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我国许多城市的实际情况显示,要在不降低原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我国许多城市的实际情况显示,要在不降低原有市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马上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是有难度的。

B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以出色的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

C从去年开始,房地产行业的薪资普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调,虽然今年房地产市场形势转暖,但由于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房地产企业已开始压制管理成本,逐步调低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薪资水平。

D对高考的热炒,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取向,不过若只强调高考的作用,学生不仅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技能,甚至连人文素养提升也做不到。

 

B 【解析】 试题分析:A 句式杂糅。可删去“根据”或“显示”。C搭配不当,把“压制”换成“压缩”。D语序不当,将“不仅”和“甚至”后面的内容调换,并改为“做不到人文素养的提升”。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让学生远离危险,珍爱生命,这无可厚非,各学校不应以任何理由拒绝。

在这个可谓沧桑巨变的时代,不少传统产业巨头突然间轰然倒塌,一次次提醒人们不法常可的规律。

现在的一些“健康讲座”,往往聘请一些所谓师出有名的专家,挂着免费的幌子骗取老年人的钱。

教授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要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决心,曾经的道旁苦李也终会被人刮目相看。

有些语文老师习惯上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式的解剖,讲是讲清楚了,却没有顾及学生的独立思考。

他虽然入行不久,但有极好的新闻敏感,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风捉影,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本质的报道。

A      B      C      D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六十岁说

陈忠实

45年前读初中二年级时,我在作文课上写下平生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大约三千字的小说习作是第一次文学创作,不再属于此前作文的意义。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由此萌发。这种兴趣持续了45年,至今依旧新鲜而恭敬。即使“文化大革命”扫荡一切作品和作家的时候,这种兴趣仍然没有转移或消亡,转变为一种隐蔽性的阅读。我说过我的人生的有幸和不幸,正是从在作文本上写作第一篇小说起始的:正是这一次完全出于兴趣性的写作,奠定了文学在我人生历程中的主题词。

近年来,多种媒体和多路记者几乎无一不问及我的人生感悟和文学创作的感悟。我也几乎无一例外地首先向他们解释,我不大使用感悟、悟道一类词,我喜欢启示。即人生历程中得到的启示,文学创作中思想和艺术的启示。正是这些启示,提升着我对历史和现实的思想穿透能力,也提升着我对文学和艺术本真的体验,完成一次又一次创造理想。在这个漫长的艺术探索过程和人生历程中,有两次自我把握和两次反省成为关键性的选择和转折。

一次把握是在1978年之初,当中国文学复兴的春潮涌动的时候,我正在灞河水利工地任副总指挥。我在完成了家乡的这个工程之后离开了,调入文化馆。我那时候对我的把握是,文学创作可以当作事业来干的时代终于出现了。第二次把握是l982年。这一年我从业余写作进入专业写作。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过当时的直接的唯一的感觉,即进入我的人生最佳生存状态。我几乎在得到专业创作条件的同时,决定回归老家,一是静下心来回嚼二十年的乡村工作和生活,进入写作;二是基于对自己知识的残缺性的估计,需要广泛读书需要充实更需要不断更新,这都需要一个可以避免纷扰的安静环境来实现。我选择了老家农村。直到《白鹿原》完成,正好十年。这两次把握,一次是人生轨道的转换,一次纯粹属于自身生存环境的选择。

两次反省。一次是l978年秋天。当新时期文学如雨后春笋般从解冻的文坛发生时,我很鼓舞也很冷静。冷静是出于对自身具体情况的判断。我以为排除“文革”中那些“极左”思想不难,而要荡涤自有阅读能力以来所接受的“极左”的非文学的观念不易。我选择了读书,借来了一些世界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以真正的文学来摒弃思维和意识中的非文学观念,目的仅仅只有一点,进入文学的本真。这次反省大约持续四个月,到1979年春天,我获得了文学创造和艺术表现的强烈欲望。我把文学当作事业来干的行程开始了。

第二次反省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即《白鹿原》写作的准备阶段。我那个时候的思维是最活跃的一段。尤其是文学创作理论中的人物心理结构举说,引发了我对自己以往创作的颠覆。自我的不满意以至自我否定,同时就孕育着膨胀着一种新的艺术创造理想。这种痛苦的反省完全是自发的,发生在《白鹿原》的准备和后来的整个写作过程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关键。

多年以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在人生的两个重要阶段上,我把握了自己,主要是以自身的实际做出的选择。在艺术追求的漫长历程中,在两个重要的创作阶段上,进行两次反省,对我不断进入文学本真是关键性的。如果说创作有两次重要突破,首先都是以反省获得的。可以说,我的创作进步的实现,都是从关键阶段的几近残酷的自我否定自我反省中获得了力量。我后来把这个过程称作心灵和艺术体验剥离。没有秘密,也没有神话,创造的理想和创造的力量,都是经过自我反省获取的,完成的。

仅仅在半月之前的一个上午,我完成一篇五千字的散文,在原下老家一个人兴奋不已。仅仅在十天前一个晚上,读完畅广元教授的一本文化文学批评专著,进入一种最欣慰的愉悦。四天前的那个下午,我写完一篇万余字的短篇小说,竟然兴奋不已。两天前的晚上,在杨凌参加杨凌文联成立的会场里,见到残疾人作家贺绪林,听说他的一部三十万字的长篇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感动而又感奋,同样愉悦。这样,我几十年来不断重复验证自己,文学创作才是我生存的最佳气场。

直到我走进朋友们营造的这个隆重而又温馨的场合,我依然不能切实理解六十这个年龄的特殊含义,然而六十岁毕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年龄区段。按照我们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意思,是耳顺,是感悟,是悟道,是忆旧的年龄。这也许是前人归纳的生命本身的规律性特征。我不可能违抗生命规律。但我现在最明确的一点是,力戒这些传统和习俗中可能导致平庸乃至消极的东西。我比任何年龄区段上更强烈更清醒的意识是,对新的知识的追问,对正在发生着的生活运动的关注。这既是作为一个作家的生命意义所在,也是我这个具体作家最容易触发心灵中的那根敏感神经的颤动的。

我唯一恳求上帝的,就是给我一个清醒的大脑。而今天所有前来聚会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就是怀着上帝的意愿来和我握手的。

相关链接

陈忠实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白鹿原》2016年4月29日因病去世享年73岁本文是陈忠实在60岁时写的一篇回顾自己45年漫长创作历程的文章带有自传的性质

为了创作《白鹿原》这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波澜壮阔历史的史诗巨作陈忠实蛰居乡间十年他孤守原下一隅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饱含激情走访乡民查阅史料从民众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与素材深深根植乡土体现出一位人民作家的创作情怀

节选自怀念陈忠实一位作家的担当与情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项是

A作者回忆了自己在漫长的艺术探索过程和人生历程中的两次自我把握和两次反省,在他看来,自我把握和自我反省对他的创作同等重要。

B文中写作者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完成一篇五千字的散文、写完一篇万余字的短篇小说······是为了突出自己工作效率之高,同时也是为自己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突出成就而自豪。

C作者认为六十岁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年龄区段 ,是耳顺,是感悟,是悟道,是忆旧的年龄,他也并不会去违抗这些生命规律。

D本文是陈忠实60岁时写的一篇回忆文章,文中对自己40多年的创作历程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艺术盘点,其中充满了高度清醒的创作自省、对新知的追求和对创作的渴望。

2.陈忠实为什么能创作出轰动文坛的《白鹿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作为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文章,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儿子,有人替你来爱我

生日前几天,不出意料地,我收到了南晓勇寄来的同城快递,是一件鹅黄色的羊毛衫,是我最爱的颜色,在身上比比,正好合身。我打电话告诉晓勇收到了他的礼物,他说:阿姨,你这周末有时间吗,我请你吃个饭,顺便让你见个人。”

“吃个饭?见个人?”晓勇交女朋友了吧?真好。我不由又想到科科,科科刚读初中时,南晓勇是他的同桌。科科好像很喜欢这个同桌,动不动就提起南晓勇。他还在作文里这样写南晓勇:他的眼睛实在太小了,好像老天造他时偷了个懒,只是简单用小刀给他划了一个缝,就这老天还觉得不够,还有意给他点了一脸的雀斑。不过南晓勇一点也不在乎自己的外貌,他的名言是“人美不在脸上”。还别说,南晓勇既幽默又善良,还特聪明。很快,我见到了来找科科玩的南晓勇,想起科科作文里对他贴切的描写,我便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那个暑假的午后天热得像下火,南晓勇约科科去护城河边玩,大热天的,我不想他们出门儿,还特意给他们开了空调拿了雪糕。可我只离开了一会儿,两个小家伙就跑出去了,当得知科科是为了救落水的南晓勇才……我觉得是南晓勇杀了我的科科,当南晓勇第五次来到我家请求原谅时,我拿起菜刀劈头就向他砍去,幸亏老公拦着,我只是划破了他的胳膊。我的性格从此越来越乖戾,不但终日阴沉着一张脸,还动不动发脾气,没多久,老公声称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生活,我们便离了婚。

我没想到南晓勇还有勇气出现在我家,我冷冷地问:“你来干吗?”“阿姨,我只是来看看您。”“用不着,你走吧。”说完我便猛地关上门。随着“啊呀”一声,他的手瞬间鲜血直流,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打开门让他进来,冷冷地拿出纱布和云南白药,让南晓勇自己处理一下,处理完了马上走人。“阿姨帮我包扎吧。”南晓勇固执地把手伸到我眼前,我这才发现,他伤得不轻,不但流了血,还肿得老高。我犹豫了一下,先用碘酒帮他消了毒,又洒了一层云南白药,最后用白纱布包扎好。南晓勇看着自己的手说:“阿姨刚才给我包扎的时候,心疼了吧?”南晓勇带着讨好问。我心疼你?笑话!我故作冷漠起来:“你可以走了吧?”南晓勇竟嘿嘿地笑了:“我敢肯定你心疼了。阿姨,我奶奶生病了,爸爸妈妈回老家了,我能在您这住几天吗?我爸妈一回我就走。”“不可以,马上离开。”我能感觉到自己脸部的僵硬。南晓勇却继续死皮赖脸地说:“阿姨,我求求您了,如果是科科,他肯定会答应的。”“你还有脸提科科?”我激动起来。“阿姨你知道吗,如果能重来一次,我真希望死的是我,科科他那么棒,那么出色,你们就他一个宝贝儿子;我不一样,我又丑又笨,学习还不好,我还有个哥哥。真的,阿姨,要是死的是我该多好啊。”南晓勇说着,竟泪流满面。

我终于见到了南晓勇的女友叶兰,我细细打量叶兰,她很漂亮,也很自信,我像准婆婆一样问了很多问题,实则酸酸地想,南晓勇毕竟不是我儿子,人家自有真正的婆婆要伺候。吃完饭,南晓勇非要送我回家。到了我家楼下,他又从后备箱抱出一箱苹果,说是出差时从老乡那里摘的无污染苹果,然后陪着我上了楼。

我催他快点下去,叶兰还等着呢,他却大大咧咧地说:“让她等。”然后他挨个查看了插座和水龙头,甚至检查了马桶,他每次都这样,总要看着一切都好才肯离开。我再三催促之下,他终于下了楼。我蓦然发现他的围巾忘在了沙发上,忙追了出去,走到楼梯口,却听到叶兰在和他争吵:“干吗啊,让人等这么久。还有那箱苹果,我说给我爸妈,你说要送给重要的人,我当是谁,不就一个和你无亲无故的老太太吗,就算她儿子当时救了你,你照顾她这么多年,这恩也算报了吧?你瞧她,问东问西跟个婆婆似的,当自己是谁啊?”我怔在那里,硬是没有勇气走出楼梯口。“够了啊,你懂什么?我在心里对科科发过誓,要一辈子替他照顾阿姨。可这些年处下来,阿姨已经不只是我恩人的妈妈了,在心里,我早把她当成妈妈了。可我不能那么叫她,因为我不想取代科科在她心中的位置。我明确告诉你,你要是不尊重阿姨,咱们两个……”南晓勇后边说了什么我没听清,因为汩汩而下的眼泪影响了我的视听

我一直以为我失去了惟一的儿子,却没发现,其实上天早给我派来了另一个儿子———一个因为尊重,不肯叫我妈妈的儿子。第二天,南晓勇问我苹果好吃吗,我说挺好的,还说女孩都喜欢被宠,要他让着叶兰点儿。

说这话时,我正在看科科的照片,他还是13岁的样子,他永远那么小,可那么小的他,看人却那么准。科科,你是对的,南晓勇这朋友你交对了,妈妈现在很好,你放心。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当的项是

A南晓勇给科科的母亲寄来一件鹅黄色的羊毛衫,又请她和自己的女友吃饭,这反映了南晓勇早已把科科的母亲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B13岁的科科对南晓勇的喜欢和评价,是科科后来奋不顾身地救落水的南晓勇的最主要的原因,也为后文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C南晓勇约科科去护城河玩,导致了科科的意外死亡,从而导致了科科母亲性格越来越乖戾,最终又导致了科科父母的离异。

D南晓勇的忠诚、勇敢、善良、执着,尤其是对科科的真诚回忆,还有愿以自己不值钱的生命换回科科的生命的独白,融化了科科母亲丧子之后的痛苦。

2.小说倒数第二段“汩汩而下的眼泪影响了我的视听”,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3.曾经拿起菜刀劈头就向南晓勇砍去的“我”,在见到南晓勇的女友叶兰时,却“像准婆婆一样问了许多问题”,如此巨大的行为反差,你认为合理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人们要汲取历史教训,否则会重蹈覆辙。

3李煜在《虞美人》中表现物是人非、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完成下面题目

菩萨蛮

温庭筠

水精①帘里颇黎②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③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①水精水晶。②颇黎:玻璃。人胜:花胜,古时妇女头上的一种装饰品。香红:代花。

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虽仅举出两件器物,但女子房中其他陈设的精致讲究由此便可想见。更重要的是,房主人情操的高雅美洁,也就可以借此窥见端倪。

B开篇两句并列写了水精帘、颇黎枕、鸳鸯锦三件器物,却并不给人平板呆滞之感,因为其中着意点染了轻轻浮动于室内的香气和主人公幽远飘缈的梦思。

C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紧承"暖香惹梦"而来,锦被上绣鸳鸯也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成双成对的鸳鸯,正写出女主人公的喜悦之情

D上阕的妙处全在借景物作烘托,以极其含蓄委婉的笔法暗示女主人公的生活情状和心理活动。前四句写景都紧紧围绕着女主人公的生活落笔。

E下阕刻划人物借物衬托写女子的衣着、头饰,写她剪制春胜的活动,并没有一句直接写她的形貌却使人可以想见她的外形与心灵之美好可爱。

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词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