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第一段写怀疑的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2.“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1.不能删,因为它能突出段政府及其走狗文人出人意料的凶残下劣,并为第五段的议论、抒情蓄势。 2.反复的修辞手法。此句意为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候。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也有对后继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 【解析】 1.1】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文中表示怀疑的文字,其实不是真正的怀疑,而是对反动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卑劣行径表示出乎意料,是为突出这一主题并引起第五部分的议论、抒情。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句子的作用,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来思考:内容上: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结构上:点明主旨,领起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倒叙、讲故事、设问);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为观点的提出服务,或者为下文的叙事与抒情奠定感情基调;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2】 试题分析:当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受到屈辱的时候,如果没有勇气去反抗,那么只有在被不断压迫中等待毁灭。刘和珍等,便是在沉默中爆发的。作者这么写,是呼唤激励后继者。也是对统治者的警告,不要高兴太早,人们终究会爆发。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句子的作用,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思考:思想内容上与结构上。第一个方面:思想内容上:①联系本句的含义。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④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本题强调的是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请简析这些意象的特点和作用。

2.第三节表达了什么意思?其表达方式与一、二节有何区别?

 

查看答案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后八年为文成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B.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C.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D.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帝、太宗等。

B.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称士死叫“不禄”。“卒”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

C.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D.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先前是韩国人,后来他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了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

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

C.高祖站在天桥上看到一些将领坐在沙地上互相谈说,引起了警觉。在了解情况之后,他向谋臣张良寻求对策。

D.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2)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大王来何操?

 

查看答案

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通过一个问句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的词句是:“怅寥廓,                                    ?”

(2)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3)同是面对离别,徐志摩想“寻梦?撑一支长篙,                      。”荆轲则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嫡庶之分,在中国宗法社会里是非常严格的。正妻称为嫡妻,嫡妻之子为嫡子,   ①  。这是一种区别。长子为嫡子,非长子为众子。这又是一种区别。这里所谓长子为嫡子,也必须是正妻之子。   ②   。《公羊传·隐公元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根据这个原则,   ③   ,妾媵所生的子即使年长,如果正妻有子,仍应由正妻的子承袭。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据史料介绍,唐武宗跟前的名相李德裕,著有《柳次旧闻》《会昌一品集》等,__________,但对他的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附他物不能自起”却早有所闻。

A.他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B.他不仅政声很好,而且有文才,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C.他不仅政声很好,而且有文才,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D.他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