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将题目“从来没有这样 ”(幸福、勇敢、自信、优伤·…)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

请将题目“从来没有这样         ”(幸福、勇敢、自信、优伤·…)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不少于800字。

 

从来没有这样幸福过 秋风拂过,金黄色的银杏叶与风共舞,零零散散地打着旋儿从枝头落入大地的怀抱。有时,一两片银杏叶不甘寂寞,逆着风儿落入桥下的小溪,扬起风帆,航向希望的远方。秋天是爱的季节,风儿爱抚过的果树结出沉甸甸的果实,在风中欢唱丰收之歌。甜的气息,爱的升温,幸福在秋风中传承,希望在秋风中播撒,我从来没有这样幸福过。 面对繁重的学业,生活显得有些枯燥、无味。每天的生活都以学习起而终。难得的假日,一家人选择回外婆家看望老人,散散心。一条林阴小道,通向远方,走过无人管理的草丛中,杂草扎得人痒痒。干净的裤腿上,不时沾上青绿色的汁液。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天空,但不再是爱蹦爱跳的小女孩,而是一个即将获取第一个旅程碑的初三学子。儿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想到小时候与小伙伴们的玩耍,想到外婆陪伴着我的岁月…… 到家了,外婆外公迎了出来。岁月的痕迹无情地爬上他们的眉梢,我长大了,他们老了。外婆挽着我的手,将我拉到饭桌前,兴奋地说:“瞧,这些是你最爱吃的,快,快坐下,尝尝外婆的手艺退步了没。”满桌菜香扑鼻而来,外婆一个劲地夹菜给我,她慈祥的目光如冬日的阳光般温暖,充满着爱意。我张大嘴巴,不停地埋头吃菜。或许对他们来说,看到我开心地吃光饭菜是最为幸福,而现在我所能做的,就是美美地吃完它们。看到他们幸福,我也幸福。 一天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外婆听到我们要走显得有些沮丧,但她并没有挽留我们。“走吧,都走吧,工作、学习要紧,不必惦记我们。”二老披了件衣裳执意要送我们,我们答应了。晚风吹拂,外婆的丝丝银发在空中飘舞,失去光泽的脸没有阳光的照射显得瘦削暗黄,皮肤褶纹粗糙,但她的双眼是如此明亮,散发着光芒。我们劝他们不用送了,他们停下了,但没有离开。第一次回头,他们在,第二次回头,他们在,他们就如两尊雕像屹立不倒,不同的只是外婆脸上挂着的不舍与泪光。第三次……心纠结在一起,第一次尝到心痛的感觉,泪水模糊视线……我们在小路的这头,他们在那头,爱把我们相连,不论分隔多远。因为有爱,天空变得更蓝,因为有爱,天堂不再遥远,外婆的爱是我坚强的后盾,我会为了所有爱我的人做的更好。我从来没有这么幸福过!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半命题作文,考生首先应先将标题填满,然后再分析标题的寓意,最后进行立意。比如本题,“从来没有这样……”,后面的可以是幸福、忧伤、自信、勇敢、骄傲等等。这一命题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从来没有”,说明这次的感受非常深刻;“这样”强调了所填感受的程度之深,对自己的影响之大。无论填写什么内容,在行文中都要通过具体的描写来体现。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首先要.把题目填补好。①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②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③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④填题,要提取自己的生活储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⑤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创新性了。⑥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⑦用心推敲,炼精妙文题。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要特别重视检查。一是检查通顺不通顺,主要看语言是否连贯,文理是否通达。有的同学为了题目的标新立异,不惜题文不对,这就本末倒置了。二是检查精彩不精彩,但要特别注意:不能以词害意,题与文要圆融和谐。如果题目通顺又精彩,那么这个半命题拟题就成功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年灯

肖复兴

(1)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

(2)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子家阳台窗前的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

(3)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

(4)因为老爷子和我的儿子都在美国,一样读完博士,在美国成家、生子、工作,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较熟,也比较说得来。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快80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前列腺不争气,总得上厕所。便盼望儿子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了年灯。

(5)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画,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

(6)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著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

(7)大年初一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了……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

(8)一天半夜里,我起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

(9)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

(10)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离正月十五还有10天,年还没有过完呢。

(11)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2月25日,有删改。)

1.文章围绕“年灯”主要写了哪几件亊?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槪括。

2.赏析第⑥段画钱句子。

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它像硬石一样立在那里不动。

3.全文反复出现“年灯”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加以分析。

4.文中老爷子年年亮起年灯,期盼儿孙回家过年。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回家过年” 却观点不一。下面是某社区工作人员就“我们是否应该回家过年”的100份抽样调査结果。

(1)请根据调查结果,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

(2)针对本话题你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陈述。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①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管夷吾举于   (2)困于心于虑(  

(3)病愈(        (4四夷俱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月下飞天镜”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         图。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默写

(1)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 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6)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7) 中考后,你有幸游览新礓,面对奇特壮美、气势雄浑的风光,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 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品成功塑造了主人公简爱独立自主、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亲切感人。

B.《背影》《老王》《藤野先生》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杨绛、鲁迅,文体都是散文,都刻画了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

C.《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作品中“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征服‘星期五’收为奴仆”等情节极富幻想、引人人胜。

D.《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两篇文章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