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话,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生活中出现了那么多的东西使人眼花缭乱,让人眼红耳热,又令人无所适从。当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令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为何不选择拒绝呢?有拒绝才有追求: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
请根据下面报道内容,在结尾处写出调查显示的结果,并针对上述情况拟写一条公益宣传语。
《天津日报》记者张雯婧报道,据调查数据显示:89.4%的小学生和77.9%的中学生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应该提倡。对于学习用品没有用完或用坏就更换新的,从不这样做的小学生占50.1%,中学生占35.1%。对于一些新款的文具、玩具和其他时尚物品等,选择不购买的小学生占41.6%,中学生仅占33.5%。
(1)调查结果显示:
(2)公益宣传语: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包容需要接受,包容拒绝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这同样是一种气概。包容还体现在各种体制的大融合上。过去我们曾一味强调发展国营和集体经济,而忽视 人为 私营经济的发展。结果,国营、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停滞不前,经济发展面临着崩溃的边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最终冲破了思想桎梏,一些中小型国营、集体企业纷纷改制,个体、外资、合资等各种私营企业如 般不断发展壮大。
A.以至 抑制 步履蹒跚 势如破竹
B.以致 遏制 举步维艰 势如破竹
C.以至 遏制 举步维艰 雨后春笋
D.以致 抑制 步履蹒跚 雨后春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奥巴马成功连任后发表胜选演讲,对支持者表示感谢。他说:“现在经济正处于复苏期间,十年的战争即将结束,我们的竞选也已经将告尾声。我听到了你们的声音,我会成为最好的总统。”
B.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的初生之犊,无照驾驶,肇事打人,寻衅滋事,其行为引起了人们对“星二代”的抨击。
C.“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事迹传开后,前来探望的热心群众摩肩接踵,医护人员不得不采取措施,以保护她的休息和治疗。
D.从药家鑫到李昌奎案,再到现在引发民间热议的吴英案,最近,废除死刑这一原本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法律命题,开始在普通民众层面引起了争议。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官员的法律素质再次成了公众关注的热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部分官员表现出与“赔偿法”“拆迁法”等基础法素昧平生的一面。
B.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C.改造“瓦良格”号航母的意义在于,我们虽然缺乏自主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但可以向先进国家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D.陈寅恪先生上课喜欢旁征博引,话语里还时不时夹杂一些所引史料的国家的方言,这使得很多外语尚未过关、文史知识贫乏的听讲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大钊与他的“青春中华”
1916年5月,年仅27岁的李大钊在结束了两年多的留学生活后,从日本回到祖国。为了进一步施展政治抱负,在反袁斗争中威望空前提高的原进步党人梁启超、汤化龙和蒲殿俊在北京创办了《晨钟报》,邀请李大钊主持编辑工作,担任编辑部主任。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工作,第一份《晨钟报》面世。李大钊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李大钊在文中向国人第一次阐述了他的理想主张——创造青春之中华。他说,《晨钟报》的使命就是“青春中华之创造”。这是他当时的理想,也是他对国人,首先是对青年的号召。他认为,当时中国的出路就是要摆脱旧传统、旧观念的束缚,建立一个青春的国家。
《晨钟之使命》一文是李大钊第一次正式地向社会提出他的“青春中华”宣言,正式向青年发出奋起自觉的呼唤。随后,他又陆续在《晨钟报》发表了10余篇短文,大多都是围绕激发青年这一主题的。
但李大钊阐述“青春中华”思想最早的文章,却不是《晨钟之使命》,而是另一篇完成更早并且后来被广为传颂的经典之作——《青春》。
《青春》一文最早发表于1916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写作《青春》时,李大钊虽远在日本,但一直非常关心国内的斗争局势。在反袁斗争的高潮期,他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信一定会胜利。
李大钊在《青春》中指出,中华这个民族在人类历史上巍然屹立了几千年,创造了罕有的人类文明,这是历史事实,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到了今天,它“衰老”了,“僵化”了,被以前的文明所束缚,背上了包袱。他号召青年勇往奋进,与旧传统割裂,去创造理想的中华。
1918年10月,李大钊在北大的同事杨昌济教授领着一个高个子青年来到位于红楼的图书馆,想找份工作。通过交谈,李大钊觉得这个青年言谈、见识非同一般,就安排他当助理员。这个青年就是毛泽东。
在北大期间,毛泽东一边工作,一边旁听哲学和新闻课,并想找名流请教。当时已是学界权威并已名满天下的李大钊,对这位只有中等师范学历的属员的时常登门请教,不仅有问必答,还经常推荐新书。多年后的1949年,中央领导机关自西柏坡进入北平,毛泽东无限感慨地说:“30年前我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他是我真正的老师。”
李大钊一直被认为是青年的挚友和导师,在《青春》一文中,李大钊说,能够担负再造青春中国重任的必定是青年,因为只有青年才具有青春的活力。他认为,青年一方面应当不断摆脱已成的各种观念的束缚影响,每天都保持无拘无束的青春活力;另一方面应当放弃对金钱、权力的追求,摆脱机械生活的负担。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回天再造之精神”,有“拔山盖世之气魄”。
李大钊一生清廉。北京大学当时规定,教授每月“初级为240元,随后可以加到280元”。这样待遇,按当时普通生活标准,至少可以供养四五十口人的生活。但是李大钊却“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生活十分简朴。省下来的钱大部分用于活动经费,或是接济贫困学生。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常为生活费发愁。最后,北大校长蔡元培不得不关照会计科说:每月发薪时要先扣除一部分,亲手交给李夫人,免得李家“难为无米之炊”。
李大钊早年就读于袁世凯创办的北洋法政学堂,一度拥护袁世凯。后来信奉过康梁的改良主义。到日本留学后,由于结识了章士钊等人,受其影响很大,转而支持革命民主主义。回国后又追随陈独秀、胡适,从事新文化运动,并在这一过程中,率先信仰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一个人身上连贯地反映了20多年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和主要社会思潮的变迁。
李大钊一生朋友很多,论敌、政敌亦不少。然而,他的论敌可以攻击他的信仰、言论、文章,但不会攻击他的人品;他的政敌,可以夺去他的生命,但不敢攻击他的人格。胡乔木评价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完人”。
(摘编自蔡如鹏《李大钊与他的“青春中华”》)
相关链接
①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百度百科)
②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李大钊《晨钟之使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一文中向国人第一次阐述了他的理想主张,并号召青年无畏困难与障碍,追求进步与自由,建立一个青春的中国。
B.早在日本留学期间,李大钊就洞察到了革命发展的乐观形势,发表了最早阐述“青春中华”思想的《青春》,号召青年去创造理想的中华。
C.李大钊认为,青年人只有与旧的传统、旧的思想割裂,不计名利,轻轻松松地生活,永葆青春的活力,才能够担负起再造青春中国的重任。
D.李大钊早年就有政治抱负,一直紧随时代潮流,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近代中国20多年历史发展和主要社会思潮变迁的见证。
E.文章详写李大钊在北大期间关心、爱护、引导毛泽东的事例,突出他对青年的巨大影响,甘当铺路石的精神,为建造青春中华所作的努力。
(2)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发表《晨钟之使命》一文有何积极的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3)作为一篇为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写的传记,本文有哪些突出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胡乔木评价李大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完人”,你怎样理解这一评价?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