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老同学来当县长 孙道荣 比新县长上任的消息飞得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老同学来当县长

孙道荣

比新县长上任的消息飞得更快的是,新县长是郑成的大学同学,一个寝室的,睡上下铺的兄弟。

郑成是镇中的老师,大学毕业快20年了,他一直在那所镇中当老师。有门路的人,都调到县城的中学去了,郑成没挪过,也不是他没门路,他的很多同学都在省城的各部门,可郑成不想为此求人。郑成的妻子40岁那年,因为一起工伤事故,被单位炒了鱿鱼。说到底,人家就是欺负郑成上头没人,性格又软弱。

谁也没想到,郑成的同学从省城空降,调来当县长了。认识郑成的人,激动地奔走相告。郑成还是从别人那儿得知,自己的大学同学黄四调来当县长了。郑成在学校一隅的家,骤然热闹起来。

第一个跨进郑成家的,是鲁校长。鲁校长手里捧着茶杯,坐下,郑成递一根烟给鲁校长,鲁校长看了看,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包,抽出一根,递给郑成。鲁校长笑眯眯地说,郑老师啊,听说你的大学同学来我们县当县长了。郑成点点头,我也听说了。鲁校长说,听说你们关系不错啊。郑成再次点点头,我们上下铺睡了四年,关系算是比较铁的。鲁校长也点点头,这就好。是这样的。鲁校长顿了顿,接着说,你也知道的,学校这几年的基础建设没跟上,和其他兄弟学校相比,远远地落后了。你的同学来当县长了,你和他联络联络,帮我们多争取点经费什么的。

刚送走鲁校长,同事小胡拎了一袋水果,走进了郑成家,亲热地喊了声,郑大哥,你的同学来当县长了,我的事,就全靠你了。小胡说的事,郑成知道,他谈了个女朋友,在县城,谈了好几年,一直没结婚,对方只有一个要求,调到县城。可县城就两所中学,都想调到县城,哪那么容易。郑成不知道怎么答复小胡,你看看,我自己这么多年都没挪过呢。小胡说,你不挪,那是你不屑啊,不肯求人。我这事不同,关系到我一辈子的幸福呢,所以,一定拜托老哥,帮帮忙,调个老师到县城,对县长来说,一句话的事情。

小胡刚走,镇政府的王干事来了。王干事一屁股坐下来,郑老师啊,我在镇政府干了这么多年,还是个小于事。至少论资排辈,也该给我弄个副科级了吧。郑成听出他的意思了。

王干事拍着郑成的肩膀,你同学不会一辈子在这当县长的,所以,关系要赶紧用,我一辈子感激不尽。

王干事刚走出门,郑成的手机响了,是小姨父打来的电话,小姨父声音有点苍老,郑成啊,我都听说了,你同学来当县长了,别的事姨父也不求你,你大侄子考公务员的事,你一定要上上心,帮他一把。姨父这辈子没求过人,就求你这一回。

那段时间,来郑成家的人很多,其实都是找他刚上任的县长同学帮忙的。思来想去,郑成决定,请县长同学吃个饭。同时,请鲁校长、小胡、王干事等人作陪,约好,先提出郑成自己的事情,如果黄县长肯帮忙,再谈其他人的事情。

到底是老同学,黄县长欣然赴约。气氛很融洽。酒过三巡,郑成对黄县长说,你现在是我们的父母官,老同学有个小困难,请你帮帮忙。黄县长说,都是老同学,你尽管开口。郑成便将自己老婆受到的不公待遇,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黄县长听完了,平静地对郑成说,这个事,我建议你可以先到社保部门去投诉,如果还得不到解决的话,可上法院通过诉讼……

官腔!十足的官腔!郑成突然站了起来,我们是老同学,我才找你的,没想到,你也是拿官腔官调来糊弄我,什么老同学,全是假的。

不欢而散。郑成的事,没办成,同学县长没给面子。其他求情的事,就更甭提了。不过,郑成的形象,倒高大了起来,传说他当场拍案而起,一点不惧县长。而郑成的同学黄县长,虽然落了个不近人情的名声,但反过来也说明,这个新县长,是真的不徇私情的,找关系,没用。

从此,再也没人找郑成了,大家都知道,他有个县长同学,但也都知道,他和他同学,关系似乎不咋的。

若干年后,黄县长调离。临走前,黄县长单独请郑成吃了一顿饭。黄县长紧紧握住郑成的手,当初我调来当县长,全县我只认识你一个人,只有你一个老同学,只有你这层关系,你全帮我挡了,谢谢你。只是很对不起你,嫂子那事,于情于理,是本该早解决的。郑成说,你不知道,那出戏后,其实我也轻松了很多啊。两个老同学,相视而笑。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鲁校长第一个跨进郑成的家,要他和县长联络联络,帮学校多争取点经费,改善办学条件。说明鲁校长热心教育,是一个很有教育情怀的校长。

B.小姨父给郑成打电话一段,以简洁的人物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为了让儿子能考上公务员,甘愿放下自己尊严的父亲形象。

C.宴请县长时,郑成为自己老婆的事拍案而起的行为看似与郑成一贯的处事态度矛盾,实则是为后文交代宴会背后的真相埋下的一处伏笔。

D.宴会不欢而散后,郑成众叛亲离,再也没人来找他了;黄县长则落得不近人情的恶名,同时也获得了不徇私情的美名。

E.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客观、冷静的叙述中蕴含着作者对敢于向“请托”之风说“不”的郑老师和黄县长的肯定和赞赏。

(2)小说最后才说出当年郑成宴请黄县长背后的真相,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作者在刻画郑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在两个老同学的相视而笑中结束,这笑包含哪些意味?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1)(3分)答E给3分,答C 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2)(3分)①结构上与前文的几处伏笔形成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情节结构更曲折。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体现了他的善良和智慧,同时,更体现出他在请托之风面前,决不妥协的坚定。③深化了主题。在请托之风盛行的今日,不仅有郑成这样的普通人,更有黄县长这样的官员站出来坚决抵制,而且达成共识,结成同盟,并且见到了成效。(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3)(6分)郑成的性格特点是:①正直,有自己的操守。同事们争相找门路调往条件更好的县城中学,郑成一直坚守在镇中学,近二十年,不是他没门路,而是他有自己的操守,不愿找门道,托关系,领导、朋友、同事、亲戚求他找县长,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②真诚,善良。本不愿意为校长去找县长,但当校长问他与县长的关系时,他还是如实相告。同事小胡来找他时,他不知道怎么答复,是怕他尴尬和失望③淡泊名利,更在意精神上的满足。当黄县长在临走前提到,他妻子那事,于情于理,本该早解决时,他没有任何回应,但一说起当年那出戏,他甚是欣慰。(每点2分,每点概括1分,分析1分,其他答法,言之有据即可) (4)(4分)这笑包含如下一些意味:①当年那出戏演的圆满成功,让他们摆脱了请托之风的重负后的快意。②世事变迁,依然葆有纯真的同学情谊,没让世俗的名利掺进他们的友谊之中的欣慰。③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保全了自己的独立人格,没在崇尚捷径,请托之风盛行的今日迷失自己的自豪。④通过努力,弊绝风清时代的到来,可以期待的信心。(每点1分,言之有据,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这一定义告诉,首先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第二、在这三要素之中人物是中心。第三、小说的主题是最终目的。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在赏析小说时,一定要考虑这三个方面。A项文中看不出鲁校长热心教育,很有事业心,他只是想多争取教育经费。B项放下的只是一种个人的处世态度和原则,说放下尊严言过其实了。D项来找郑成去走县长关系的人少了,郑成并没有众叛亲离。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A项对鲁校长的分析有误,拔高了人物的形象。B项对“小姨父”的分析有误。D项对文章的情节分析有误。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最后才说出当年郑成宴请黄县长背后的真相,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这是考查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从结尾的形式上来看,这属于欧亨利式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可以从结构、形象、主题等几个角度作答。结构上来看,主要是与上文的伏笔形成呼应,从形象上来看,主要体现了郑成的善良和智慧,从主旨上来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小说的结尾要从结尾的形式、情节、人物、主题、环境等角度入手。比如点明情节特点,如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补充情节完整等;点明结构作用,如呼应上文,结构完整;点明人物作用,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点明主题情感作用,如深化主旨,加深情感。比如本题,应先明确结尾的形式,然后再从形象、主题等角度作答。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在刻画郑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要善于抓住作品对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的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比如,他有门路却一直坚守在乡镇中学,朋友请托也不改变自己的原则,表现出正直、有操守的一面;对待校长和同事的请托时的态度,表现出真诚和善良的一面。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郑成对待职位、名利、同事的态度上来分析其特点。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在两个老同学的相视而笑中结束,这笑包含哪些意味?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本题是考查结尾的意蕴。“两个老同学,相视而笑”,先从文章的内容上分析,从上文来看,“那出戏后,其实我也轻松了很多啊”,这是摆脱请托之风后的快意;“当初我调来当县长,全县我只认识你一个人,只有你一个老同学,只有你这层关系,你全帮我挡了”,保住同学情谊的欣慰。再从文章的主旨角度分析。比如保住精神家园等。 【考点定位】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点:1.掌握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2.答题时,要扣情节特点,运用术语,结合文本中特点的具体体现,举例分析;小说主题:1.一般是展现某种社会现状、社会面貌2.个体人物和时代的关系,个体人物 身上散发的人性的光辉,展现人性美3.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关系,讴歌这种人情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比如本题中,可以先结合语境分析其内涵,再结合文章主旨进行深入挖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写作手法,而这些章法,在建筑组合之中同样可以被灵活应用。大小、曲直、繁简、抑扬、奇偶、虚实等手法在传统建筑中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便是很好的例证。心是指宫室的中心,角是指檐角,诸角向心,叫“钩心”;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做“斗角”。在曲阜的孔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建筑结构。“勾心斗角”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而创造出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美学。其实就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如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都是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针锋相对。原本难以共存的拥挤的建筑,在建筑师的设计下反而和谐共生。

作为祭祀祖先神灵之用的天坛,其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而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而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则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

就单体建筑,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镶着象征天空的蓝色的琉璃瓦,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奇异感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丹陛桥,它连接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三座主建筑,贯通南北,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因此,当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在笔直的甬道不停回望,但见成贞门又与祈年殿相融为一,边走边回看,仿佛祈年殿越变越高,如升入云天。

可见,无论是大到整体布局还是小到一砖一瓦,天坛在几乎处处传递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在建筑中融入中国这一传统的宇宙观,让孤立分散的建筑,通过巧妙地布局,仿佛也具有了灵魂。

不同的民族之间总是有很多的文化隔膜,建筑尤其需要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建筑非但没有一味排外,反而博采众长。一方面传统建筑尊重本民族历史,但另一方面又力求创新,对于外来的建筑样式,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巧妙地将其改造、融合,赋予新意。因此,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中外文化的兼容并蓄,反而让传统建筑更多了几分异域的光彩,如圆明园中的西洋楼、“观水法”。在宗教建筑中,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北海公园湖面上傲然挺立的白塔,就是中外文化的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塔是一种佛教建筑,相传白塔是尼泊尔人阿哥尼的杰作。北海白塔,在这幅传统中国山水画中,非但无突兀之感,反而与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相映成趣,在阳光照耀下,放佛浑然天成,让人心生无限开阔之感。

从最初西汉传入佛教、唐代传入伊斯兰教、明清传入基督教,这些宗教在中国本土落地生根,不断开枝散叶,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教建筑形式。“和而不同”在其间大放异彩。

(节选自《从传统建筑看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

1.下列关于建筑组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建筑组合与写文章一样,也会灵活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技巧,而且一般都不会单独使用某一技巧。

B.使檐角向心,将诸个檐角彼此相向如同兵戈相斗,这种传统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很好地体现了建筑组合的章法特点。

C.传统建筑中以巧补拙的“钩心斗角”结构,本只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而设计,客观上却使建筑结构和谐美观,显出组合之妙。

D.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它们之所以显得和谐,与运用了组合的章法有关系。

2.下列对天坛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坛的设计注意体现古人的宇宙观,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

B.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外观形式,天坛的全部设计都是为了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表现“天”的至高无上,以供祭祀天地之用。

C.内坛、外坛、圜丘坛的布局设计,增加了天坛西侧的空旷程度,从而有利于人们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D.天坛建筑几乎处处体现出了“天人合一”这一传统的思想,让一些孤立分散的建筑,通过巧妙的布局,仿佛也具有了灵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民族因为众多的文化隔膜,其传统建筑总是固执而鲜明地体现着各自的文化特征,努力保护自身不受异域文化的影响。

B.一种外来的建筑样式,如果要与本民族本国家的建筑相融合,不能机械的照搬照抄,而要经过一定改造、融合,赋予了新意。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带来的建筑样式,之所以能够和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与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有很大的关系。

D.中国传统建筑不仅重视建筑组合,还注意空间布局,善于博采众长,从而既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又能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里面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儿子喜上眉梢推想着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有嗖嗖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他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箭囊里装着一支折断的箭。“我一直挎着这支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意志轰然坍塌了。后来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要求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整合下列句子中的信息给“道德风险”下定义。

①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

②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

③道德风险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或签约的一方的一种私自行为

④这种私自行为的目的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⑤这种私自行为可以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

⑥这种私自行为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道德风险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分析题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他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所以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的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四位同学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了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这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在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因此在教室里一片大乱。

E文中的年轻老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小说中回答问题的四位同学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文章题目的理解。

4.结尾写了老校长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注】①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此时作者独处囚房,是他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

1.体会“惊风雨”和“饱雪霜”的含义。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