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七。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又以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僚吏疾之。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

《唐才子传•王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B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C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D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六岁辞章 善:擅长。②勃往    省:探望、问候。

B①勃至入    谒:拜见。②僚吏     疾:厌恶。

C①王通诸孙也;②慨然思诸葛功;③刘祥道表材;④勃尽得

①②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③④“其”意义和用法不同。

D夸盛事②又虢州多药草③心织衣④顷刻

①②中“以”意义和用法不同;③④“其”意义和用法相同。

3.与“事觉当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客有吹洞箫者               B童子何知

C怀帝阍而不见               D俨骖于上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

2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1.D 2.D 3.C 4.(1)麟德初年,刘祥道上表称赞他的才干,以高名次对策及第。还没到二十岁,就授为朝散郎。 (2)先磨好几升墨,然后痛快饮酒,躺下拉过被子蒙面大睡,醒来后,提笔就写成,一个字也不需改动。 【解析】 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同时还要关注一些断句的标志,正确断句为: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断句抓住虚词“之”。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把握情况。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类积累记忆。C项中①②为结构助词,的;③代词,他的,即王勃的;④代词,他的,即曹元的。D项①连词,来;②连词,因为;③连词,来;④连词,表修饰,不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特殊句式。C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A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为”“为……所”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受”“受......于”表被动。如:“受制于人。”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题中重点词语(1)“表” “及冠” “授”(2)“则”“引”“援” “不易”。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的孙儿。王勃六岁时就擅长辞章。麟德初年,刘祥道上表称赞他的才干,以高名次对策及第。还没到二十岁,就授为朝散郎。沛王又把他招入府中做修撰。当时诸王斗鸡,王勃开玩笑写了篇檄文给英王的鸡。高宗知道了很生气,将他赶出沛王府。王勃被罢官后,客居剑南,登山望远,很感慨地想起诸葛亮的功业,写诗表达情思。又曾经隐藏了一个犯了死罪的官奴,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个官奴杀了。事情被发觉该处死,正赶上大赦就只除名。父亲王福畤因为受牵连被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新修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准备让他的女婿写篇记,来夸耀这一盛事。王勃到此拜见阎公,阎公知道他的才华,就请他来作记。王勃欣然对客提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还不加修改,满座宾客大为惊奇。酒酣辞别,阎公赠送他一百匹缣,他就扬帆离去。到了炎方,船没入大海,王勃被淹死,当时是二十七岁。王勃诗文华丽,请他作文的人很多,家里堆满了帛。靠心织来穿衣,靠笔耕来饮食,但也不用苦心思索。先磨好几升墨,然后痛快饮酒,躺下拉过被子蒙面大睡,醒来后,提笔就写成,一个字也不需改动,人们称之为“腹稿”。他曾说做儿子的不能不懂点医,当时长安有个叫曹元的有秘方,王勃把他的本领统统学到手。又因为虢州多产药草,王勃请求去虢州做参军。他倚仗有才欺凌人家,同事们都很讨厌他。他留下集子三十卷和《舟中纂序》五卷,如今在世上流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秋节从产生之始就是一个关于月亮的节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为了先民崇拜的对象。月亮在阴阳理论中象征着阴。所以在古代神话中月神往往是女性。中国最早的神话著述《山海经》记载西王母居住于玉山和昆仑此二山皆为月精所住。在汉代画像砖中也有西王母居于月亮一方以蟾蜍作陪和日神东王公相会的情节。而我们熟悉的嫦娥原型则是《山海经》中的帝喾之妃常羲。到汉代这个故事逐渐演化《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奠定了今天嫦娥奔月故事的基础。

除了神话故事中国人对月亮的祭祀活动同样开展得很早。先秦时期《国语》便记载:“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统治者在春分祭祀太阳在秋分祭祀月亮以此来取得教化民众的效果。到隋唐之时祭月的传统渐渐从秋分移到了中秋日。由于中秋天气干燥空气洁净圆月显得格外明亮是日祭月强化了祖先们对月的崇拜。与此同时祭祀活动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中秋夜与杨贵妃在太液池凭栏望月说明当时中秋赏月已经成为风俗。

中秋作为一个正式的节日从何时而起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中秋已经相对固定并包含一定的节日内涵了。从那时起中秋与“团圆”这一主题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这个节日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圆这一概念代表着圆满、完整加之不露锋芒、浑圆饱满等几何特征使得圆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理想状态的一个具体表现。中秋因为正值月圆自然引起了人们的赞叹与欣赏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团圆的无数遐想。就连食物也要做得圆润名为月饼。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盛唐以后中秋话题开始大量出现在诗歌当中。这类诗歌表达最多的感情自然是思人思乡。这种情绪一方面来源于人生波折分别就像月相盈亏的不可控制。中秋月圆衬托得人间离散更为伤感。所以苏轼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无奈感慨。而韩愈面对一年一度的中秋明月则有“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的叹息。另一方面思念之情也因为天下之人此刻得以共赏一轮明月便能遥寄相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月便是秋思落地之时所以也就有了“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哀伤。

由家庭的团圆而生发出的家国情怀也是中秋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中秋雨霁月色入户陆游只能感慨:“平生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玉笥峰头的一轮明月也是他心头难以割舍的故国家园。中秋的明月寄托着太多的家国理想士大夫们在月下祈祷着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如今每逢传统节日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团体都会自发组织活动庆祝。大家通过制作传统食物、展示才艺一同遥寄对祖国的思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中秋节其诞生和月亮有着密切的关系。月亮和太阳作为先民的崇拜对象存在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B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月神常常是女性的形象。这从《山海经》和汉代画像砖中有关西王母的居住之地的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

C虽然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形象原型为《山海经》帝喾之妃常羲故事也很早就见于《淮南子》但祭月活动和中秋赏月已与它没有联系。

D对月亮的祭祀在先秦就已经存在了由《国语》中 “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祭月的目的是教化民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先秦到隋唐祭月的传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祭月的时间由秋分日变成了中秋日以统治阶级为主题的祭月活动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

B隋唐史选择在中秋祭月与天气干燥、空气洁净以及月亮本身的明亮密不可分。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中秋赏月的记载表明中秋赏月在唐已成风俗。

C“团圆”作为中秋节的主题与中秋日正是月圆之时以及“圆”所代表的圆满、完整等特征关系密切“团圆”也因此成了人们心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D中秋作为诗歌吟咏的对象在盛唐以后才开始大量出现在诗歌之中。这些诗歌也多是借月抒怀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中秋月表达思人思乡诗歌的出现除了和月相盈亏与人生波折极为相似易引起伤感之情有关之外还与离散之人共望明月借以寄托相思有关。

B由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中秋节人们互赠月饼取其“团圆”之意这在后来成为一种流行的节日文化现象。

C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和陆游的“平生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的诗句同为写月但寄托的情感是不同的。

D由个人的家庭团圆到国家的统一稳定文人士大夫们面对中秋月冲破小家的束缚而形成的家国情怀是中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 “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屠狗为事         为事:作职业

B项伯常屏蔽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暴师霸上            暴师:使军队暴露

D.问其遗老            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项是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项羽本纪》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而本文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言语也比《项羽本纪》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因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5.将文中画线句子及《史记选读》中相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告太后,太后喜曰:“言之帝。”言之,帝心解。安国由是知名,结于汉。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拜安国为梁内史。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景帝闻诡、胜等计划,乃遣使捕之,必得。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臣死。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挠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诡、胜。”诡、胜自杀。

太史公曰:余与壶遂定律历,观韩长孺之义,壶遂之深中隐厚。世之言梁多长者,不虚哉!

(《史记·韩长孺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吴兵于东界    捍:抵御

B.出入游戏,于天子                   僭:超越本分

C.弗见,责王所为                      案:审查、追究

D.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地事  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韩安国“持重厚道”的一组是(  )

①尝受《韩子》、杂家说

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

③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④蒙狱吏田甲辱……卒善遇之

⑤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

⑥闻诡、胜匿孝王所,入见王而泣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安国做梁孝王的中大夫,在吴、楚发动叛乱时,与张羽都被孝王任命为大将,两个人同心协力,一举打败了叛兵,解除了叛兵对朝廷的威胁,名声大震。

B.韩安国作为梁孝王的使者,在因孝王行为逾礼招致景帝不满而自己遭受冷遇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借助大长公主和太后,化解了皇帝心中的不满。

C.公孙诡、羊胜刺杀朝廷当权的谋臣的阴谋败露后,韩安国为了保全梁孝王的名声,竟劝说孝王赐死两人,两人最后走投无路,被迫自杀。

D.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复出后担任梁国内史,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狱中遭受狱吏田甲的侮辱而睚眦必报,这充分体现了韩安国的宽宏大度。

5.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赏析“江风引雨入舟凉”中“凉”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2.从虚和实的角度简析诗歌的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