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苦梅 马卫 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苦梅

马卫

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一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结伴,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

“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到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位男人呢?

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已丑,所以找表哥代替。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嫂子。拿妈的话说就是——长得帅,能吃么?

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它。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种子,赚不到啥钱。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

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

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啥呢?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让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城,一个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

苦梅在超市,极认真。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地转,特别热心给人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

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数倍,而且轻松多了。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

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

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位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虽然偷吃几个,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的损耗率。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

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

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个不承认。她说:提奸捉双,拿贼拿赃。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为啥不当场拿住?现在,你是污蔑我!我和你没完。

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人!

苦梅只能这样说了。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糊口,难呢。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

苦梅和表姐合住的出租屋,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十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然蹿出一位蒙面男人,把她踹倒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这次放过你,要是你再多嘴,把你脸划了!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蚍蜉撼树。

蒙面人走了,半天苦梅才起来,回到屋内,见腿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不用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所以,巧芋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

表姐回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嘟咙出来。

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她坚决回家。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

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了原。

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要得富,开店铺。

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用品。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货自己去进,晚上做台帐。

乡里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会偷东西。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

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有了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也方便。至于田和地,只种谷子、蔬菜,剩的种树。

她家没有种其它树,只种苦梅。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乡下人都知道,苦梅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尤其那些爱喝醉酒的男人们,他们嘴上还要占便宜:苦梅,吃你呢!

苦梅的脸上,全是笑。嘴上说:吃我?酸死人!

(1)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苦梅的母亲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但她为了儿子,只能委屈女儿。苦梅屈从命运的安排表现出她过于本分和隐忍的性格特征。

B.男人诚实,只会干地里的活,没有其它手艺,又安于现状,这一形象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勇于开拓的精神

C.苦梅离开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巧芋的威胁,作者通过巧芋和苦梅的对比,表现来自农村的青年该如何面对生活的主题。

D.本文使用第三人称展开文章的叙述,让读者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整个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E.小说运用双线并进的结构,一方面介绍苦梅的特征,一方面介绍主人公苦梅的命运,两者相互映衬,彼此烘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2)主人公苦梅和巧芋都来自农村,她们身上主要有什么不同点?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3)小说开篇介绍苦梅“个小,肉少,汁酸”,结尾介绍它“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苦梅说“吃我,酸死人”,这句话中的“酸”字有人说是自卑,有人说是自得,还有其它说法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探究作者以苦梅这句话作结的意图。

 

(1)选D给3分,选B给2分,选C给1分。 (2)苦梅对待工作细心负责,勤奋本分:做营业员时热心为顾客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当领班时巡视检查仔细。巧芋对待工作敷衍,甚至监守自盗,偷吃话梅。 苦梅 对人宽厚,发现巧芋偷吃考虑女人家爱面子没有当面揭穿巧芋,面对巧芋的不认账考虑到她养家糊口的艰难决定既往不咎,回家种苦梅赠予邻居。巧芋为人刻薄,对待苦梅的好心恩将仇报,雇人行凶。苦梅对待生活严肃,有自己的理想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巧芋生活放纵,结交不三不四的男人。(以上三点,答对其中任意两点给满分。如有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3)①开篇用苦梅引出主人公苦梅,也为下文表现人物形象特点铺垫。结尾带出苦梅 种树赠人果实的情节,与开篇遥相呼应,使小说形成统一完整的有机体。②表面介绍苦梅这种果实,实则隐喻人物。苦梅味酸、涩、平,可隐喻主人公人生的不幸,而其敛肺、润肠、生津、解酒,可隐喻主人公善良的品格。③果实与人物相互辉映,使小说意趣隽永,品味不尽。(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吃我,酸死人”这句话是苦梅应对醉 酒男人的戏谑时的巧妙应对,但富有人生意味。首先,“酸”字既指苦梅果实的“酸”,也暗含苦梅对自己辛酸人生的慨叹。概括了苦梅的人生际遇,收结全文主要内容。一出生,苦梅就与饥饿相伴,童年苦;洞房时,发现自己的男人调包,男人不思进取,自己得出门奔生活,婚姻苦;工作负责反遭报复辞掉工作,打工苦。其次,对“酸”的自嘲可以反衬苦梅的坚强,刻画人物形象。虽都是辛苦辛酸的日子,苦梅仍然踏踏实实生活,认认真真工作,保持善良的品性。再次,这句话隐含作者劝世的创作意图,暗示小说主题。人生难免悲苦辛酸,但接受这些辛酸,认真工作,认真生活,保持善良品性,终能获得幸福人生的回报。(答出第一点、第二点各3分,答出第三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A项“母亲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于文无据;“过于本分”推断错误,文中表现的是苦梅的懂事、体贴;E项“彼此烘托”表述不当,应该是用“苦梅”来烘托人物。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层次理清楚了,题目就明了。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主人公苦梅和巧芋都来自农村,她们身上主要有什么不同点?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重在比较两者不同,抓关键情节分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重在比较两者不同,抓关键情节分析。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开篇介绍苦梅‘个小,肉少,汁酸’,结尾介绍它‘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考生结合所处开头的位置,联系文章内容组织答案。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段落作用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1.段落的作用(结构+内容)2.结构: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开头:1统领全篇,2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3营造氛围,4开篇点题,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中间: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处于段末,起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3对比反衬。4伏笔铺垫 。结尾:1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2总结全文,3篇末点题,4深化主题,5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3.内容:概括段意(方法:抄原句、提取重组、自己概括),联系主旨情感。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4)试题分析:本题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题干问的是“小说结尾苦梅说‘吃我,酸死人’,这句话中的‘酸’字有人说是自卑,有人说是自得,还有其它说法。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探究作者以苦梅这句话作结的意图” 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探究的题目有两类,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本题要求“以苦梅这句话作结的意图”应该是向内挖掘,考生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向内挖掘课文,联系文章,陈述理由。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                        写出了钱塘江水的汹涌澎湃,而《登岳阳楼》中“                          ”写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2)《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满江红·中秋夜潮

(宋)史达祖①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②双绝。

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③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④。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注】①史达祖,南宋词人。韩侂胄当国时,负责撰拟文书。韩侂胄于嘉泰四年追封岳飞为“鄂王”,次年追论秦桧之罪,改其谥为“谬丑”。②斗成,拼成。③沉冤,伍子胥辅佐吴王夫差有大功,然而夫差听信谗言,竟令子胥自刎,将其尸沉于江中。子胥死后,传说有人见他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④蟾蜍窟,即月宫。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

1.本词上片运用伍子胥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下片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主管刑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B.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C.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D.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乐》《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

B.古时称子杀父,臣杀君等下杀上为“弑”。黄生认为汤武弑君而取得天下,是犯上作乱。

C.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朝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

D.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任职。汉代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察举和征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辕固生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不同意黄生提出的汤武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汤武是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所以是秉承天命而得到天下。

B辕固生善于辩论。他以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的例子反驳黄生,得到了景帝的赞同,景帝居中调停使他们的争论停息。

C辕固生敢于直言。窦太后喜欢《老子》,辕固生却说《老子》不过是一家之言,触怒了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后经景帝帮助才摆脱困境。

D辕固生治学严谨细致。他勉励公孙弘,所以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2)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礼治秩序

费孝通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例如殉葬。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得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新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

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1.下列对“礼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治”可以培养出守礼的民众,但是这些民众不一定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而可能是杀人的“野蛮人”,关键看这“礼”的性质如何。

B.“礼治”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从规范行为的意义上讲,和法律没有不同,但是它依靠无形的传统来维持,所以有好古的保守性。

C.“礼治”培养人对“礼”的敬畏感,对“礼”的服从应是有目的的,如果能够克己复礼,天下就归于“仁”了,“礼治”的目的是培养“仁”的人格。

D.“礼治”实施 的基础是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礼崩乐坏”就是因为“礼治”无法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代表“法治”的法家就成为新生力量。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的局限性,有些礼仪是行为规范的,有些是生产生活的,有些是丧葬祭祀的,有些可以继承,有些应该摈弃。

B.“礼”的成型有其社会历史的原因,安土重迁的乡土社会由于人口流动、土地资源等变动很少,所以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有效经验尽可抄袭。

C.“礼”的约束不依靠法律和道德的力量,而是靠教化中养成的个人的服从感,人逃脱法律的制裁可以骄傲、得意,但是违“礼”总会内疚。

D.“礼”不适用于团体合作的时候,团体合作需要大家遵守规则,而“礼”主要不是一种外在规则,而是一种内心对自我的规范,更适用于个体。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的标准和“法”的标准不一样,合“礼”和合法不是一回事。

B.礼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但它并不能离开社会而由本能或无意形成,它还是要依靠传统的教化、熏染,这个过程有一定的被动性。

C.礼和普通的道德也有不同,这种不同除了守礼和遵守道德规范的约束机制不同,还表现在道德感的形成是一种被动过程,不是个体主动的服从。

D.礼重视传统,道德靠社会舆论协调人际关系,法律重视处理团体生活的问题,三者各有侧重,但在约束个体、形成人格方面有相通的地方。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文。

走进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