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珠穆朗玛峰上的魔方 徐畅 列车经过唐古拉山口,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珠穆朗玛峰上的魔方

徐畅

列车经过唐古拉山口,海拔飙升到5000米以上,车厢内紧急供氧。多名乘客趴倒在座位下抓住输氧管吸氧,他们多是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

“现在这些少年,身体都不行了。”靠窗的老太太说。“四十多岁的人还算少年啊?”邻座的男人问。老太太瞥着男人说:“我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还在撒尿和稀泥呢。”男人有点尴尬,黝黑的脸涨得通红,不再搭理老太太。

火车把天走黑了,夜越陷越浓。我们继续有说有笑,但每当望向窗边面无表情的老太太,内心都会阴沉下来。

我毫无睡意,百无聊赖,掏出背包里的魔方,笨拙地拼好蓝色的一面。我眼睛酸涩,看了一眼窗外,老太太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我手中的魔方。

“你也会玩这小玩意儿?”她问。

“会一点儿。”我并不想跟这古怪的老太太多说话。

“我怎么都玩不会,我儿子会,他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无论多复杂。”她自豪地说。

“他到哪里去都带着魔方,跟你这个一模一样。”她又说。

“一般的魔方,长得都一个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嘛。”我为自己不恰当的比喻而诧异。老太太笑了,这是她第一次笑,虽然谈不上慈祥,但也总好过冷脸。

“你一个人去西藏做什么?”我没话找话。

“去看我儿子,我跟别人都这么说的。”她说。

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她要真去看儿子,为什么说得那么不确定呢?况且我只是随口问问,又不是真的关心她。

“就你一个人啊?那么远,还那么大年纪。”我问。

“今年整七十。我命硬,老头子二十多年前就死了。我中午给他送饭时,他躺在麦地里,身子已经硬了,双手抽成两只鸡爪挠着胸口。我是一个人过的。”她平静地说,仿佛在讲别人的老伴去世的故事,“那时候小军才三十岁出头。他跟疯子一样,哪里都想去,媳妇也不要,后来离婚了。”“小军,”我说,“你儿子?”“对对,当然。”“每年都要出去一趟,不是新疆就是西藏,还去过几次外国什么鬼地方。”她说。

“旅游吗?

“不是,”老太太看看窗外雪山远去的黑影,“去登山,登了很多座山。每登一座山,他都往家里寄一张明信片,现在一捆明信片有五块大饼那么厚。”她用手比画五块大饼的厚度。

“你儿子是登山家啊?我们跟你去拉萨还能见见他。”我说。

老太太摇摇头,数着手指头说:“对,就是2001年。”

“怎么了?”我问。

“我骂了他一顿。他要去登珠穆朗玛峰,就是那个最高峰,我不同意。”她眼睛眨巴着,“他还是去了,也给我寄了明信片。”她看着我手里下意识转动的魔方,“也带着这么个玩意。登……登顶了。”

“你儿子登上珠峰了。”老太太瞬间伟大起来。

“是的,后来登山队去我家了,队长提溜着我儿子的一大包东西,都是登山用的。还有就是一个魔方,六面颜色都对好了,他们说是在峰顶拼好的。”

“为什么他不亲自跟你说?这么光荣的事情。”我问。

“他死了。”老太太的双眼像干涸的枯井,纵使再难过,也无法产生任何水分。我右手一颤动,我明白,老太太说是去西藏看儿子,实际上是要去看珠穆朗玛峰。

“总共死了三个人,都是在下山的路上,雪崩——你可晓得?”她说。

“晓得。”

“三个人都埋在雪里头,挖出来时手还保持着往外扒雪的姿势。”她补充说,“我老头子死了,我儿子死了,村里人都说是我把他们克死了,是我命硬。我早该死他们前面,我这叫人嫌弃的死老太婆。”

我汗湿的手握着魔方,安慰的话是多余的,我缓缓拧动着魔方,等待她继续讲下去。“我儿子真正拼了一辈子魔方,从六岁就爱玩,一直玩到三十六岁,他也算这方面的高手了。”老太太努力想挤出一点笑容,却失败了。

我把魔方递给她,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眼前。她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原本拼好的蓝色面也被打乱了。她连续转了十来下,想恢复原来的蓝色面,但是越拼越乱。

“我跟你说过,我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她把魔方还给我。

我看了一眼手表,凌晨两点半了。后来,老太太趴在座位上睡着了。我搜刮脑海里拼魔方的所有公式,甚至用手机在网上找了各种拼魔方图解。

两个半小时后,天亮了起来。老太太理理满头白发醒过来,她看到桌子上魔方的红橙蓝绿黄白六个面都拼好了。她欣喜地望向我,抹一把干涩的眼睛,又转过脸去凝视着窗外。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第一段写多名乘客途经唐古拉山口时抓住输氧管吸氧,意在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并表现了作者对当下人们身体素质较弱这一现实的忧虑。

B.文中的景物描写,意蕴颇丰,从“夜越陷越浓”到“天亮了起来”,象征着“我”与老太太之间从心存隔膜到彼此理解的转变。

C.一样的魔方,对不同的人而言意义不同。对“我”来说它只是旅途中排遣无聊的工具;对老太太的儿子而言,却代表着一种不断超越、挑战极限的精神。

D.老太太因“儿子”迷恋登山不顾家而痛骂了他一顿,导致“儿子”负气离家去登珠峰,结果不幸遇难,这让她一直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

E.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跟前“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等,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老太太内心复杂的情感。

(2)文中老太太两次说到她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蕴含的不同心理及重复出现的作用。

(3)小说中老太太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本就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某一特点进行探究。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2)不同心理:①第一处表现了老太太初与人搭讪谈及儿子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自豪;②第二处表现了老太太因思念儿子,内心极度痛苦,但又不愿以之示人,想要用夸耀儿子的语言来掩饰的微妙心理。作用:①重复出现,突出了老太太对儿子的怀念和以儿子为骄傲: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②前后呼应,突出了“儿子”玩魔方水平之高,照应了小说标题。 (3)①心直口快。看到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途径唐古拉山口时抓住输氧管吸氧,直言他们这些年轻人身体都不行了。②命运悲苦、内心痛苦。丈夫与儿子相继离世,孤单无依,生活很痛苦,双眼像干涸的枯井;因村子里人说自己命硬克死丈夫、儿子而自责、内疚。③外表冷漠,言行古怪。旅途中面无表情,很少笑,称四十岁上下的人为“少年”且不满邻座男人对他的质问,并以自己的“逻辑”回应,不管他人是否尴尬。④坚强。平静地向“我”讲述丈夫和儿子离世时的惨状;尽管内心十分痛苦,但在人前仍努力挤出一点笑容。⑤深爱儿子。与“我”谈到他儿子拼魔方时充满自豪;七十岁的高龄,还要去看“儿子”,去看珠穆朗玛峰。 (4)示例一:小说以“魔方”为线索,贯串全文。①“魔方”引出了“我”与“老太太”的对话,进而引出了老太太对儿子的回忆,故事情节随之自然展开,最后,“我”为了安慰老太太而花了很久拼好魔方,给她惊喜。②在老太太的叙述中,魔方多次出现,与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相始终。可以说,魔方是链接“我”“老太太”和“儿子”三者的纽带,整个故事围绕魔方展开,情节发展更为自然也更为紧凑。 示例二:小说运用了双线结构,—明一暗,构思巧妙。①明线围绕“我”与“老太太”展开,“我”在火车上偶遇老太太,从起初觉得她很古怪,不关心她,到听完她的讲述后想方设法为她拼好魔方,表现了“我”对老太太由不理解到敬重、同情、关怀的情感变化过程。②暗线围绕“儿子”展开,老太太断断续续的讲述,为“我”和读者呈现出另一个故事:“儿子”从小爱玩魔方;三十多岁时疯狂地迷上了登山,并为此与媳妇离了婚;登过很多山,每到一处都给母亲寄明信片;后来不顾母亲的反对去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在峰顶拼好魔方•,下山途中遭遇雪崩去世。塑造了一个坚定执着、不断挑战生命极限的登山爱好者形象。两条线索时有交叉融合,使行文更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示例三:小说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①老太太一出场就面无表情,言行古怪,让周围的人觉得阴沉;随着交流的深入,“我”渐渐发现她屡遭不幸但性格坚强,外表冷漠却内心充满着爱。②“我”起初觉得老太太古怪,不想理睬,勉强敷衍她;后来却对她肃然起敬,满怀同情。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不仅避免了情节的平铺直叙,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主题更为突出。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表现了作者对当下人们身体素质较弱这一现实的忧虑”无中生有,偏离了小说的主题;6项,“象征着‘我’与老太太之间从心存隔膜到彼此理解的转变”拔高了环境描写的作用;D项,“因……导致……”强加因果,不合文意。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A.D就是文本内容表述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理解语句要放在原文中,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文中使用的词语是“她自豪地说”,写出老太太那种自豪的心理;第二次说这句话说是在老太太讲述完自己儿子死之后,内心无比痛苦,对儿子极其思念,但老太太又非常刚强,想要用夸耀儿子的语言来掩饰自己的微妙心理。重复出现就有强调作用,前后照应,呼应题目。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语句的内涵,结合题干的提示,两次说到她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立足文本,分别找到两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分析。然后分析重复出现的好处。如本题重复出现,突出了老太太对儿子的怀念和以儿子为骄傲: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前后呼应,突出了“儿子”玩魔方水平之高,照应了小说标题。 (3)试题分析:其实本题是变相的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心直口快;命运悲苦;外表冷漠,言行古怪;坚强。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如本题“看到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途径唐古拉山口时抓住输氧管吸氧,直言他们这些年轻人身体都不行了”可知他心直口快。“丈夫与儿子相继离世,孤单无依,生活很痛苦,双眼像干涸的枯井;因村子里人说自己命硬克死丈夫、儿子而自责、内疚”可知,他命运悲苦、内心痛苦。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本文中结构可从多个角度分析:小说以“魔方”为线索,贯穿全文;小说运用了双线结构,一明一暗,明线围绕“我”与“老太太”来展开,暗线围绕“儿子”展开;小说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在平实的对话中展开故事情节。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能够自圆其说。分析文章结构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扣中心,以纲带目。(2)理思路,弄清结构。(3)抓标志,分析结构。(4)抓句子语意间隙,分析结构。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小说的结构特点常见的内容主要在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这几大环节基础上,有顺序、倒叙和插叙三大类型。常见的类型:单线型结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后记)。复线型结构:明线,暗线。辐射型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整篇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一个集中的“焦点”呈放射状展开,它具有打破时空界限的跳跃性。其结构形式线索是心理流程。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欧◎亨利”式笔法。结尾处出其不意揭示真相,出人意料,回扣前文,一切又在情理之中。摇摆式,俗称“一波三折”。如本题小说运用了双线结构,—明一暗,构思巧妙。明线围绕“我”与“老太太”展开。暗线围绕“儿子”展开,老太太断断续续的讲述,为“我”和读者呈现出另一个故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后悔步入仕途,但相信今后的日子自己可以掌握的句子是       

(2)在《滕王阁序》中,作者写了登上滕王阁,极目远眺水天相接的美百秋录后,接着又写了自己的听觉感受                               

(3)在《膝王阁序》中,作者打开箱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然后遥望高山平原河流湖泽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①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櫜鞬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遂次用之      逾:按照。

B.銮皆谨        事:服事。

C.銮留独政者两月  秉:执掌。

D.所拟不律        中:符合。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銮受人赞誉,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哲学现象。

②老子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悖论的问题,一个具有二重性的矛盾体。一方面,老子是“礼”家,据载孔子就曾向其问过“礼”,但是他晚年又对“礼”加以尖锐的抨击,然而,在《老子》一书中,他又大谈慈、俭、孝、祭祀等有关“礼”的问题:老子强调“道”的本源性和宇宙的生成性,但又认为其不可说,把“道”神秘化、虚无化地遮盖起来,从而在语言与“道”的关系上构成一对矛盾体;作为隐者,作为“不言”“贵言”“希言”的倡导者,他不著述不收徒,但偏偏在出关的时候,写下了洋洋五千言的“思者自道”,这种发愤著书与他所倡导的清静无为确乎是一种矛盾;他的著述被有的人认为是“阴谋家的治世之术”和“君人南面之术”,但他在书中却又明明白白地反对专制独裁统治,反对战争,反对社会的一切不平等。这诸种矛盾,无疑构成了老子的神秘面孔和《老子》一书的神秘色彩。

③老子那种退回源头,主张无知、弃智的做法,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他那种清静无为,也被看成不思进取的表现:至于“小国寡民”,更被人看成是一种退回到原始社会的消极思想。也许这些都是可以批评或值得商榷之处。但是,无论如何,老子对中国哲学思想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通过“道”反对了神、上帝这种“有神论”的哲学源头,同时,他在中国哲学史上建立了哲学的概念、范畴和体系,中国哲学一系列概念的提出和范式的建立,都与他相关。同样重要的是,他的“哲学诗”或“诗性哲学”,影响了整个中国哲学的思维和诗学品格。老子的贡献是抹杀不了的。

④老子的思想智慧,不仅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外儒内道”“刚柔相济”的观念,制约着中国文人的心理张力结构,规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自身的完善。他的思想不仅对哲学、政治学、社会学、诗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教育、法律、经济、逻辑学、心理学和宗教方面,同样具有不可忽略的思想意义。

⑤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汉代以后逐渐被神化和宗教化,成为道教的教主,被称为“太上老君”。他的思想与道教的主张有联系,但两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老子的思想对后世道家的派别有很大的影响,从先秦到明清,受老子影响的道家学派很多,如以庄子为代表的逍遥派,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以养生为中心的养生派,以汉代的扬雄为代表的强调“玄之又玄”的玄学派,以汉代的刘德为代表的知足派,以王弼、何晏为代表的贵无派,以及在“道隐无名”宗旨影响下的隐逸派等。可以说,两千多年来,老子思想与儒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思想的重要经纬。

⑥老子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人的思维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日本、对西方也产生过不可忽略的影响。最晚在隋代,《老子》一书就传到了日本。而平安朝初期,大批注释《老子》的书籍,如河上公、王弼、梁武帝、唐玄宗、成玄英等人的注释本相继传到了日本。到了德川时代,日本形成了自己的老子学派。20世纪的日本学者对老子也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出版的译注本和研究著作有300余部。

(有删改)

1.下列对“老子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悖论的问题,一个具有二重性的矛盾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是“礼”家,在《老子》一书中他大谈有关“礼”的一系列问题,但是他晚年又对“礼”加以尖锐的抨击。

B老子在语言与“道”的关系上充满着矛盾,他强调“道”的本源性和宇宙的生成性,却又把“道”遮盖起来,认为其不可说。

C作为隐者,老子倡导清静无为,倡导“不言”“贵言”“希言”,但偏偏在出关的时候,写下了洋洋五千言的“思者自道”。

D他的著述明显是“阴谋家的治世之术”和“君人南面之术”,但他在书中又明确反对专制独裁统治,反对战争,反对不平等现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①②段先指出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哲学现象,然而从“礼”、“道”等多个方面说明老子本身充满悖论。

B③④段论述尽管老子的思想和行为遭到一些人的批评,但其对中国哲学,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等产生巨大影响是不可抹杀的。

C⑤⑥段先论述老子思想对后世道家的派别的重大影响,并指出老子思想与儒家的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思想的重要经纬,然后阐述两者对日本产生的重大影响。

D文章前一部分讲老子思想中的矛盾之处,中间部分讲子思想对中文化的影响和贡献,后一部分讲老子思想的的远播。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帅一项是(  )

A尽管在汉代以后老子逐渐被神化和宗教化,成为道教的教主,被称为“太上老君”,但他的思想与道教的主张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B反对“有神论”的哲学源头,建立了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和体系,对整个中国哲学的思维和诗学品格产生影响等都是老子对中国哲学的贡献。

C从先秦到明清形成的“逍遥派,“养生派”“玄学派”“知足派”等道家学派都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响,这反映了老子思想的独到性。

D.平安朝初期大批的《老子》的注释本相继传入日本,20世纪日本出版的译注本和研究著作丰富,反映出日本人对老子的关注和热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媒体对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语进行了盘点,结果“有钱就是任性”高居榜首。当初这句话一经传播,网友们便掀起了一波造句热潮:“有貌就是任性”,“有才就是任性”,“有闲就是任性”……这些流行语表现出的“任性”的人生态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