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阅读 南 征 杜 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古代诗歌阅读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与杜甫《登高》相比,两首诗的景与情关系有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

 

1.同:两首诗歌都是通过借景抒情,通过不同时节的景色来抒发杜甫内心的愁绪。 异: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 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 2.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 (标注:答案提到漂泊流浪,身处异乡的孤独寂寞也可给满分) 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标注答案提到:年老多病,时光易逝年华易老,体弱多病也可给分) 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标注:提到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国事的关心,忧国忧民也可给分) 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知音难觅、无人倾诉的孤独也可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从“景” 与“情”的角度来赏析,首先考虑表达技巧中间接抒情中的融情于景手法。“赏析”就要求要结合诗句联系作者情感分析。具体答题要写出手法、结合意象、作者情感来分析得出答案。题干问的是“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答题是要两者都提到,不可只分析本诗。两首诗手法相对,《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写正衬亦可),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写反衬亦可),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颔联“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羁旅悲愁;“老病南征日”—— 垂老多病之叹;“君恩北望心”—— 心系朝廷;“未见有知音”—— 苦无知音。 “赏析”就要求要结合诗句联系作者情感分析。具体答题要写出手法、结合意象、分析作者情感来得出答案。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畸,繇①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痔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繇:同“由”。② 勔:堂兄王勔。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指瑕》以擿其失        指出

B.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    撰写

C.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欺侮

D.勃戏为文《檄英王鸡》    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声讨的文章

2.对文中划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B.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C.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D.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天资聪颖。六岁时就才情过人,通过自荐、引荐、对策,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予官职。

B.王勃浮躁浅露。因写《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贬斥出沛王府。补虢州参军,他杀死官奴,其父受到牵连,被贬为交址令。

C.王勃文思敏捷。援笔而成《滕王阁序》,被人称奇。因为他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墨、酣饮,再蒙被而卧,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

D.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杨炯认为自己的文章不如卢照邻,而胜过王勃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2)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

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诗选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祯《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军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D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D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只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B清王士祯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C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D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调感方面的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总是不尽完美的,现实有时候会很残酷,只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的一半,而将另一半藏起来,它总是赋予我们热情,引诱我们去寻觅,却总是留给我们太多的思索和怅然。

我们无法要求世界尽善尽美,就像我们无法要求自己一样,但只要用心去寻找,去感悟,就会发现相对残缺的美。

请你根据上述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和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表一    你认为网络实名制对于保障网络安全重要吗?

 

非常重要

81.6%

一般

2.8%

无所谓

15.6%

表二    你的网络注册名是实名吗?

2.1%

不是

76.5%

不作答

21.4%

1)请简要概括以上两个表格的内容。(不能使用数字作答)

 

2)请谈谈你对“网络实名注册”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