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注】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

【注】三板沙:明代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

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D.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C.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

2)尝书姓名于肢体日:“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1.A 2.B 3.B 4.(1)不久,三板沙的倭寇抢夺民船出海,任环、俞大猷在马迹山打败了他们。 (2)(任环)曾将自己的姓名写在肢体上,并说:“战场战死,是军人本分。(不过)父母给的身体,将来或许(要靠这来辨认)收殓。”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本句主要结合句意断句,联系起来,句意:不久倭寇侵犯太仓,任环率兵乘快马疾驰前线,与贼相遇,短兵接战,身负三处重伤几近死去,其随行宰夫(指行军厨师)保护任环突出敌围而自身战死,倭寇见状亦引众散去。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 项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1表示举荐授予和提升官职的词语:(1)表示举荐的:举、荐、征、辟、察、召、策等(2)表示授予和升迁的:起、拜、授、除、迁、提、拔、擢、进、晋、升、封、陟等。2表示罢免和贬谪的词语:贬、谪、左、迁、罢、黜、废、免、夺、出(京官外调)。3一般调动的词语:迁、调、徙、改、转等。4 表示暂代或兼职的词语,表示暂时代理的:摄、代、署、权、判、行、假(临时的,非正式的)。5 其他:表示追封官职的,如“赠”,表示恢复官职的,如“复”,补另外,还有一些词语表示不愿就职或请求离职的,如:去、不应、不就、不行、不受、辞、乞骸骨、致仕、告老、请老、 归田。等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C项D项三项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没有失当之处。B项,“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有误,“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是在太仓。文中的表述是“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有误,“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是在太仓。 4.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顷之”译为不久,“夺”译为抢夺,“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状语后置句。(2)补充句首主语“任环”,“分”译为本分,“或”译为或许,“战死,分也”判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夺”“分”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任环,字应乾,今山西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曾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在任期间皆以精明能干闻名,因而升调苏州同知。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性情慷慨,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嘉靖三十二年闰三月,任环率兵阻击倭寇于宝山洋,其小校张治战死。任环率兵奋力向前与敌拼杀,相持数日,倭寇逃走。不久倭寇侵犯太仓,任环率兵乘快马疾驰前线,与贼相遇,短兵接战,身负三处重伤几近死去,其随行宰夫(指行军厨师)保护任环突出敌围而自身战死,倭寇见状亦引众散去。没多久倭寇复来,任环包扎过伤口便率兵出海迎敌。此时海涛狂作,船工心存恐惧。任环执意前行且声色俱厉,结果大败倭寇,俘获、斩首百余级。紧接着任环又率兵在阴沙、宝出、南沙阻击倭寇,皆获全胜。故被提拔为按察佥事,专管整饬苏州、松州二府兵备。倭寇劫掠满足,全部退去,唯独南沙岛三百倭寇因战船坏损不能离去,而任环同总兵官汤克宽却陈兵固守营地未敢出击。数月后,海上倭寇复来,与南沙岛三百旧倭寇合兵,剽掠华亭、上海。任环等因此遭弹劾降罪,但不久被赦免。次年,倭寇侵犯苏州城,城门紧闭,城外的百姓绕城哭号。任环随即开城纳入百姓,经查活着进入城里的百姓不下几万人。彼时其副将解明道出城击溃倭寇,此役结束,明朝廷论议近年任环抗倭功绩,遂升迁任环为苏、松两府右参政官职。倭寇攻掠常熟县,任环率常熟知县王鈇袭击倭寇老巢,焚毁战船二十七艘。数日后,倭寇攻袭陆泾坝,守军都督周于德战败。任环同总兵官俞大猷率军击败敌军,焚毁战船三十余艘。倭寇进犯吴江,任环与大猷大败倭寇于莺臆湖,倭寇逃往嘉兴。不久,三板沙倭寇抢夺民船出海,任环、俞大猷在马迹山打败倭贼。另有屯驻在嘉定的倭寇,放火烧杀,全部焚死。此役论功,授任环一子为副千户。任环之母病故,其服丧期限未满(明廷规定,当官者为父母守丧须满三年限期,此间不得居官到任),明廷即命任环离乡奔赴前线迎敌。此时倭寇驻兵新场,任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二县官兵攻击倭贼,不想中了埋伏,保靖县彭翅等纷纷战死,任环被停俸以期戴罪立功。新场倭寇最终被任环剿平后,其上疏请求继续为母守孝服丧,明廷准其请求。两年后,任环病故。给事中徐师曾向明廷赞颂任环的抗倭功绩,朝廷遂下诏追赠任环为“光禄卿”,再授其另一子为副千户,并于苏州府建造祠堂,春、秋祭享。任环于行伍期间,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其曾将姓名写在肢体上,并对士兵说:“战场战死,乃军人本分。(不过)父母给的身体,将来或许(要靠这来辨认)收殓。”将士听罢都非常感激,因而其部属在战场上拼杀屡建战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

苏秀道中①

南宋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百姓艰难的崇高感情。

D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阅读,完成文后各题。

(一)

水调歌头•泛湘江①

南宋 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③。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遭谗言去职,从桂林北归途中。②蝶梦:梦蝶,出自《庄子》。水云乡:隐者居所,出自苏轼的诗歌。③渠:通“遽”,迅速。央:尽。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吴山”二句承上抒发词人深藏内心的渴望舟行到潇湘的意愿。“买得”三句进一层揭示此次北归,六月下湘江的机遇。

B“制荷衣”三句都是用了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制芰荷以为衣兮”“纫秋兰以为佩”“盍将把兮琼芳”。这三句承上转下,而屈原的伟大人格和作品,浮现在词人的脑海里,倾注到笔底下。

C“唤起”三句,以无比敬仰的心情赞颂屈原其人及作品的不朽价值。“九歌”即屈原的九首祭神乐歌;“三闾”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才华横溢的贾生。

D结尾“莫遣”二句把超越时空的思维意识回归到现实中清幽的自然画景,显示出乐趣迅速消失殆尽。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七夕节,到底在过什么

曹雅欣

七夕节之所以也被唤作是“中国的情人节”,是由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参与了其中。牛郎织女的故事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至少在西汉初年,这个神话传说就已经盛行于民间。

于是,七夕之时,闺中女孩儿们遥想着牛郎织女的挣扎与幸福,也在七夕的星空下许愿,希望为自己求得一份好姻缘。所以,与上元节的“情人会”不一样,七夕节只是“情人盼”,是没有约会、没有情郎、没有爱情的空想阶段。其实,女孩子们的乞求许愿,与其说她们在求一段爱情,不如说她们是在求一个良人,更不如说她们是在求一个人生。

这就涉及到古人的生活方式与婚姻观念:在古人看来,女儿在家是客,是暂居于娘家,只有当她出嫁、嫁到了终身仰仗的夫家、嫁往了托付整个大半生的外姓家庭里,那才算是“有家”。所以:女有夫,就叫“有家”;相对应的,男有妻,叫做“有室”;男女成婚,双方共同组成了“家室”。因此,女子出嫁,叫“归来”,是回归到了命中注定、三世有缘的屋檐下。古语称女孩嫁人,就叫“之子于归”。

在《诗经》里的一首贺新娘曲《桃夭》,是为踏出闺门的新娘子送上的一首贺歌,里面就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女子归来,家室完整。因此,女人成婚,是将终身赌注给了她要陌生面对的丈夫以及她要只身融入的夫家。所以闺中女儿期许未来的姻缘,说她们甜蜜幻想爱情那是奢侈的,她们紧张揣度丈夫与夫家,那才是真实的,因为那个男人、那个夫家的好坏,决定了她无可悔改、不可转圜的下半生命运。

七夕节,是我们臆想中的“情人节”,但古代女子甚至无缘言情、无心痴盼“情人”,只要命运赐给她的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良人”,那就是姻缘善待了她的人生。七夕的“情人节”,如果两心情热,那就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如果心境秋凉,那就是“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但无论如何,这一个“情人节”的本质:从牛郎织女的本源苦情算起,就是一个相思相望不相亲的节日,是苦中作乐而已的暂时私会;从女孩儿的闺中岁月看,又是一个望穿秋水候良人的节日,是没有良人时的一厢情愿。所以秦观最著名的宋词《鹊桥仙》形容这一个情感节点,也只好半是安慰半是无奈地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若两情相悦,自然还是朝朝暮暮的好,何必常做久别离;若两心相依,每一天便都是幸福情人节,不需要特定日期的苦盼。

所以,七夕节的风俗,古代女孩的乞求,无论乞求心灵手巧也好、乞求良人姻缘也好,都有无限辛酸在其中。——那样苦苦地求盼,那样深深地许愿,那样迷信地通过游戏来求一个吉祥预兆,正是说明了女性不能自主命运、不能把握幸福的悲哀。而今天过七夕节,很少有人再“乞巧”了,但是反而,我们的时代靠女性的投身职业、女性的自主婚姻,完成了古时女子在星空下专注乞求的幸福人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是爱情故事,所以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神话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西汉初年,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

B七夕节只是没有约会,没有情郎、没有爱情的空想阶段,只是闺中女孩遥想着牛郎织女许愿,为自己求一份好姻缘而已。

C古代女子终身仰仗托付大半生的,是外姓的夫家,因此,女子出嫁,叫“归来”回归到命中注定、三世有缘的屋檐下。

D古代闺中女儿期许未来的姻缘并非甜蜜幻想爱情,而是紧张揣度丈夫与夫家的好坏,揣度自己不可改变的下半生命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得一项是(   )

A古人认为女儿在父母家是客人,有了丈夫才算是“有家”,而男儿有了妻子,也才能叫做“有室”,男女成婚才能算是组成“家室”。

B古语称女孩儿嫁人叫“之子于归”,因为他们在送新娘子踏出闺门之时,会送上一首贺曲《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古代女孩,会在“七夕节”乞求心灵手巧,或乞求良人姻缘,但怎样的求盼、怎样的许愿,都蕴含着无限的辛酸。

D七夕节,只是我们臆想中的“情人节”,而对于古代女子,若命运赐给他一个还不错的丈夫,就是她很好的婚姻的运气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夕节的风俗实质是通过游戏来乞求一个吉祥预兆的迷信活动,它说明了古代女性不能自主命运、不能把握幸福的悲哀。

B七夕节从本质来看,无非是是相思相望难相亲的暂时相会,或望穿秋水候良人的一厢情愿,而非今天理解的浪漫幸福。

C文章引用诗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意在告诉我们,只要两情相悦,每一天就都是幸福情人节,不需要特定日期的苦盼。

D现在过七夕节,或许还有人“乞巧”,但更多的女性已投身职业、婚姻自主,无需再在星空下专注地祈求幸福的人生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真人秀: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常江

过去几年,“真人秀”这一从西方舶来的节目形态,在体验了超乎寻常繁华的同时也深藏着隐而未现的危机——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始变得越来越假,甚至在公众言谈中成为“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是阿道•思赫胥黎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预言,他所担心的正是文化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碎片,而真理则被掩盖于日常生活的琐屑狂欢之中。

电视节目是我们社会中最为活跃的文化粒子。从规律上看,任何一种节目形态发展的过程中都要解决三个问题:有人看,有意思,有意义。目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较为顺利地完成前两个阶段的任务,我们看到《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移植和改造,并将自己打造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眼下的发展方向,应当是着力解决第三个问题,它不但最难解决,而且也最“性命攸关”。

“真人秀”的本质虽是“秀”,但特色在于“真”。“真”,既包含节目形态设计上的真实性考量,即以记录而非虚构作为叙事和表现的主要手段;也明确要求节目在文化价值上承载一种不造作、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我们发现,在电视业更为发达的国家,“真人秀”是以普通人参与为主要形式的,明星真人秀并不是主流。素人真人秀节目对普通人的人性、情感和存在状态的真实呈现,以及赋予普通人的生活更高的透明度和合法性,被广泛视为电视文化的一种高贵态度。

也许是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中国的真人秀仍高度依赖“明星制”,在价值倾向上也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虽然“素人”的概念很早即被提及,但囿于电视产业的独特结构,真正有影响力的节目罕见。反而是在网络自制领域,一些新潮的生产者更好地捕捉了真人秀在形态和内涵上的发展规律,推出了兼容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素人实境秀,比如腾讯视频《我们l5个》将15个背景迥异的普通人置于平顶的封闭空间,进行全天24小时、一年365天的完全呈现,便在形态上十分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

不过,将中国的素人秀和欧美国家的主流素人秀相比,我们发现,风靡全球《幸存者》和《泽西海岸》等节目更多强调冲突的因素,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与西方文化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却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低俗化的可能性;而《我们15个》等素人秀却更强调“社群”的概念,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显然也是中华文明传统的要旨所在。

概而言之,如果真人秀节目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相脱离,则必然会演变成为娱乐而娱乐。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崛起,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逐渐意识到随着明星资源的耗尽和观众审美的疲劳,那种以“外国模式、明星出位、粉丝互掐”为传播特征的真人秀必将走向真实的对立面并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消耗殆尽。形态上的“素人”和“真实情境”以及文化价值上的回归主流,才是令真人秀焕发青春活力的必由之路。(有删改)

1.下列有关目前真人秀节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真人秀节目从西方舶来,已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移植和改造,并且被打造成了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

B国内真人秀节目由于某些“过气艺人”夺眼球、博出位的“孤注一掷”,变得愈来愈“假”,已经受到了公众的批评。

C国内真人秀节目太依赖“明星制”,素人秀尚未成为主流,但在网络自制领域,“有意思”且“有意义”的素人实镜秀已经出现。

D国内真人秀节目很多不追求“有意义”,渐渐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脱离,演变成为“为娱乐而娱乐”,这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人秀节目的“真”,是指在节目形态设计上以“记录”而非“虚构”作为叙事和表现的主要手段,在文化价值上承载本真的生活态度。

B赫胥黎关于真人秀节目“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碎片”的担心,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很有可能变成现实。

C以“外国模式、明星出位、粉丝互掐”为传播特征的真人秀将走向“真实”的对立面,其两个重要原因是明星资源耗尽和观众审美疲劳。

D《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在“有人看”、“有意思”层面上做得很好,但在“有意义”上还有欠缺,它们应以“有意义”为发展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人秀节目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两种:明星真人秀,素人真人秀。前者是明星出境,后者是普通人上场。后者比前者更有发展前途。

B真人秀节目要想真正具有生命力,在做好“秀”的同时,还须追求节目的“有意义”,要在形态上和文化价值上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

C“素人”概念早已提出,但中国真正有影响力的素人真人秀很少,这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真人秀在价值倾向上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有关系。

D西方文化推崇个人英雄主义,强调冲突因素的欧美国家的主流素人秀与更强调“社群”概念的中国素人秀相比,很难完成传承文明的任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要增设一名部门经理,本单位的员工张某、王某都相当符合条件,大家都劝他俩竞聘。张某表示对竞聘没有太大兴趣,只想过平淡的生活。而王某态度不同,积极准备,想通过此次竞聘取得相应岗位。

对这两个人的做法,人们的看法不一。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