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杨一清,字应宁。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杨一清,字应宁。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一清善权变①,尤晓畅边事。弘治十五年,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西番故饶马,而仰给中国茶饮以去疾。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寖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②为利,番马不时至。一清严为禁,尽笼茶利于官,以服致诸番,番马大集。劾罢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裁镇守中官冗费,军纪肃然。    

武宗初立,寇数万骑抵固原,总兵曹雄军隔绝不相闻。一清帅轻骑自平凉昼夜行,抵雄军为之节度,多张疑兵胁寇,寇移犯隆德。一清夜发火,响应山谷间。寇疑大兵至,遁出塞。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兼领之。即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而刘瑾憾一清不附己,诬一清冒破边费,逮下锦衣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力救得解。仍致仕归。

安化王寘鐇反。诏起一清总制军务,中官张永监其军。未至,一清故部将仇钺已捕执之。一清驰至镇,宣布德意。张永旋亦至,一清与结纳,相得甚欢。知永与瑾有隙,乘间扼腕言曰:“赖公力定反侧。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永曰:“何谓也?”一清遂促席画掌作“瑾”字。永难之曰:“是家晨夕上前,枝附根据,耳目广矣。”一清慷慨曰:“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永曰:“脱不济,奈何?”一清曰:“言出于公必济。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于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竟如一清策诛瑾。 

一清性阔大。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凡为瑾所构陷者,率见甄录。朝有所知,夕即登荐,门生遍天下。馈谢有所入,缘手即散之。因引疾乞归,帝慰留之。

   节选自《明史•杨一清传》,有删改

注:①权变: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②阑出:擅出,不得许可而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B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C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D.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原本指称才能秀异之士。明清时代,秀才主要是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

B.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各朝所试科目有所不同。

C.擢表示升官,古代表示官职升迁的还有加、升、超、提、陟、徙等。

D.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于是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所以也称字为表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杨一清督理陕西马政,力矫积弊。禁止奸人带私茶擅自出关牟利,把茶利完全集中到官府手中,使西番人前来贸易,从而使番马大都聚集过来为朝廷军用。

B.杨一清统管三镇军务,大权奸刘瑾痛恨杨一清不归附自己,于是诬陷并逮捕杨一清。最终在大学士李东阳、王鏊极力救助下,杨一清才得以解脱。

C.杨一清富有军事才能。在总兵曹雄的军队被隔绝不通音讯的情况下。杨一清率领轻骑兵从平凉昼夜兼行,抵达曹雄军中,为他调度指挥,多设置疑兵逼迫敌寇,迫使敌寇转移进犯隆德。

D.在平定安化王朱寘反叛后,杨一清利用宦官、监军张永与刘瑾的矛盾,力劝张永剪除刘瑾,张永最终协助杨一清铲除了刘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乘间扼腕言曰:“赖公力定反侧。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

(2)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

 

1.B 2.C 3.B 4.(1)趁机握住张永的手腕说:“是靠你的力量平定了反叛。然而这种事情容易解决,对国家的内患有什么办法呢。”(关键词:乘间、反侧;“如国家内患何”是固定句式。) (2)您可叩首伏地哭泣,请求死在皇上面前,剖开心腹以表明没有乱说,皇上一定会被您打动。(关键词:叩首、妄;“请死上前”是省略句;“上必为公动”是被动句。)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应先结合整体的语境弄懂大概意思,正确断句“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本句的意思:如今(平叛)成功报捷,请求趁此机会讨论军事,趁机揭发刘瑾奸情,极力陈述国内的忧愁怨恨,以及害怕变乱起于心腹之人等情况。皇上英明神武,一定会听从您诛杀刘瑾。刘瑾被诛杀,您会掌握更大的权力,完全可以矫正以前的弊端,收拢天下人心。”。然后再审读句子,寻找断句的标志,本句首先要抓人名 “上” “公”断句,然后注意虚词“因”。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句首先要抓人名 “上” “公”断句,然后注意虚词“因”。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本题中就出现时间副词“时”。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这类题需要平时的识记与积累。C项错误在于,徙:调任官职。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还有一些常用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张永最终协助杨一清铲除了刘瑾”错,原文是“竟如一清策诛瑾。”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关键词,9.关键词:乘间、反侧;“如国家内患何”是固定句式;10.关键词:叩首、妄;“请死上前”是省略句;“上必为公动”是被动句。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褚无量,字弘度,是杭州盐官县人。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用心研读古代典籍,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高中明经科,授予国子博士,升任司业兼任修文馆学士。唐中宗将要到南郊祭祀天神,下诏确定仪式规范。当时祝钦明、郭山恽提议皇后第二个敬酒,褚无量认为这不符合礼制因而坚决劝谏,当时左仆射韦巨源支持祝钦明,因此褚无量的建议被搁置。 唐玄宗即位,无量升任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被封为舒国公。母丧去职,诏令州刺史薛莹吊唁祭奠,赏赐的物品超出一个等级。服丧期间在墓旁构筑小屋居住时,群鹿冲犯了他种植的松柏,褚无量下令不要围捕猎杀群鹿,只是嚎哭着倾诉道:“山林中不缺乏食物,怎么忍心冒犯我母亲坟茔前的树呢?”从此群鹿驯服顺从,不再触犯。褚无量为此终身不吃鹿肉。守孝期满,召回朝廷恢复原职。 开元五年,皇帝将要到东都去,可是太庙坍塌了,姚崇提议说:“这太庙本是苻坚时修建的宫殿,不应当停止这次行程。”褚无量鄙弃他的提议,认为不值得听信,就上奏章说:“帝王阴盛阳衰,先祖就会显现灾变。如今后宫不被宠幸过的宫女,应当全部遣散她们来应对灾变。选拔贤良的人才,抑制奢靡之风,减轻赋税,谨慎施刑,采纳劝谏之言,明察谄媚的人,让断绝禄位的世家得以继承禄位,这样就会天人和谐,灾祸停止。”皇帝认为姚崇的话对,车驾于是向东进发。褚无量又上奏章说:“自古接受天命的君王,定要让消失的振兴起来,断绝的延续下去,尊崇有德行的人,酬报有功劳的人。因此保全别人的封国,胜于救助他的灾难;使别人的后人立世,胜于为他修大墓。希望陛下到东都时,录用唐初到现在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即使旁支子孙,(也)都能够继承禄位。”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初,内府旧存的典籍,从高宗时就收藏在宫中,次序杂乱无章,褚无量提议请求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来扩充珍贵典籍。天子诏令在东都的乾元殿东厢房分门别类,整理排比,褚无量为此事的主管官员。(褚无量)于是上奏章(请求恩准)闻喜县尉卢僎、江夏县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县尉徐楚璧分类校勘审定。卫尉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光禄寺供给饮食。又诏令秘书省、司经局、昭文馆、崇文馆二馆轮流整理、校订,搜集天下散失的书籍来修补脱漏的文字。不到几年,四库修撰完毕。 褚无量去世,享年75岁。皇帝听到此事悲伤痛心,加赠他礼部尚书,谥号为文,丧事全由官府供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十岁能属文,登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主吴县簿。未上,丁父忧。服除,著十论言当世事,献于朝,宰相汤思退奇之,擢太平州教授。

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衷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C.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父忧是指父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B.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绍熙,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时正式创立并形成。如“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也指官员退休。同“致仕”意思相近的有“乞骸骨”、“填沟壑”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不必另外寻求奇方异策;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命令讨伐,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

 

(2)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查看答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如今100多年过去了,别里科夫这个形象还有现实意义吗?在你的生活中,有别里科夫这样的人吗?你自己是否也被装在这样或那样的套子里?

请以谁是装在套子里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段赏析《陈情表》的文字,它在语法、用词、标点等方面有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修改。

文笔简捷流畅,语言生动形象,也是“陈情表”的最大特色。诸如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容孤苦无依,用“星火”形容形势急迫,迫不及待用“奔驰”形容,用“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形容垂危之状;都异常生动形象。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恰当的思想感情,提高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这些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至今还被人们引用,可见影响之深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文后各题。

说实话

美桦

年关将近,城里乡下,每个角落里都躁动着年的味道。

早晨的天阴沉得瘆人,嘶啦啦的小北风紧一阵慢一阵,刺骨的寒气让人直打哆嗦。

张老汉却丝毫不觉得冷,他感到每个毛孔都往外冒着热气。老两口用人力三轮从批发市场把菜拉过来,腰就没有直起来过,得赶着把一大车水灵灵的蔬菜分门别类摆上摊位。过年了,采购的人多,一大早农贸市场里人声鼎沸,还没等老两口把菜摆好,就已经卖出去几宗了。

张老汉的腰又酸又胀,嘴里却乐呵呵的。要是天天生意都这么旺,日子就好过了!

张老汉正想直起腰来捶捶背,见面前闹嚷嚷的人纷纷往两边闪,让出一条道来,就连选菜的几位主顾也像避瘟神一样,赶紧躲在一边去了。

张老汉还没弄清是咋回事,就见在摄像机、照相机的引领下,一伙人簇拥着个头大肩宽肚圆的男人,来到了自己的摊位前。

张老汉见眼前的男人伸出了小蒲扇一样的手,要捉他瘦精精的胳膊,他的手本能地往身后缩了一下,还是让男人的大手给逮住了。

在照相机嚓嚓嚓的响声中,一道道雪亮的闪光刺得老汉睁不开眼睛。老汉那只让冬天菜上的冰霜浸润得满是裂口的手,在那只胖乎乎的大手里感到无比的温暖。中年人满面笑容,乐呵呵地说:

“大爷,您辛苦了! 我们代表市里几大班子的领导来看看你们!”

旁边的人忙着帮腔,说,老大爷,这是市里的肖市长,专门来看望你们的!

在摄像机照相机长长短短的镜头面前,张老汉感到浑身不自在,嘴里啊啊了半天,才说出了两个完整的字:

“谢谢!”

市长和蔼地俯下身子,笑眯眯地问他市场上蔬菜供应够不够,菜新不新鲜,品种多不多,价格高不高,市民满不满意,一连串的问题问得老汉心里热乎乎的,他一边回答一边使劲地点着头,嘴里重复着那两个字:

“谢谢!谢谢!”

张老汉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这大清早的,天寒地冻,人家不呆在办公室里,想得起来到菜市场上转一转,从花色品种到价格高低到市民满不满意全装在心里,多不容易啊!

市长拉家常一样问起了老汉的经营情况,家里的经济来源,过年期间的生意,还问起了老两口的健康状况……市长的嘘寒问暖,更是让老汉感动不已。

路过的人停下脚步看看稀奇,然后匆匆到其他摊位买菜去了,这大过年的,谁还有闲工夫来凑这份热闹呢?张老汉想抽回自己的手,可是他感到市长丝毫没有放手的意思。市长右手握着老汉的手,左手轻轻地在上面拍着。随着市长的这个动作,前面的照相机又是嚓嚓嚓嚓一阵闪光。

市长说“我们下基层,就是要了解情况,还想听听群众的心里话,帮老百姓解决困难。大爷,你们有啥困难?”

老汉想了想,摇摇头“莫有莫有。”

市长问“你们对政府有啥要求?”

老汉说“莫要求莫要求!”

市长说“真的啥想法都没有?”

老汉肯定地摇摇头“嘿嘿,莫有莫有!”

市长哈哈一笑,说“不要客气,我不可能天天往你这儿跑哟!”

老汉看着那一个个离去的买主,连忙说“真的莫有。这么多年都过了,市长一来就有困难,这像啥话?”

“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市长说:“我来的时候,听基层的同志讲,说你家儿子几年前出了车祸,一家人全靠你老两口支撑,现在家里经济咋样?”

“不都买了养老保险嘛。我和老伴每个月领着养老金,还要在这里挣一份钱,还要咋的?”老汉一脸的满足。

“听说你孙子读书,全靠你们老两口照应,咋没困难呢?”市长关切地说。

老汉嘿嘿一笑,说“我那孙子,懂事着哩!成绩一直在学校数一数二,现在国家政策好,奖学金助学金啥的,家里也贴不上几个钱,没问题哩……”

老汉说得越轻松,市长越是觉得不放心。市长有些疑虑,说:“怎么会没有困难呢?是不是下面的同志提前给你做了工作,你不敢说实话?”

市长问起来没完没了,看着熙熙攘攘前来抢购年货的人老汉欲言又止:“这……”

“有啥话,大胆说!”

“市长,你……能不能闪开几步说话?”

市长明白了,原来人多老汉有话不敢说啊!市长示意周围的人离他远一点,俯下身子,把耳朵凑在老汉面前,低声说:“你说实话,没关系的,我就是要听实话。”

张老汉哆嗦了一下,费了好大的劲,才嘀咕出这么一句话:

“你们能不能闪开点?”

“为啥?”

“你们在这里我没生意啊!我们一年到头,就是这几天生意好呐!”

(选自《四川文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张老汉的腰又酸又胀,嘴里却乐呵呵的,因为年关将近,他为自己的菜卖了个好价钱而高兴,并希望生意能天天这样兴旺。

B一伙人簇拥着个头大肩宽肚圆的男人,来到了自己的摊位前形象地描写了市长到来的阵势,侧面反映了市长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

C张老汉那只满是裂口的手被市长那只胖乎乎的大手握着,张老汉感到无比的温暖,因为他从没有和市长握过手。

D面对市长的嘘寒问暖,张老汉坚持说自己没有困难,真实原因是他认为市长一行人影响了他做生意,想让他们早点离开。

E说实话这一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指张老汉说了实话,另一方面指市长说了实话,为百姓办了实事。

2.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张老汉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文化常识填空。

1.《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的句子是:        

2.《滕王阁序》中描写滕王阁四周人烟繁盛,繁华富庶的句子是:                     

3.《陈情表》中开头用:                             。来概括自己坎坷命运。

4.古汉语当中,“                 ”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仕”指交还官职,即辞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