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饿莩(fú) 桎梏(kù) 弃甲曳...

下面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饿(fú)     (kù)    弃甲兵(yè)     纷繁杂(wú)

B.彩(zhǎn)   (sì)    口不语(jiān)   渐车帷(shang)

C.sǒng 临(bīn)   涔(cén)     有成效(zhuó)

D.yàn    (yǎn)   兴夜寐(sù)    磨牙血(yǔn)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A.莩piǎo 梏gù /B.笺jiān 裳cháng/D.筵yán 吮shǔ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任选10句) 

1.西当太白有鸟道,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大弦嘈嘈如急雨,                 

4                 ,似诉平生不得意。

5               ,恐美人之迟暮。

6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7                 ,潦倒新停浊酒杯。

8.总角之宴,           

9.吁嗟女兮,           

10.故远人不服,                

11             ,只是朱颜改。

1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13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题。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本诗写诗人在       (季节)微雨中,登楼野望山中淡远景色;表现了诗人时有余暇的        的心情。

2.三、四两句历来就有人称道,结合诗句请你谈谈这两句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 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 至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步而后止            或:或者

B其时               夺:耽误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不满,遗憾

D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弃甲曳兵             吾尝终日思矣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士大夫

C则移其民           

D五十者可衣帛矣         举匏尊相属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对孟子说出自己的困惑之后,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使得梁惠王认识到自己治理国家的做法和“邻国之政”没有本质区别。

B第四节,孟子先陈述了“王道之始”的做法:不违农时,保护资源,“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接着,孟子提出“王道”的根本措施:治民之产,使百姓衣食无忧,使人民生活安定, 安居乐业,再进行教化。

C孟子批评统治者“不知检”“不知发”,并通过“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的对比,对梁惠王进行直接批评,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指出统治者实行“王道”时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D本文运用了比喻、对比论证的手法,并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雄辩气势,加之孟子善于把握人的心理,使得文章浑然一体,气势恢宏,步步推进,环环相扣。

4.翻译下列句子。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王。”(《道德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倾听与诉说

王小妮

80年代末,我到东北的乡下去过,当地的官员说,山东人跑进了关东,都变懒了。东北农民每年11月到2月是猫冬的。封门的大雪,把人们关在火热的炕上。北欧和格陵兰岛上的人患有冬天幽闭症。白夜和寒冷使人发疯,这种症状,起码在寒冷的中国东北我没有见过!每一扇家门,都结了十来厘米厚的白霜。这种门是永远也不上锁的。任何人都可以裹挟着风跨进门槛,跺去脚上的雪疙瘩,在热炕上随意长坐。拉过笸箩来抽烟,捏一撮带花的茉莉茶叶冲水。人们无休止地说东道西,火炕上永远有绵绵不尽的话题。

中国这么一个大农业国,没有足够的心理医生。许多事情就靠着树下的风和炕洞里的火调解着,疏导着。广大的国土上,有着无数全身投入的诉说人,也自然有无数的倾听者。这是中国人排解忧郁的特有方式。

地球在转暖,北方的风刃,由利变钝。整个国家都搅动起来了。就因为这些,倾听与诉说,都在悄悄减少吗?

去年,从欧洲回来了一对中国夫妇。他们背着大大小小的羊羔皮袋子。他们本想在中国生活一段,而且刚回到北京,还曾经去八达岭一带看了公寓楼的销售处。但是一个月后,他们便果断地返回了欧洲。经深圳去香港的时候,在我们家,他们吐露了全部的失望。

那丈夫是我们很熟的朋友,仍保持着他在大陆时的风度和矜持。而他的妻子却因为百感交集而加倍真实起来。她说这次回来非常失望。六年的漫长,使中国成了他们唯一寄托着心思的地方。多少次想回来,坐在朋友当中,温上一坛黄酒,把奔波和悲怆讲给朋友。他们实心实意地把中国当成了一只遥远又温情的耳朵,以为故乡可以盛得下他们满肚子的诉说。人真的回到了中国,才发现朋友们各自东西,繁忙无序。最亲近的朋友,也先问你持有哪一国的护照,然后就问:在外面,钱好不好赚?唯一能陪他们坐到深夜的,第二天一早就来敲门,送上个人资料简历,影印了一大包东西,说给哥们儿也想想出去的办法。

朋友的妻子连连摇着两个闪烁的大耳环。她说,这样也好,从此断了再回来的念头。

在我居住的这个城市里,人们不再愿意细说自己的内心,更不想为他人去悉耳静听。

在这里,你想说你没有工作,你想说你的住处已经丢啦,你想说你和老板关系紧张……你的酸甜苦辣是没人想听的。我听你的干什么。谁还不是一样。谁还不是在同一个地球上。我凭什么拿出时间来听你。

倾听的消失,不止在深圳。

北京一个年轻的社会博士,作出了一件令中国人瞠目的事。有一天,一个外省的崇拜者登门造访,想请博士谈谈对当前某某问题的看法。博士说:人的智慧是有代价的。那是我的结晶,你懂吗?你拿走了我的结晶,我要收费。一个小时,你应当付给我200元!

当时我在场,我以为这个场面会非常尴尬,而令我意外的是,来人居然丝毫不犹豫。双方坐定,开始谈。两小时的述说与倾听,气氛平静。临行前,听者取出400元,认真地付给了说者。

在倾听与诉说之间,隔断它们的是今天冰冷板结的世界。仿佛蜜蜂与花朵之间突然立起了玻璃的暖房。蜂、花和玻璃暖房,可能全都是合理的。

在前年的春天,有一个人,站到了我的门口。

我说,你要找的这个人已经不在了。他茫然地看着我,然后在黄昏里不回头地走掉。

我不想同人交谈,更不想谈诗。诗,是比赚钱、比经营策、比生意门路更加纯粹的个人活动。有人想听全世界的自言自语吗?

现代社会就是不倾听。倾听的,似乎只有弱智;诉说的,只适合于失意者。这孤落的幽灵,徘徊在全世界的上空,郁闷成疾。这是世纪之病。

人的尾巴已经退化了,再过几百年之后,人的发音功能和听力,也会逐渐地丧失吗?

1.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写东北猫冬的情形?

2.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任何人都可以裹挟着风跨进门槛,跺去脚上的雪疙瘩,在热炕上随意长坐。

在倾听与诉说之间,隔断它们的是今天冰冷板结的世界。仿佛蜜蜂与花朵之间突然立起了玻璃的暖房。

3.分析第三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请分点概括倾听与诉说消失的原因。

5.指出文章最后一话的内涵,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