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划横线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浩浩荡荡中华文明五千年,有那么一个人,长歌当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B.老师对参加野游的同学们表示了赞许,因为他们经过瓜田时,都能强忍饥渴,秋毫无犯。
C.在商界叱咤风云的他,在家里却没有一点大人物的风范,只是充当着一个温柔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的角色。
D.当时,有些学生比较桀骜不驯,不高兴时会随口辱骂师长,幸好师父教我们用爱心包容一切。
下列字词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博闻强识 酣畅 涕泗交流 短小精悍 激亢
B.洪亮 泪下沾襟 彘肩 解剖 做揖
C.胆颤心惊 吒骂 租赁 拍摄 创伤
D.殒身不恤 攒射 菲红 尸骸 编辑
下列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橘(jǘ)子洲头 百舸(kě)争流 挥斥方遒(qiú) 峥嵘(róng)
B.颓圮(pǐ) 青荇(xìn) 漫溯(shuò) 团箕(jī)
C.漂泊(pó) 共(gòng)其乏困 夜缒(zhuì)而出 目眦(zǐ)尽裂
D.菲(fěi)薄 喋(dié)血 浸渍(zì) 迥(jiǒng)乎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王运熙:平淡中自有丘壑
2月8日凌晨,著名文史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运熙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所挚爱的研究,离开了他所牵挂的学生。
王运熙1926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山县,从小就爱好古典文学。后来,王运熙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成为陈子展的助手。陈子展治学兼通新旧文学,目光宽广,思路开阔。他在和王运熙谈话时,滔滔不绝,上起先秦汉魏,下逮现代的一些学者和作家。正是在这样一种名师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情形下,王运熙走上了他的治学之路。
从1978年到1996年退休,王运熙主持的语言文学所集中了多位学科带头人,下设6个研究室,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成为学术研究的重镇。语文所成立以后,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完成了三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编写。
1983年到1996年,王运熙又在原有基础上与顾易生共同主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历时十余年,对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的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把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王运熙一生专注于学问,甘于淡泊,白首未改此心。他曾经说:上海的大闸蟹很好吃,但不吃也无所谓;但不让我看书写书,那就一天也受不了。虽是玩笑,却道出了他虽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心境。
王运熙赠给学生吴承学一本《文心雕龙探索》,他在书的扉页题写治学自警语:全面观照,准确把握。正本清源,探明原貌。他的治学亦如此,不求新、不求奇、不媚俗、不趋时,从文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最平实的学问。在研究《文心雕龙》时,王运熙的结论与北方一些学者,如,中华书局的周振甫,山东大学的陆侃如、牟世金,西北师范大学的郭晋稀等几位先生的观点并不相同,在当时引起了争论。王运熙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指导写作的书,并不是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和关学著作。他以原著文本为研究的出发点,努力把握刘勰整个文学思想体系,避免先入为主,用现代文学理论去套。因此得出的结论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同,逐渐被大家接受并信服。
王运熙先生做学问有独到的见解却不故作高深,从不说过头话,都是结合实际来讲,
这种做法让人十分敬佩。国家图书馆原馆长、文心雕龙学会会长詹福瑞告诉记者。
王运熙常为学生讲起近代以来的学术流派,信古、疑古、释古三派中,他将自己定位为释古既不盲目信古,也不一味疑古,而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地分析、鉴定,恰切地评述、印证,最后得出平实、适中的结论。
创新在王运熙那里具有不同的含义求实即是创新。他认为古典文学研究面对的是浩繁的历史材料,人们在面对这些材料时难免众说纷纭,其中便会夹杂很多误解,而研究如果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消除误解,这就是学术创新。
复旦大学教授、王运熙的弟子杨明告诉记者,王运熙一生孜孜不倦,只为求真求实。刘勰的《文心雕龙》中风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如何理解众说纷纭。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曾有过热烈的讨论,流行的学说认为风骨代表文章的内容、纯洁的思想、合乎道德规范的情感和意志等。王运熙对材料进行穷尽性的搜集,然后条分缕析,最后得出结论:刘勰所谓风骨,是指作品的艺术风貌、表现效果而言,不是就思想内容的高下邪正而言。
与此相承,王运熙也澄清了当时对建安风骨的误解。很多学者认为,建安风骨主要是指那些表现社会动乱、人民苦难的诗歌的思想内容。王运熙则认为,南朝人所说的建安风骨只是指建安诗文爽朗刚健的风貌。
王运熙服膺《札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和《史记,五帝本纪赞》的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将其作为治学的座右铭。王运熙的治学正是对这两句话的最好注解。
不作惊人之语,无剑拔弩张之势。但他很了不起,了不起就在于忠于学术,坚守学者的良心。杨明对王运熙的治学品行推崇有加。
直到去世,王运熙一直居住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套48平方米的旧房子中,从1978年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每天都能听到火车进出的轰鸣声。正是在这间斗室,走出了我国文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吴承学,也培养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批中坚力量,其中很多已然成名成家。
王运熙是在凌晨离世的,一如往常一般平静。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恰可比拟。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
A.王运熙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成为陈子展的助手。陈子展博古通今,思路开阔,引领王运熙走上了治学之路,为他从事文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B.文中提到周振甫、陆侃如、牟世金等先生,既为了说明王运熙的治学方法与治学态度与众不同,同时也显示了他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地位。
C.从1978年到1996年1983年到1996年从1978年至今等具体时间,使文中所述情况显得十分真实,突出了王运熙进行学术研究的持久。
D.王运熙说:上海的大闸蟹很好吃,但不吃也无所谓。表明他喜爱的是读书。他认为如果生活过于优越,就会影响学术研究,所以他乐居陋巷。
E.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是王运熙先生的写照。夏花绚烂比喻他活着的时候贡献卓越,若秋叶静美是说他去世时平静安然。
(2)文中多处引用了王运熙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王运熙的评价,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3)王运熙是怎样理解学术创新的?文中谈到了他的哪些学术创新?请简要概括。
(4)本文的题目是王运熙:平淡中自有丘壑,你怎么理解平淡与有丘壑?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2)激扬文字, 。
(3) ,冷漠,凄清,又惆怅。
(4)但我不能放歌, 。
(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荆轲和而歌, 。
(7)大行不顾细谨, 。
(8)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金人捧露盘•卢龙①怀古②》
【清】尤侗
出神京,临绝塞,是卢龙。想榆关、血战英雄。南山射虎,将军霹雳吼雕弓③。大旗落日,鸣笳起、万马秋风。
问当年,人安在?流水咽,古城空。看雨抛、金锁苔红。健儿白发,闲驱黄雀野田中。参军岸帻④,戍楼上、独数飞鸿。
【注】①卢龙,自古为北方边关要塞,汉代飞将军李广曾在此驻守。②此词作于词人被贬期间。③李广射虎而又为虎所伤,最终射杀猛虎的英勇壮举。④参军岸帻,东晋孟嘉落帽的典故,孟嘉是征西将军桓温的参军,桓温极为赏识孟嘉,并重用他。
1.在词的上阕内容中,作者运用哪些手法塑造“飞将军”李广的形象的?
2.“问当年,人安在”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下阕内容分析作者此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