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竞争中实现双赢 竞争,不是以一方胜利,一方失败为目的。真正的竞争,是在竞争中实现双赢。达尔文曾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是许多人忽略了其真正的用意,于是,许多公司在商业竞争中赢得不光彩。 山羊过独木桥游戏,两对选手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在竞争中实现了双赢。比赛虽然以胜利为目的,但是此类做法也未尝不可。虽然破坏了比赛规则,却收获了真诚与友谊,印证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箴言。 在竞争中实现双赢,企业才能不断成长。通用百年庆典日,福特公司为其送来一份大礼,便是用福特的灯光摆出庆贺字样。那些灯光,穿透层层黑暗,温暖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而缔造出两大奇迹。在汽车行业,福特与通用并没有因为极其相似的市场条件破产,而是在竞争中实现了双赢。 在竞争中实现双赢,企业才能不断成长。在繁华的城市街头,总会发现麦当劳和肯德基临街屹立。这两家快餐公司不仅市场相似,还有着许多其他惊人的相似,但却从来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使其中一家公司破产,相反,这两种快餐行业在竞争中不断成长,而在竞争中,实现了双赢。 相反,一些企业则在竞争中两败俱伤。阿里巴巴投资的快的打车软件与腾讯公司投资的快的打车软件之间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不少网友曾指出这种烧钱行为不仅为两家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还会使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诚信度明显下滑。竞争不一定要你死我活,对手只是让对方强大的助手。许多大公司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竞争中两败俱伤,放弃双赢,放弃成功。 竞争并不是要证明什么,良性的竞争会使双方受益。而在竞争中,许多公司都把对手当成敌人,非要殊死较量不可,结果呢,自己也没有得到回报,却付出了所有,赔了夫人又折兵。 竞争是一座独木桥,拥抱对手,感谢对手,然后转身换位,走出竞争的独木桥.收获成功,在竞争中实现双赢,独木桥也能人头如潮。只要你愿意转身,命运就会为你设一个新的成功之门。 在竞争中实现取赢,在竞争中实现成功,在竞争中改变自己,在竞争中懂得他人,在竞争中铸造成功,在竞争中…… 人生需要掌声,竞争需要双赢。人生需要浇灌,才奠开出金色的果实。竞争不是目的,对手是让自己变得强大的工具,竞争的本身在于实现成功,所以竞争需要双赢。 在竞争中实现双赢,才是最后的赢家。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注意材料的中的重点词语“规则”,“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从这个角度可以写“规则”的遵守问题,可以严格遵守规则,也可灵活变通。也可从“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的角度写“合作共赢”的内容,本人主张写“辩证的看待规则”较为理想。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本作文的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具体到本题而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对于“山羊过独木桥”的现象,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可以写“规则”的遵守问题,可以严格遵守规则,也可灵活变通。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修辞、句式要与示例相同。

向往是思想的折射,灵魂的写照,行动的先导。有的人向往奉献的快乐,于是就淡泊明志,心底无私;有的人向往索取的愉悦,于是就见利忘义,不择手段。因此,向往有好坏之分,是非之别。正可谓“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两句是“                        ”。

(2)李煜《虞美人》中写愁绪连绵不绝的两句是“                        ”。

(3)杜甫《阁夜》中描绘萧瑟冬景的两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①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沉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

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

【注】①绠绁(gěng xiè):绳索。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B.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C.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D.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 如《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处士,又名“隐士”,唐代习惯称为“高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表示年份)。“赤乌”是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孙权的第四个年号,共计14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将军赏识,奏请朝廷任命,从而走上仕途。

B.吾粲任职后,治理有方,名声政绩毫不逊于同道,后来不断得到任用。

C.在会稽太守任上,吾粲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隐士谢谭。

D.在宫廷斗争中,吾粲“抗言执正”,因正直而丧身,陈寿认为这是可悲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

(2)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思想之河汩汩向前

李泽厚对哲学的最初兴趣,要追溯到12岁那年的一次“精神危机”。那年春天,他看到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却突然感到:“人是要死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人生之谜霎时间击中了他,使他倍感困扰与悲观。

1950年,李泽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虽然身在中国最高学府,他大学时代却主要靠“自学”。那时刚解放,大学里许多课程还未开,冯友兰等哲学教授还在“改造思想”,所以李泽厚没有上过中国哲学史课。

李泽厚从大一开始就自己搞研究,有时逃课,有时上课看自己的书。他用老师的借书证借图书馆的线装书,每次借30函,要跑几趟才能全部扛走。有段时间他患病,一些活动不能参加,就把更多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他找到一间废弃的屋顶阁楼,在这里做了大量笔记。他回顾说:“我最大缺点之一,是不喜欢问,总是自己摸索,走了许多弯路。”

他的第一个研究目标是谭嗣同,本以为很好研究,“当时看谭嗣同,人很重要,书又不多,就投入进去了,结果吃亏了,他因为思想不成熟,现点相互矛盾”。稿子下了很大工夫,写了五遍,直到毕业才完成。多年后一个哈佛博士将其译为英文,十分佩服他分析得那么细。这篇《谭嗣同论》后来收进了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一书,影响很大。

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

李泽厚虽然成名早,但因政治表现不突出,成了社科院下放劳动最多的人。“文革”时,在干校只准读“毛选”,李泽厚在行囊里偷偷带了英文版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把“毛选”遮在上面掩护,还偷偷做了几万字的笔记。

蛰伏近二十年,1979年3月,34万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出版了,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实际上,这不只是一本研究康德的书,通过“批判”,李泽厚在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他将康德与马克思相联系,从中表达了“人类学本体论”的初步构想。在思想大解放的上世纪80年代,此书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已再版6次。

4个月后,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出版,同样引起轰动。

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继上述诸书之后,他又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和《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到80年代末,他完成并出版了《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

“那时,李泽厚每有新作发表,朋友间都要奔走相告。”时隔30年,易中天仍清晰记得《美的历程》带给他的震撼,“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不能为!”

在这之前,美学史的论著基本是教科书式的编年史,只有归纳,没有独创,更谈不上自己的理论体系,除了让人得到些“知识”,完全无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当时我也看过好些文学史美术史,不满意。所以这本书,每章每节,我都有些新东西。”

《美的历程》让年轻人看到了“原来学问可以这样做”:讲哲学,可以不套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的既定框架;讲文艺,也不一定要套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帽子,完全可以从作品和自己的感受出发。冯发兰先生称赞此书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精练概括,“一部死的历史,你讲活了”。

当时,正有一股自下而上的“美学热”袭来,青年人对美学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兴趣,《美的历程》更成了青年学子的架上之书、枕边之物。1986年,《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标题即为《请听北京街头书书摊小贩吆喝声“李泽厚、弗洛伊德、托夫勒……”》。

虽说《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但他说:“这在我写的书里,第三本也算不上!”在他看来,1988年出版的《华夏美学》更重要,因为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才是他真正的美学抱负!《华夏美学》在“儒道互补”的思路下提出了“儒”所派生的“情本体”美学、“乐感”美学,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度与广度,也为他后面的哲学研究打开了新的通道。

1989年,他的另一部重要美学专著《美学四讲》出版,他的美学观点主要集中在这本书中。时隔二十年后,2010年2月,美国最权威的世界性古今文艺理论选集《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第二版,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成层与原始积淀”。这套文集由柏拉图的论著选起,一直选到当代。李泽厚是进入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第一位中国学人。

(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12岁的一次“精神危机”使李泽厚对人生倍感困扰与悲观,但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机,这可以视为其思想之河的源头。

B.文章在介绍李泽厚哲学、美学思想和论著的同时,还借助易中天等人对其论著的高度评价,说明李泽厚远远超过了这些人。

C.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他相继出版了《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和《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吸引了大量青年学子。

D.《华夏美学》一书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表达了李泽厚真正的美学抱负,《美学四讲》集中体现了他的美学观点。

E.2010年2月,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权威文论选收录了李泽厚的《美学四讲》的部分内容,这足以说明李泽厚的美学研究所达到的高度。

2.本文着重讲述了李泽厚学术研究的历程,请简要概括。

3.为什么说《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了巨大声望?请简要分析。

4.你对文中“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