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落日 朱启平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落日

朱启平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仪式开始

九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两人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中华民国代表现在签字。”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请人陪同签字。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投降书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麦克阿瑟的参谋长苏赛兰将军本来是负责把那份投降书交给日方的,这时他却站在签字桌旁,板着脸和日本人说话,似乎在商量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记者们议论纷纷。后来看见苏赛兰在投降书上拿笔写了半晌,日本人才点头把那份投降书取去。事后得知,原来是加拿大代表在日本那份投降书上签字时签低了一格,占了法国签字的位置,法国代表顺着签错了地方,随后的各国代表跟着也都签错了,荷兰代表首先发现这错误,所以才和麦克阿瑟商量。苏赛兰后来用笔依着规定的签字地方予以更正,旁边附上自己的签字作为证明。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

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

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有删改)

1.开头第三段“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句有什么含意?

2.文章画波浪线处作者是怎样描写日本代表签字情景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以“落日”为标题有何深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文章分析。

 

1.该句描写海面上如林的舰船,满天飘扬的美国国旗,渲染出胜利的喜悦场面;在日本东京海湾出现这种兵临城下的气势,严重挫伤日本侵略者嚣张的气焰。(一方面,表现战胜国的威武气势,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战败国日本的颓然与溃败。) 2.作者对人物的动作做了详尽的描写(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行为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日本代表故作矜持和内心沉重,更能体现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把握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作者以“落日”为标题,有象征意义。“日”,日本的国旗是太阳旗。“落日”,寓示日本投降。作者详细记叙了日本投降签字的场面,用饱含感情的议论、叙事、抒情,表达了对胜利的快乐与欣慰,对日本的痛恨,对日本投降拍手称快的痛快之情。(探究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句子的含义。首先看这句话的性质,“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属于写景,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渲染一种氛围;然后回到文中,联系前后可以知道此时是日本签定投降条约的时候,“满脸笑容的水兵……”可以知道此时人们的心情是喜悦的激动的。再看句子本身“舰船如林”说明战胜方的气势,严重挫伤了日本的气势。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类题目主要有四种办法:关键词突破法、语句结构透析法、表达意图透析法、语句位置切入法。解答此类题目的步骤为:利用题干本身的指定和暗示语,确定答题区域;或是利用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文中的位置,向下或向上延伸确定答题区域。然后根据命题材料和问题的不同,再提炼表述语言,主要有三种措辞方式:一是“照抄式”,原文有完全合适的语句,把它抄过来即可;二是“选组式”,略加组合即成答案;三是“自撰式”,即用自己的语言自制成答案。如本题该句描写海面上如林的舰船,满天飘扬的美国国旗,渲染出胜利的喜悦场面。 2. 试题分析:题干的目标很明确,是“划线处日本代表签字的情景”,然后回到文中。重光葵是“挣扎上前”,“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除手套”,“执投降书”“看”“签”;而梅津美治郎“没有入座”,“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从这里可以看出文段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从他们除帽、除手套、倚仗等一系列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看似很绅士,很矜持,但从“挣扎上前”“看了一分钟”才“签字”中,可以看出他们内心的沉重,前面的一系列动作其实是在掩饰自己的内心。动作描写让场面更真实,更逼真,体现了新闻客观真实的特点。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考查人物描写的方式及其作用。人物描写的方式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等。这道题其实比较简单,只要阅读完文章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美国这这次投降书签字仪式上,处处显示其霸主的地位。日本向联合国投降仪式,麦克阿瑟安排在美国军舰上、美国国旗下,无非就是为了凸显示美国的地位。如本题作者对人物的动作做了详尽的描写(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行为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日本代表故作矜持和内心沉重。 3.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标题的含义。先看标题“落日”,再看文章所写内容:日本签定投降条约。然后找两者之间的连接点:日本的国旗是“日”,落日象征日本的投降。其中包含的感情可以联系文中作者写日本代表的句子,“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这些句子中可以体现出作者此时此刻胜利的激动喜悦,对日本的蔑视痛恨。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标题的含义主要有表面意、深层意、双关意、象征意、比喻意等。答题的时候既要答出文中具体的意思也要答出与主题相关的意思,还有对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作用。如本题结合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分析。“日”,日本的国旗是太阳旗。“落日”,寓示日本投降。作者详细记叙了日本投降签字的场面,用饱含感情的议论、叙事、抒情,表达了对胜利的快乐与欣慰,对日本的痛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 长沙》)

(2)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再别康桥》)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5)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6)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文后各题。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     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地     略:掠夺,夺取。

2.下列句子中,对古今异义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涕:眼泪

B.诸郎中执兵              郎中:宫廷的侍卫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3.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樊於期前曰:“为之奈何?” 今得闻教

③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曰        ④秦王必喜善见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4.下列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从选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深谋远虑,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秦王诱使樊将军自刎。

6.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对比)

B.“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借代)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比喻)

D.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未来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有大约40%左右进入蓝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

B.阅读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C.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了巨大压力,那么环境恶化问题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有报告指出,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以使吸烟人数减少4900万,避免大约1100万人因不吸烟而死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