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企业家坦言,进行公益捐助的一个原因是担心消费者指责自己冷漠吝啬,细大不捐,从而影响公司产品的销路。
②李鸿章主张大清国参与世界商品经济往来,利用双边贸易富强自己,制约别人,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
③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④李警官深谙犯罪心理学,总能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推心置腹地剖析作案动机及过程,侦破了很多棘手的案件。
⑤《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书中对政治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作了很多鞭辟入里的分析,值得一读再读。
⑥围棋等棋类游戏能很好地培养人的统筹意识和战略眼光,因为如果目无全牛,就很可能因顾此失彼而落败。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1930年的秋天,钱穆应聘去燕京大学,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大学教书生涯。1930年至1949年期间,是钱穆把自己的民族忧患意识与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來,建立自己史学思想体系的时期。
1931年夏天,钱穆应聘执教北京大学。他讲课史料充分,并能彼此相关,上下相顾,遵从客现,不发空论。对制度经济、文治武功等,选择历代的精华,阐述其发展流变与相承,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历代人的有关意见,来陈述有关的各项得失。
在北大期间,钱穆不仅教学,还从事学术研究,把教学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他先后出版了两部重要的代表作:《先秦诸子系年》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对诸子学的研究大有贡献。前人考证诸子年世,多依据《史记》中的《六国年表》,而《史记》也有不少错误,并非绝对可靠。《竹书纪年》可以补此缺陷,但此书出而复佚。今传世本错误百出,如不加整理很难作为考辨的依据。加上一般人都信史籍而不信诸子之书,以致诸子年次难以成其条贯。如上所述,钱穆研究《竹书纪年》厘订今传世本的错误,以此来订正《史记》中的伪误,注释的牴牾。同时又考诸子群书,参证诸子的行事,政治上的事故,六国的年代顺序,与山川地理参伍以求,错综以验,辨伪订伪,定世排年,立一说必推之子书、史书而皆须准确无误,证一伪必考其时间、地点而确皆无误,真是丝丝入扣。至于其辨析之精,引证之博、则是世所罕见的。然而,钱穆初衷不想单纯为考据而考据,而是想使研究战国史的人对这一段纷乱的史事有比较清晰明朗的年代顺序为信据。
钱先生《先秦诸子系年》得到学术界的好评。据杨树达日记,陈寅恪先生对钱著评价很高。杨先生在日记中写道:“1934年5月16日,出席清华历史系研究生姚薇元口试会。散后,偕陈寅恪至其家。寅恪言钱宾四(穆)《诸子系年》极精湛。时代全据《纪年》订《史记》之误,心得极多,至可佩服。”此书实为清代考证诸子之学的总结。
1937年5月,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他在北大上课的讲义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钱穆不同意近代学者那种把汉学和宋学截然对立的观点,认为不了解宋学,也就不可能知道汉学,更无法评论汉学宋学之是非。钱穆在此独出心裁地将清代学术的渊源归结为晚明遗老,乃至宋学。这种卓然不群的见解,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因为近代学者言清代学术诸书,如章炳麟、梁启超等的著作,均未尝提及清代学术与宋学的联系,遂使人迷失其渊源。如今钱穆特为指出,才真正显露出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钱穆写成《国史大纲》。
钱穆于是书指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任务,在于能在国家民族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中国历史的演进,其基本精神表现在学术思想文化演进上是和平与大同,协调与融化,与其他民族是不同的。轻言改革,则自食其恶果。他反复强调中西文化演进不同,不能简单地用西方历史来套用中国历史,肯定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特殊性、差异性,以及文化价值的相对性。
再看钱穆书中的取材布局、用词造句皆耗费了不少心血。有些读史的人,不明白这部史书的布局,何以详于汉唐而略于辽金元清,详于中国而略于外族?在取材上,何以详于制度而略于人事,详于文化而略于战争?在词句上,何以不用太平天国而用洪杨之乱?因为辽、金、元、清是异族统治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乱世,汉唐是华夏民族治理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治世。如果治乱不分,内外不辨,日本侵略中国岂不是可以根据辽、金、元、清的故事,名正言顺地拥有与统治我广土众民吗?《国史大纲》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选自郭齐勇、汪国群《钱穆评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数十年孤陋穷饿,于古今学术略有所窥。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或忘先儒之榘镬([jǔyuē]规矩法度),时切其响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以匹夫之有其责。(钱穆《宋明理学概述》自序)
②钱先生主张学习西学,但是吸纳和消融西学,必须应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必须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上海大学陈勇《固守传统与融会中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前人考证诸子年世,是根据《史记》中的《六国年表》,而《史记》也有不少错误,于是钱穆就以今传世本《竹书纪年》为据来考证诸子年世。
B.《先秦诸子系年》辨析之精,引证之博,世所罕见,陈寅恪对钱著评价很高,认为此书实为清代考证诸子之学的总结。
C.本文引用杨树达的日记,既内容丰富真实,又体现了钱穆《诸子年系》的学术成就和学术价值,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
D.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是他在北大上课用的讲义,该书是在近代学者研究汉学与宋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崭新观点。
E.为弘扬传统文化,钱穆笔耕不辍,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与温情,不为名利动心,不因毁誉气馁,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堪称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2)选文介绍了钱穆在国学上获得的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
(3)钱穆把自己的民族忧患意识与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其“民族忧患意识”何以见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钱穆身上有哪些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
尹全生
①每次途经黄河到北方出差,我都要寻机会拍摄几张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照片。其中既有黄河在夏日里的一泻千里,也有其在冬季里的“顿失滔滔”;既有表现黄河“如丝天上来”之悠远的,也有表现其“奔流到海不复回”之雄浑的……几年积攒下来,这些照片已有近百张,我这个摄影爱好者足可以举办一次个人摄影作品展了!而我的老师、一位老摄影家却说我的作品缺乏传神之作、点睛之笔,建议我再增拍几幅壶口瀑布的照片。
②正巧单位派我到陕西出差,距壶口不远。但办完公事后出差期限已到,我冒着受处罚的危险,这天天还没亮就上了长途汽车。好心的乘客让我在途中一个叫丫叉口的地方下车,说通常下车就有机动三轮车开往壶口,15块的车费。
③太阳尚未出来,早春时节的西北风吹在脸上,火一般灼人。下车却没见一辆机动三轮,独独只有辆毛驴拖的板车,我只好去向车主打听。
④“天太冷,到壶口的机动三轮上午十点以后才会有。”那是个年近五十的汉子,一身陕北农民打扮,鼻子冻得像个红萝卜,挂在额下摇摇欲坠。“你要是不愿等,就坐我的车到壶口。”
⑤“你的毛驴车……也跑运输?”
⑥“到壶口是烂泥巴路,眼下路面结冰,我的驴不比三轮跑得慢!”
⑦为争取时间和少挨冻,我打算就坐他的毛妒车。“单程多少钱?”
⑧“机动三轮15块,我只收14块。”
⑨反复讨价还价,他咬死了13块不干,而且必须先付钱。我只得依他,打开密码箱取钱付款。我取钱时,他弓着腰朝密码箱里窥视,蛙一般地鼓着眼珠予。
⑩启程后他牵着驴一路小跑,一边啃干馍馍。那馍馍大概被冻硬了,他啃馍馍时像咬核桃一般吃力。我问他为什么不在家吃早饭,他说自己清晨六点就来等客,来不及吃饭:“儿子在读高中,老婆生病,都急等着要钱哩!”
⑪话匣子一开,他就没完没了地介绍起自己的身世来:“文化革命”开始时他正读高二,大学梦破灭了;之后就上山下乡到丫叉口,并且同当地的农家姑娘结了婚。后来一新建“三线”厂招工,他成了第一批建设者,扛沙石背水泥,“大干加苦干,一天当两天,月亮底下当白天,小风小雨是好天。”月工资二十几块钱,又没奖金,豁出命为祖国献青春。工厂建成了拼命干工作,年年当先进,指望老婆解决“农转非”进厂,谁想到这一天还没盼到,自己先下岗了,“牛郎会织女”,回丫叉口与老婆团聚。每月130块的生活费难以养家糊口,没冬钱买机动三轮,就买头毛驴拉客维持生计。他说自己下岗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攒钱买台机动三轮……
⑫我说人生嘛,总会遇到些沟沟坎坎。
⑬他便苦笑:“嗨!倒霉的事情全让我们这代人赶上了,正发育时闹饥荒,正读书时下了乡,正风流时出苦力,正能干时下了岗!”
⑭我问:“职工下岗这做法,好么?”
⑮“怎么说呢?不这么办,国营企业难找到出路。就好比机动三轮拉客,严重超载了,不下来几个人跑是会翻车的!”
⑯前方响起了绵延不断的沉雷般的轰鸣。他告诉我壶口瀑布到了,也没路了,要我步行走过去。我嘱咐他原地稍等,返程还搭他的车,然后抓起照相机就朝壶口瀑布跑去。
⑰好一个壶口瀑布——容纳了丰沛雪水的黄河从北漫漫涌来,到此河床突降,河水天塌地陷般跌落,呼啸着倾注于一狭窄的石潭中。那水先以掀天揭地之势腾起,然后翻着泡沫,浩浩荡荡涌往云霞斑斓处……我的心颤抖着,举起照相机连续拍摄。
⑱当我离开壶口瀑布去找那汉子时,人不见了,驴和车也不见了!我顿时出了一头冷汗——我的密码箱还放在车上,箱子里装着一万多块钱哪!
⑲正在我呼天不应、喊地不灵时,那汉子赶着毛驴车从一条沟里奔过来,满头大汗地指着驴骂:“这狗日的是个流氓!看见母驴就疯了,拖起板车就撵!”
⑳我没理会那只赫然在目的密码箱,却郑重地为他拍了一张以壶口瀑布为背景的全身像。
我的摄影作品展举办时,有朋友为那组壶口瀑布的照片题了诗:后有峰和壑的嘱托,前有日和海的诱惑。在绝望和有望之间千折百回寻路,腾起或跌落都是不甘沉沦的歌……(选自《小小说选刊》,1998年第19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更真实可信,首段交代了“我”去看壶口瀑布的原因,表现了“我”对摄影艺术的爱好,点明了中心。
B.“倒霉的事情全让我们这代人赶上了”,表现了陕北汉子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也寄寓了“我”对底层劳动人民不幸境遇的深切同情。
C.“我取钱时,他弓着腰朝密码箱里窥视,蛙一般地鼓着眼珠子”,这个细节表现了他因为儿子读高中,老婆生病,而对“我”的钱财起了贪心。
D.第⑩⑪两段插叙他窘迫的经济,呼应了上文“咬死了13块不干,必须先付”,又为下文“我”对他的怀疑做了铺垫,同时丰富了人物形象。
E.第⑰段作者以夸张的笔调,生动描绘了壶口瀑布“天塌地陷般跌落于石潭时”“掀天揭地之势”,那宏伟壮观的气象令“我”震撼,使“我”陶醉。
(2)本文以“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的“他”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第⑳段“我”为什么“没理会那只赫然在目的密码箱,却郑重地为他拍了一张以壶口瀑布为背景的全身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妙用“ , ” 的譬喻,正面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以恒方能获得成功。
(2)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条线交汇在“ , ”这两句诗中。
(3)苏轼《水调歌头》中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思念,其中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并共赏明月的诗句是“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
1.尾联“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中哪两个字用得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简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故人相逢的环境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始繇太学上舍释褐,为相州教授。因蔡攸荐,召除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 时三省大吏阶官视卿监者,立都司上,昌以名分未正,极论之。诏自今至朝请大夫止。以直龙图阁为湖南转运使,还为太府卿、户部侍郎,改开封尹,复为户部。昌本厚王黼,既而从蔡京,为黼所中,罢知德安府。又以乡人讼,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衡州。
钦宗立,吴敏用事,以昌猛厉径行为可助己,自散地授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德府,道拜兵部侍郎,进户部尚书,领开封府。昌遇事奋然不顾,敢诛杀。敏度不为用,始惮之,引唐恪、徐处仁共政,独遗昌。
李纲之罢,太学生陈东及士庶十余万人,挝鼓伏阙下,经日不退,遇内侍辄杀之,府尹王时雍麾之不去。帝顾昌俾出谕旨,即相率听命。王时雍欲置东等狱,昌力言不可,乃止。
昌再尹京,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而纵博弈不之问,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昌旧名山,至是,帝谓其有周昌抗节之义,乃命之曰“昌”。
会金人再议和,割两河,须大臣报聘。诏耿南仲及昌往,昌言:“两河之人忠议勇劲,万一不从,必为所执,死不瞑目矣。傥和议不遂,臣当分遣官属,促勤王之师入卫。”许之。行次永安,与金将黏罕遇,其从者称閤门舍人,止昌彻伞,令用榜子赞名引见,昌不可,争辨移时,卒以客礼见。昌往河东,至绛,绛人闭壁拒之。昌持诏抵城下,缒而登。州钤辖赵子清麾众害昌,抉其目而脔之,年四十九。建炎四年,始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曰忠愍。(选自《宋史•聂昌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B.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C.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D.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宋代在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自此之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显谟阁直学士”,宋官名, 用以加文学之士,备顾问,与论议,以示尊崇;是一种实衔,更是一种荣誉称号。
D.“谥”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当时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人,都站在都司的上面,聂昌认为名分不正,极力争论。诏令从今以后立于都司之上者到朝请大夫为止。
B.聂昌本来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随从蔡京,因被王黼看重,罢去前职任德安知府;后又因为与同乡人发争诉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
C.李纲被罢免后,太学生陈东及士大夫、庶民百姓十几万人,在皇宫外面跪伏着,整日不退,府尹王时雍没能力赶走人群。
D.聂昌前往河东,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其入内,于是聂昌手持诏令到了城下,用绳索攀登上城,最后被士兵杀死,并挖出他的眼睛切成碎块。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敏度不为用,始惮之,引唐恪、徐处仁共政,独遗昌。
(2)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