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唐装使中国人展现了本民族文化的魅力①_______,神采飘逸,一派儒雅;女士旗袍加身,雍容华贵,②__________,更显现了温婉含蓄的东方神韵。唐装,它用服饰的语言向世界自我介绍:③________!

 

①男人身着唐装;②端庄典雅;③我是中国人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由“女士”可判断出①应从男人着装的角度答题;再结合前句“一派儒雅”“ 温婉含蓄的东方神韵”可得出“端庄典雅”;由第一句“唐装使中国人展现了本民族文化的魅力”可得出③“我是中国人”。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题中这段话有很强的逻辑关系。答题是注意句式要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不要依赖译文。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肯动脑筋,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B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看,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8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7%。

C.为了应对水危机,中国政府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施行“流域限批”和河流休养生息,并试图通过调水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D李国民是河北省15万名驻村帮扶干部中的一员,他说:“农民从观望到向我们们吐露心声,他们的话对我们这些干部很有感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造林绿化,既能保持水土增加空气湿度,又能降低雾霾发生率,是一举两得的事。

到了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于三江踌躇满志地摸着胡子,长长松了口气。

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④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⑤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⑥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特立独行潘光旦

潘光旦性格活跃,喜好运动。早年在清华学校念书时,一次跳高,他由于右脚用力过猛,着地后挫伤了膝盖。因为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最后只好截肢。虽是独腿,但潘光旦不自卑、不气馁。相反,他坚持不懈地练习架拐走路,到后来行动敏捷,如常人一般。周末郊游散步,几乎从不缺席。此外,他还经常和朋友一起进行野外调查。他的爱好是旅行。

潘光旦一度将自己的书房定名为“胜残补阙斋”。顾名思义,“胜残”就是要战胜残疾,“补阙”就是要弥补缺陷。好友闻一多特意为他篆刻了一方“胜残补阙斋藏”的印章,以示道义上的支持和才智上的赞许。

对于做学问,潘光旦自己总结说:“除了需要一部分天才外,只有四个字——‘抓住不放’,铢积寸累,自然会有豁然贯通的一日。”潘光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名家,除了天资出众、勤奋过人之外,与他实事求是、独树一帜的治学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民委把研究土家族是不是单一民族的任务,交给在中央民族学院任教的潘光旦。潘光旦通读史籍,博览方志,深入研究,写出了《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初步确认土家族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为了检验结论,潘光旦亲自实地调查。土家人居住的地区到处是崇山峻岭,在崎岖的山路中跋涉,对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来说都非常艰苦,潘光旦却毫无怨言。他架着一副高度近视的眼镜,拄着拐杖,历时65天,走访了18个县市,行程14万公里,做了几十次个人访谈,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中央有关部门根据潘光旦的报告,正式确认土家族是一个单一民族。

潘光旦是仁者。他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爱学校,爱同事,爱学生,爱家人。

对于学生运动,当事人钱伟长回忆说:“他做教务长,做缓冲的人,保护青年的人。”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军警包围清华园时,戴中(黄葳)曾带别的学生一起藏在他家的天花板上。

为教育家的潘光旦,他爱校如家。1935年他在清华教务长任上,严守校规,不徇私情。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写信给潘,想让其两个儿子到清华旁听,他婉拒:“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14年后,潘光旦又接到同类托请。时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沈钧儒,转托高教会对清华指令办理其孙旁听事宜,潘光旦认为这是“违例之举”,“于法绝对不妥”,并细数种种“不利”。其实,当时潘光旦已经不负责清华教务,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维护清华的制度,并且说服当事人,也不顾虑因此开罪于人。

1946年1月,闻一多、李公朴被暗杀后,他成了暗杀的对象,不得不与费孝通等进步人士借昆明美领事馆避难。未几,他出版新著《自由之路》,发表对建设新中国的设想,表达了对实现以民主化理念建国的强烈渴望。

生活中的潘光旦具备“温、良、恭、俭、让”等诸多传统美德,但他不会畏首畏尾,不会明哲保身,不会趋利避害。

1921年,清华辛酉级和壬戌级学生支持京城八校教员索薪,举行“同情罢考”,潘光旦便是一个积极分子。事后,清华校方勒令罢考学生一律上交“悔过书”,别人屈服了,潘光旦却坚决不写,宁愿为此丧失出国留学的机会。

在光华学校教书时,潘光旦的同事罗隆基因在校外发表言论过多,学校当局要撤去罗的职务。潘光旦对此极为不满,强烈抗议光华大学校长的擅权恣肆,并愤然辞去了文学院院长的职务。

当朝权贵孔祥熙自称是孔子第75代孙。这位炙手可热的政客希望潘光旦能够撰文帮他证明,潘光旦的答复却没有留任何回旋余地:“山西没有一家是孔仲尼的后人。”要想让潘光旦在专业范围内公然撒谎,门儿都没有。

潘光旦的嘴上常叼一支竹根大烟斗,斗腹上的铭文是:“形似龙,气如虹;德能容,志于通。”这12个字,是潘光旦的自勉,也是他为人的传神写照!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潘光旦做学问踏踏实实、实事求是、独树一帜,不仅能广泛收集材料,还能实地考察,因而成为了一代名家。

B.潘光旦积极参加清华辛酉级和壬戌级学生支持京城八校教员索薪举行的“同情罢考”运动,事后,他宁愿失去出国留学的机会,也不写“悔过书”。

C.潘光旦是独腿,但周末郊游散步,他从不缺席。他将自己的书房定名为“胜残补阙斋”, 表明了他战胜残疾、弥补缺陷的决心。

D.潘光旦任清华教务长时,婉拒了两个权贵为其子孙到清华旁听的请托,不怕开罪于人,维护了清华的校规。

E.潘光旦为人正直,敢为同事打抱不平;他爱国爱民,写书表达建设新中国的设想;他思想进步,反对独裁,成了反动派暗杀的对象。

2.潘光旦被称为仁者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3.潘光旦弟子费孝通对恩师的评价是:“他的性格是俗言所谓牛皮筋,是屈不折,拉不断,柔中之刚。”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费孝通这样说的理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2.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            

3.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