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年灯 肖复兴 (1)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

现代文阅读

年灯

肖复兴

(1)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

(2)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子家阳台窗前的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

(3)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

(4)因为老爷子和我的儿子都在美国,一样读完博士,在美国成家、生子、工作,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较熟,也比较说得来。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快80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前列腺不争气,总得上厕所。便盼望儿子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了年灯。

(5)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画,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

(6)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著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

(7)大年初一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了……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

(8)一天半夜里,我起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

(9)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

(10)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离正月十五还有10天,年还没有过完呢。

(11)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2月25日,有删改。)

1.文章围绕“年灯”主要写了哪几件亊?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槪括。

2.赏析第⑥段画钱句子。

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它像硬石一样立在那里不动。

3.全文反复出现“年灯”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加以分析。

4.文中老爷子年年亮起年灯,期盼儿孙回家过年。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回家过年” 却观点不一。下面是某社区工作人员就“我们是否应该回家过年”的100份抽样调査结果。

(1)请根据调查结果,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

(2)针对本话题你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陈述。

 

1.①年轻时,母亲为我点灯,温暖着我。②老爷子从美国回来后,年年点亮年灯,但没能盼回儿孙。③去年大年夜老爷子点年灯,全家团聚。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意近即可。 2.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爷子年年挂年灯的执着,期盼全家团圆的强烈愿望。评分标准:3分。修辞手法,1分,作用分析2分。意近即可。 3.①结构: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形成整体;②内容:写出了老爷子每年点年灯,盼儿孙回家闭聚,突出他内心的执着。评分标准:6分。结构3分;内容3分,意近即可。 4.(1)大多数人都赞同回家过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赞同回家过年的人数更多。评分标准:2分。每点1分,意近即可。 (2)答案示例:示例一:我赞成。父母年事已高,他们盼望子女回家过年,享受天伦之乐,回家过年也是“孝”的一种表现。示例二:不赞成。过年只是一种形式,在哪过年其实都一样,我们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来,或者用其他方式向父母尽孝心。评分标准:4分。表明态度,表达恰当,言之成理即可。(只有态度没有分析不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围绕‘年灯’主要写了哪几件亊?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槪括”,这是考查学生概括情节的能力。应先找出有关“年灯”的事,然后进行概括。文中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三段,写年轻时母亲为我点亮年灯,第四段写老爷子为儿孙点亮年灯,但没能盼回儿孙;最后写去年大年夜老爷子家点亮年灯,全家团聚。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题思路:①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概括主要情节。②答题时对事件的概括,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作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③由于事件复杂,在概括时要避免情节相互交错。④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比如本题中,应找出与“年灯”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照模式进行概括。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第⑥段画钱句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文本的能力。从题干所问来看,属于局部鉴赏,故应从局部鉴赏的答题角度进行作答。先考虑修辞,“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它像硬石一样立在那里不动”,把年灯比作礁石,使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老爷子年年挂年灯的期盼之执着,表现出对全家团圆的渴望之强烈。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同时要在实际练习中不断地加以强化,培养自己对“表达特色”敏锐的感知力。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 ;②表现手法(次之) ;③表达方式(其次) ;④ 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 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涵咏。 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3.规范答题模式明确概念+具体解释+简述好处。其中“明确概念”最为重要。后两个环节应根据 题干要求具体处理,切勿死板地模式化操作。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全文反复出现‘年灯’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加以分析”。这是考查文中物象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形象、主题等角度分析,题干中说“反复出现”,这就暗示学生,“年灯”在文中好比一条线索,把事件、人物给串联起来;从对形象的角度来看,老爷子年年点年灯,表现出内心的企盼和执着。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散文中主要形象的作用往往同散文的主题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考查的角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考查,另一种就是对散文中主要物象作用的考查。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说出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说出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本题中所考查的“年灯”可以说是文章的一条明线,因为围绕“年灯”写了三件事;而且年灯上寄寓的是母亲对我的关心、老爷子对全家团圆的期盼。 4. 试题分析:本题结合语用题中的图表转换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第一问,“根据调查结果,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应抓住最大的数字,一个是63%,一个是89%,两者所代表的观点是对回家过年是赞同的,其中中老年人比年轻人的人数更多。第二问“针对本话题你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陈述”,应先表明态度,赞成或反对,然后陈述理由。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以表格为命题形式:1.命题形式:此类题将详细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列出,这些数据也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做题时要认真研读出它的 规律,依题目要求用文字准确地把规律表述出来。方法总结:1.重视整体阅读 通过整体阅读,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 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具体而言,图表式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部分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读图表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2.观察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3.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4.把握考题要求 不同图表形式,题干有不同要求,答案表述也各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①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管夷吾举于   (2)困于心于虑(  

(3)病愈(        (4四夷俱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月下飞天镜”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         图。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默写

(1)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 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6)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7) 中考后,你有幸游览新礓,面对奇特壮美、气势雄浑的风光,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 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品成功塑造了主人公简爱独立自主、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亲切感人。

B.《背影》《老王》《藤野先生》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杨绛、鲁迅,文体都是散文,都刻画了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

C.《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作品中“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征服‘星期五’收为奴仆”等情节极富幻想、引人人胜。

D.《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两篇文章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查看答案

小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对此,下列表达不得体的—项是(  

A.小明发微信给老师:“老师:我考上大学了,感谢恩师多年的栽培。”

B.小明父亲发短信向亲朋报喜:“犬子顺利考上大学,多谢大家关心!”

C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李叔叔说:“叔叔,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

D好朋友王勇对小明说:“恭喜你,改天我一定莅临你家当面祝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