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文后各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文后各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1)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何作用?

(2)请简要分析上片主要采用的修辞手法。

(3)有人说词的下片与上片相比,有“‘柳暗花明’的突兀感和欣悦感”。对此,你如何理解?

 

(1)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营造了压抑的气氛;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作者以归雁自比,委婉地写出近乡情更怯的心理。 (2)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雁“怯”重云,画船“愁”过,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阻碍的愁苦之情。 (3)“突兀感”:上片写雁遇重云,船遭恶浪 ,景象危厄;下片转而写春波荡漾,梅生新枝,生意盎然。 “欣悦感”: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词人眼中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 ,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文首句的作用。“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南方温暖,对大雁来说,是一温馨的家。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此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作用,应该从诗句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一般首句写景的作用有塑造环境,渲染气氛,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如本题“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南方温暖,对大雁来说,是一温馨的家。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雁“怯”重云,画船“愁”过,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阻碍的愁苦之情。拟人手法。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如本题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雁“怯”重云,画船“愁”过,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阻碍的愁苦之情。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词内容分析。“‘柳暗花明’的突兀感和欣悦感”,从上下片分析。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下片的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淡语写想法的浓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结合题干提示分析上下文的不同。分析突兀感和欣悦感,如本题“画船愁过石塘西,次句写出自己。石塘,苏州之小长桥所在。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又妙。既是归家,又有何愁?原来是:“打头风浪恶禁持。”歇拍展开水面。头指船头。恶者,甚辞,猛也、厉害也。禁持,摆布也,禁,念阴平。都是宋人口语。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又怎得令人不愁!然而,南飞之雁,岂是重云所可遮拦?归家之人,又岂是风浪所能阻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与李翱书1韩愈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

【注】1与李翱书: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之言意皆       是:正确的

B.其安能有以       合:遇合

C.所乎京师者         贵:崇尚

D.离久,乍还侍左右   违:背离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家本来就穷困,最近又遭劫难,面对一家三十口的生计问题,韩愈陷入极其艰难尴尬的处境之中。

B.韩愈在京城度过的八九年里,生活没有来源,只能每天靠求人打发日子,这些过往,如今想来令他痛定思痛。

C.韩愈感叹自从尧舜以来,读书人就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而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找到快乐之所。

D.韩愈认为颜回因为有孔圣人做他的靠山,而又有饭吃有水喝可以不死,不忧食而乐道是很容易做到的。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

②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③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4.李翱在来信中希望韩愈做什么?韩愈为什么感到“欢愧来并”?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边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城管下跪是人性化执法,摊贩下跪是对城管的理解和尊重。

B对跪双方实现了平等,权利和权力都保持了对等的姿态。

C双方应该“站着对话”,从而实现“站着平等”。

D.双方被动无奈地对跪,避免冲突升级,化解了矛盾。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境最为相似的是  

A.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B.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C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D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C.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

D.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李白《山人劝酒》)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①《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②“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③“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

④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

⑤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⑥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A①②⑤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③⑤④②①⑥   D④①②⑥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