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选自2015年12月《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方言和普通话同等重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都需要高度重视。

B.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

C.丰富多彩的方言不仅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情感沟通的纽带,而且也是展现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标志。

D.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多用方言写就的文学作品因突出表现了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繁花》是用上海方言写成的,其中的吴文化韵味吸引了很多的读者。

B.具体到如何保护方言,从全国来看,存在很多现实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国家是否应该出台政策支持,是否应该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等。

C.保护方言的探索步伐已经迈出,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乡音乡韵得以延续。

D.方言与乡愁有着密切的联系,珍视方言,就是对文化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由此可见,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方言写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优秀之作,从这方面来看,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努力。

B.方言该不该保护,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具体到如何保护的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

C.为更好地保护方言,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明确了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的思路。

D.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诚然,普通话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窗口也应该得到保护和继承。

 

1.B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这样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项,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错,方言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只适合特定区域内的交流。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D项,“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过于绝对,方言只是记住乡愁的一种重要载体,而不是记住乡愁的全部。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C项,“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顺序错误,应该是“先做好学术性抢救,之后再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前,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及公众号等平台,“痛感新闻”扑面而来。

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

有人说,这些新闻,会让我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也有人说,正是这些新闻,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人说,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应该淡定面对才是。

面对痛感新闻,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

⑦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⑧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⑩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A.①/②③/④⑦⑧//⑥⑨/

B.①⑤/②③/④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⑧/③⑤/④⑦/⑥⑨/

D.①⑥/②⑧/③⑤⑦/④⑨/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越国以 

②常以身蔽沛公  

梁君臣之首 

鱼虾而友麋鹿 

⑤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⑥反欲两主,观祸败 

⑦宾主尽东南之   

⑧天下集响应  

周庭  

⑩燕赵之收藏

A.①④/②⑧/③⑤⑨///

B.①⑥/②③⑧//⑤⑨//

C.①④⑥/②⑧/③⑤⑨⑩/

D.①④/②③/⑤⑨//⑦⑧/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解释只有一个错误的一组是

A.①一旦运穷福(停止)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杀戮对手) ③圣人无师(经常)④秦无亡矢遗之费(箭头)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帮助)

B.①安帝闻衡善术学(素常)②于是秦王不,为一击缶(高兴) ③加之以饥馑(泛指饥荒)④关,毋内诸侯(通拒,把守)⑤行李之往来(出门在外所拿的行装物品)

C.①一夫作难而七庙毁灭  ②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惜) 乘化以归尽(姑且)④扶辇下,触柱折辕(殿阶) ⑤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花钱购买)

D.①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  ②本图宦达,不名节(自夸) ③流血漂(盾牌)④群臣惊愕,起不意(通猝,仓猝)  ⑤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之(许可,同意)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含义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①姿态万变,造化之尤物也 ②低眉手续续弹 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④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⑤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B.①塞上长城空自 ②人马仆地,杀三十 ③宁以负秦曲 ④月落庭空影 ⑤大铁椎,不知何

C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且世誉之而不加劝 ③席卷天下,包宇内 ④戍卒叫,函谷 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D.①秦孝公据崤函之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 ③至于颠覆,理宜然 请,召有司案图 知一死生为虚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