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一幅名为《拾脚印》的漫画,请概述画面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

下面是一幅名为《拾脚印》的漫画,请概述画面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示例:一个人背着箩筐,在捡拾他人留下的“脚印”,因为“脚印”太多,所以累得满头大汗。寓意: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一种负担。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概述画面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考查的是图形的构图要素和寓意。概述画面内容就是直观地看该图标涵盖了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各种方式,其中包括声音、图片、视频、文字(输入法)等。结合题干中“拾脚印”联系生活实际,不难发现图案的寓意。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典例拓展】对于图形(主旨)寓意,总体思路:多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联想的多个角度:一、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二、文字。1.汉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中有个写意的汉字“竹”,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有个汉字“京”,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有个汉字“月”。2.阿拉伯数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总体上形成“6”,还有一个隐含的“6”,就是6片竹叶。3.英文及首写字母。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台标是“CCTV”。4.汉语拼音首写字母。如洛阳电视台台标表面是“TV”,实际是变形的“洛阳”的拼音首写字母“LY”;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里有“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5.汉字的分与合。如中国公民道德标志里,总体是个“公”字,分开看,上面是“人”字,下面是“心”字形,说明公德心体现人内在的素养。三、图形。1.图形的多方面含意。比如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中,那只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其实那滴水也可以解释为像眼泪,如果不节约用水,我们的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泪。只是因为2013年新课标二卷的这个题目中限定不超过70个字,写不下而已。(那只手放在别的徽标里,也可能表示白鸽或字母“S”。)2.图形的分与合。比如2013年新课标卷的中国环境标志的外围是十个环,但不能孤立去看这些环,还要看到它们环环相扣、象征共同保护环境的一面。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举办)标志中间总体有朵牡丹花,分开看是蝙蝠,“蝠”与“福”谐音。3.图形的阴与阳。比如全国妇联会徽中间,总体是朵花,而阴处是三个“女”字的旋转重叠,阳处是三个“W”,而“W”是英语“Woman”的首写字母。四、图与文的结合。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的汉字“京”同时也是个跑动的人的形状;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的汉字“月”中间两横是两个脚印,表达登月的目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组成轮椅形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志的汉字“文”同时是条龙,龙尾上还有长城。中国环境标志则是由“环”形想到环境、环保。沈阳全民读书月标志总体是“S”,“S”既是“沈阳”的“沈”字的拼音首写字母,也是“书”字的拼音首写字母;分开看这个“S”,又是打开的两本书,两书中间还有只眼睛。五、颜色。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和中国公民道德标志呈红色,总体上都是中国印。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会徽的红绿蓝三条彩带,既是凤尾,又比喻赛场跑道。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整体为绿色,意为“绿色环保”、“绿色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电视台身负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 ,而应该传播社会正能量。现在的许多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粗制滥造,不仅缺少原创性,而且 。比如,有的明星毫不掩饰对金钱的崇拜,有的明星频频利用桃色新闻吸引人的眼球,还有的明星不顾伦理道德在节目上乱认干爹”“干妈。因此,许多家长认为 ,还不如让孩子看动画片。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B.③⑥⑤②④①C.⑤④①③②⑥D.⑤②④⑥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庙堂得意于屈原之上,苏东坡沦为供奉之臣,纳兰性德沉醉于甜蜜的爱情里,那中国诗歌将黯然失色。

B.阅读乡土散文《一个人的村庄》真是一种奇妙的享受,我仿佛坐在作者面前,向他娓娓道来。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C.“排除推动日”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公平有序、高效和谐的公共秩序建设,使市民的公共生活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

D.历史文化名城塑造工程将加大对全市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保护、开发与利用,从而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谋求发展的动力之源,年轻人敢于迎接挑战,选择自主创业是值得肯定的,即便交点学费,也不足为训

②依我的能力,承担这份工作实在是绠短汲深,但大家既然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③图书与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而图书的数量又是如堕烟海,要通过图书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必须择其经典来阅读和研究。

④尽管学校多次三令五申强调不能携带手机进教室,但依然不有少同学对此置若罔闻,究其原因,他们不是没有听见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而是没能抵抗信网络和游戏的诱惑。

⑤在当前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如果利用职权舞文弄墨,贪赃枉法,就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⑥吴老师是一位知名的金玉满堂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当我得知可以。忝列门墙之时,心中一阵狂喜。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编辑型学者周振甫

在六十余年的编辑生涯中,周振甫先后鳊校过《辞通》《二十五史》《明史》《鲁迅全集》《谈艺录》《管锥鳊》等重要文史大著。在编辑之余,他还撰写了《诗词例话》《文章例话》《文心雕龙注释》《文心雕龙全译》《李商隐选集》《中国修辞学史》等深受学界好评的著作。其著作数目之多,让人眼花缭乱。1999午出版的《周振甫文集》10卷,仅收了他的部分著作,就已达600万字。

周振甫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望,但他却把主要精力放在默默无闻的编辑工作上。在编著一体的中国古代,朝廷编修职位相当于学术界的“宰相”,其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随着近代编著分离,“学者”和“编辑”成为独立的职业身份,“学者”依然是令人仰视的祢谓;而“编辑”则成了“为他人作嫁”“跑龙套”的代名词。阔振甫在“编辑是什么”以及“编辑要做什么”等编辑学命题上,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在《古代的编辑学——章学诚<校雠通义>》一文中指出:“汉代刘向的校书,实瞎上就是现在的古籍出版单位的编辑工作。”在他看来,缡辑只有与学者达成两位一体才能胜任编辑工作。因此,学术研究工作是编辑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编辑工作中包括了为完成编辑任务而进行的著述活动。  

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是周振甫的为学为编之道。1956年,中青社约请臧克家写《毛主席诗词讲解》,臧克家请周振甫为毛泽东诗词作注。周振甫研读已经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他发现毛泽东误将“把酒酹滔滔”中的“酹”字写成“酎”,把“原驰蜡象”中的“蜡”写成“腊”,后经毛泽东回意,出版时订正。  

对于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周振甫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主张对作者要尊重,注意向作者学习,但不能盲从,即便作者是学界权威,也应同他们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1947年,钱钟书的《谈艺录》交开明书店出版,周振甫校对之余,认为该书没有目录不便查阅,于是为该书编目,经作者同意后列入书中。1975年,钱钟书写完《管锥编》后,请周振甫看一看,周振甫于是成了《管锥编》的第一个读者。他为《管锥编》逐一拟定了小标题,并写下了数万字的审读意见。很多意见为钱钟书欣然采纳。而对于读者,周振甫将“读者利益第一”作为编辑原则,编辑要时刻记住对读者负责。他对作者热情扶植,对年轻编辑更是倾力指导。编辑小黄首次承担标点古籍的任务,做起来颇感茫然。在试着标点了几卷之后,他将稿子送给周振甫审阅。周振甫看完后,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了几张纸的意见,还特别写明标点工作应注意的要点,使小黄很快适应了标注古籍的工作。

大凡成功的学者,必有其独具的研究方法。周振甫的学术研究风格,与那些学院派的专家教授大不相同。他的文章体例,明显地不同于那些专著、论文的所谓“标准格式”,更像是一篇篇、一段段品质极高的“书稿审读意见”。读者捧读他的书,眼前总会出现一位老编辑,手中举着一部别人的书稿,向读者讲解着。他的讲述是那样坦诚,、那样明白。而且,他不是在说自己创建了什么,而是在点评一部作品应该修正什么、添加什么,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完成了自己高超的学术表达。在“纯学者”的眼中,这样傲是很傻的。学者之间,彼此的研究是相对独立的,谁也不会把自己的学术成果不明不白地送给别人。编辑却不同,将别人的书稿完善、拔高等,都是分内的事情。为了出版老师钱基博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全三册),年事已高的周振甫耗费大量心血对原稿进行了细密的文字加工,对论述欠周密之处多有弥补。

这样的职业约束,甚至改变了周振甫全部的学术风格,他把编辑工作做到了极致,成为独树一帜的编辑型学者。一位年轻学者谈到周振甫时说,我们最爱读他的著作,好读,资料多,学术出口多,很容易从中引发出更多的论文题目。现在有些专家的论文,只给出结论,甚至连“引文”之类的路径都不肯说清楚。

1997年8月,周振甫作为“东方之子”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采访。主持人问:“因为工作的原因,您最终没有成为一个职业的学者,您觉得遗憾吗?”周振甫用浓重的乡音波淡地回答:“中华书局给我编审,就可以了。”

(摘编自俞晓群、徐俊等人的文章)

相关链接

①周振甫(1911~2000),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资深编辑家。他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跟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学习。1933年考入上海开明书店,开始了近70年的编辑生涯,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华书局任编审。(《中国出版年鉴》)

②命笔之时,数请益于周君振甫,小叩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虚往。(钱钝书《<管锥编>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与学者的身份相比,编辑这一职业常常被人看不起,周振甫以汉代刘向校书为例,说明自古以来编辑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B.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学习期间,周振甫在老师钱基博的指导下,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作为回报,周振甫在晚年耗费大量心血,校订出版了老师的著作。

C.在出版《谈艺录》和《管锥编》这两部学术巨著的过程中,周振甫与钱钟书之间成就了一段编辑与作者相互尊重、珠联璧合的佳话。

D.作为杰出的编辑家,周振甫在编辑岗位默默耕耘六十余年,编校了许多重要的文史大著,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学,他都是编辑工作者的楷模。

E.周振甫不直接回答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提问,而是说中华书局给我编审,就可以了,这表明他对没有成为一个职业学者还是感到有些遗憾。

2)为什么周振甫被称为编辑型学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周振甫小叩辄发大鸣的精神在材料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