洞的诗歌感情抒发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他从中国古典的诗歌宝库中获得了丰富的营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拿。晚上回来时,拿雨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这样是由于你们过于依仗自己的优势。”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a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b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

周朴园  那么,我们 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  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周朴园  可是你——

1.Ab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这两句话的潜台词分别是什么?

2.周朴园给侍萍巨额支票时,说“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这反映出他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并请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3.鲁侍萍开始时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但最终愤怒地撕掉周朴园给她的支票,请你分析侍萍这个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2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3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氓》

4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5                     ,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伟大的           主义诗人。他是中唐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