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补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擢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
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
元昊①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州依山无外城,旨将筑之,州将曰:“吾州据险,敌必不来。”旨不听。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也。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
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②有谋略,除阁门使,固辞。进工部郎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
(选自《宋史·张旨传》)
【注】①元昊:李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②鸷(zhì)式:勇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B.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C.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D.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入。
B.诏: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都以制式文书的形式或是大臣代替皇帝发布,称“诏书”或“诏令”。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
D.转运使:也称中转运使。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旨毛遂自荐。张旨上书钟离瑾,请求任县尉抓捕盗贼,张旨后来前后抓了两百多个盗贼,在与盗贼格斗时带伤斩杀盗贼几十人。
B.张旨恪尽职守。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他到宰相那里陈述救治之策;他疏浚河流几十里,引水灌溉田地几万顷,修堤防备水灾。
C.张旨为国立功。元昊反叛,张旨力排众议修筑外城,战斗中,人心不稳,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张旨与敌人斗智斗勇,守住了州城。
D.张旨被众人举荐,积极进取。叶清臣称张旨有将帅之才;范仲淹、欧阳修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张旨走了一条与他的父亲不同的人生道路。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
(2)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
对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④欲呼张良与俱去
⑤吾属今为之虏矣
⑥此亡秦之续耳
⑦竖子不足与谋
⑧沛公安在
⑨唯利是图
A.①⑤⑨\②\⑥⑧\③④\⑦ B.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 D.①⑧\②⑨\③④⑦\⑤\⑥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群臣怪之 ②若亡郑有益于君 ③秦军氾南
④函封之 ⑤太子迟之 ⑥吾得兄事之
⑦此其志不在小 ⑧臣活之 ⑨范增数目项王
⑩常以身翼蔽之
A.①⑧/②③/④⑥⑨/⑤⑦⑩ B.①⑤/②⑨⑩/④⑥/③⑦⑧
C.①⑧/②⑤⑦/③⑨/④⑥⑩ D.①⑤/②⑧/④⑥⑩/⑦/③⑨
对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刻毒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没:没收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悬赏
C.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准备
大行不顾细谨 行:作为
D.将子无怒 将:愿,请
渐车帷裳 渐:溅湿,浸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现代文阅读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现代文阅读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言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选自胡申生的《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
B.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
C.“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
D.周公旦以自己为迎接贤士而常中断洗头和吃饭的事来告诫儿子要礼贤下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 “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B.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
C.中国家训文化的内容要求是指向家庭及其成员的,其功能包括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以及确保形成良好的家风。
D.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B.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
C.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
D.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身不敢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