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 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 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 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 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②③⑥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用于云宵晚会中演员小香玉的表演不当。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不能结合修饰精神。按图索骥: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形容冰雪融化错误,适用对象错误。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用于云宵晚会中演员小香玉的表演不当。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不能结合修饰精神。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滕王阁序》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用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表达出宋荣子豁达面对社会中的赞誉和责难。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家的畅快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鹧鸪天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 ①危弦:急弦。②捩柂: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桅杆。

1.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文后各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 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 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宜张的铮铮风骨

2013年12月20日,正值隆冬,上海天寒地冻。笔者在第二军医大学教学馆见到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陈宜张院士,他早早就来到教室检查幻灯、翻看讲义…… 这是陈宜张数十年坚持为学生授课的一个场景。

为上好每一节课,87岁高龄的老院士仍精心准备,课前查阅海量最新专业文献充实讲义,课堂上用中英文双语原汁原味讲解,不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枯燥的基础医学课程被他讲得有声有色。六十一甲子,陈宜张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教到了一头银发的老者,年复一年。 “神经系统电生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是门新课,没有现成教材。陈宜张一边白天上课,一边利用午休和夜晚撰写讲义。繁重的工作量使陈宜张头晕目眩、眼睛疼痛。于是,他就每5分钟按摩眼眶1次,为节约时间左右眼轮替休息,一晚上常常要按摩上百次才写出几千字。书稿出版后,成为该领域国内首部研究生教材,并作为经典,长期沿用。

陈宜张严谨细致,严格育人。1986年,一位进修讲师在跟随他做实验时,用大剪刀剪动物的皮肤和神经,陈宜张立即严厉制止,要求她必须按照操作规范,用大剪刀剪粗的皮肉组织,小剪刀剪皮肤。如此的不近人情,把40岁的讲师当场说哭。 可实验一完,陈宜张又耐心地教她缝合伤口,一针一线,技术娴熟,精准到位。陈宜张的一举一动让那位讲师深受感动、终生难忘 。60多年来,陈宜张为我军万余名军事医学人才讲授过多门基础医学课程,培养出李兰丁、李素芝等英模,以及一大批以曹雪涛院士等为代表的医学才俊。1996年,他被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一代科学技术名师”称号。

在陈宜张的眼里,“一个科学家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做任何事一定不能弄虚作假,要对事实负责。” 几十年来,他要求学生将实验项目、过程记录得清清楚楚,即时分类整理打印出来,不能掺一点“水分”。他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袁文俊教授告诉笔者:“陈宜张教授要求我们实验标本至少要保存10年,所有的实验数据和记录都要真实,要经得起检验。多年来,他负责指导的论文,没逐字逐句看过绝不会签字;他帮别人修改的SCI论文,发表时一律不准署他名字。”

一次,某政府部门和一家医药厂商邀请他对某健脑产品进行鉴定。作为专家组组长,陈宜张第一时间对其实验数据进行鉴定,觉得实验结果很漂亮。可在鉴定会的当天,见到产品实物的陈宜张却要求暂缓签字,因为他不能确定该产品是直接从实验室的实验物提炼的,还是经过二次加工的杂合物。次日,当地媒体报道了以陈宜张院士为首的鉴定组顺利通过该产品鉴定一事,并过分吹嘘产品功效。陈宜张看到报纸后很是生气,立刻打电话给有关单位说,“如果下次再看到你们这样违背事实报道,我要通过法律手段诉讼你们!”

在工作上一向精益求精、严格要求的陈宜张,在生活上却节俭质朴得近乎苛刻。至今,他身上仍穿着领子洗得发白的03式旧军装衬衣,以及鞋底磨平又钉上后跟的旧制式皮鞋,随身携带部队发的土黄色旧挎包作为公文包。他用纸张一律写满双面才肯丢掉,还常常积攒火车票和各种商标纸,用其背面作为便笺来记录。一些纸张多余的空白边角,他会裁下来订在一起,挂在桌下,用来随手做记录。尽管个人生活标准低到“精抠细算”,但对国家和亟须帮助的人,陈宜张却毫不吝啬、倾囊相助。2000年,陈宜张捐出浙江大学医学院发给他的全部工资,又和老伴徐仁宝教授凑出了大部分积蓄,前后积累到100万元,在该院设立“徐仁宝—陈宜张奖学金”,奖励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

与陈宜张共事4年的医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现浙大副校长罗建红教授对笔者说:“陈宜张院士在浙大医学院工作期间,带出了一个好班子,影响了身边的一大批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他给我们作出很好的表率。他在个人品格、学术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摘自《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7日05 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20世纪70年代,陈宜张面对没有现成教材的“神经系统电生理学”,他坚持撰写讲义,最终讲义书稿出版后成为该领域国内首部本科教学教材。

B.陈宜张曾经把一位跟随他做实验的讲师当场说哭,这件事看出他性格中的不近人情。

C.作为一位科学家,陈宜张深知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所以无论对他的学生,还是对他自己都严格坚持着这一原则。

D.一次某政府部门和一家医药厂商邀请陈宜张对某健脑产品进行鉴定后,因为有关单位没有提前告知他要进行报道,所以他得知后很生气。

E.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罗建红教授所说的话,能更好地丰富人物形象并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2.“一个科学家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做任何事一定不能弄虚作假,要对事实负责。”这种精神在陈宜张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陈宜张身上有着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铮铮风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  “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损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