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配 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已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阅读兴趣。

B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一方面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C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生动地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D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E小说中作者借“初中男同学”之口,既赞赏父亲精湛的演技,也隐约透露出父亲一辈子未能出演主角的复杂心理,体现了作者的精妙构思。

(2)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父亲,把题目改为《我的父亲》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1)CE (2)①刚嫁给父亲时满怀期望,认为父亲会大红大紫;②嫁给父亲后,深怀悔意,对父亲“配 角”职业颇为不满,公开场合尽量避免提及父亲的“演员”身份;③儿女长大后,对父亲多了关怀体贴,安慰受伤的父亲,提醒孩子不要干扰影响父亲拍戏。(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 (3)①人物形象上:这个画面是父亲拍戏结束后拍戏结束后辛苦、疲倦的状态直接呈现,通过父亲的动作、神态描写,强化了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小人物,辛勤、努力的配角形象特征。②情感表达上:结尾处的细节描写中蕴含着“我”对父亲的深厚情感,但情感表达含蓄委婉,隐而不露,意味丰富,引发读者想象。③思想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像父亲这样的普通小人物(“配角”)在社会生活中尽管不扮演主要角色,但他们认真生活、认真工作,也值得赞美。(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不同意。①原标题“配角”,具有双关义,标示出父亲的社会角色,一个扮演“配角”的演员,具有职业特征;同时也寓意着父亲在生活中的“配角”身份,符合父亲在小说中的各种表现和遭遇,“父亲”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与“配角”这个角色特征相吻合。②“配角”作为线索,始终贯穿着小说,小说中的几件小事也都是围绕着父亲的“配角”身份而展开的。③以“配角”为标题,鲜明地呈现小说的主题,即普通小人物(“配角”)在社会生活中尽管不扮演主要角色,但也认真勤奋地工作生活着,为家庭、为所爱的人无怨无悔全心付出,应得到人们的尊重。 观点二:同意。①改为《我的父亲》,明确交代主要人物形象。以“我的父亲”为题,揭示出主人公的伦理特点。②小说选择几件看似不关联的小事,都以“我的父亲”这种身份把几件小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描绘发生在“我”初中、高中、大学时期的几件小事,突出了父亲对母亲、“我”和妹妹的关爱。③以“我的父亲”为题,有利于作者把表达的情感与主题直接地呈现出来。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概括、分析和鉴赏能力。C项是从全文的角度概括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符合小说的原意,得3分。E选项中父亲的“复杂心理”,从上下语境可知:一方面,父亲对自己担任配角有清晰明确的认知,认为角色无大小,都是平等的;另一方面,父亲也因未能赚更多钱改善家庭招致母亲的抱怨和不满而感到痛苦,复杂情感交织。“初中男同学”所说的“如果”正是作者的巧妙构思。B选项的环境描写,突出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这里的表述没错。从全文看,小说只是选择了几个生活小事,并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判断比较牵强。但在“我到岳麓山看父亲拍戏”这件小事中,环境描写对强化人物形象的确有作用。A选项错误。小说开头先介绍了父亲的身份,然后再介绍名字;以名字的“伟大”衬托职业中扮演的角色的卑微,不存在“欲抑先扬”之说。D选项错误比较明显:前半句“几个人物”都“刻画得很生动”表述不严谨,后半句“重视描绘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不对,小说未涉及心理描写。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脉络,注意母亲对父亲态度的关键词语。期望——后悔——关心。写出情感变化的一点,给1分;根据小说的内容作相应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一般要写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思想内容三方面,;根据小说的内容作相应分析,好处特征表述要得当。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对于这种题型我们要观点明确,可以先从本义分析,拍戏的配角,然后从引申义分析,生活中的配角。结合小说内容展开分析,有条理、分点作答。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2)杜甫的《阁夜》中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创造了一种气象雄浑的意境,被人称赞写得“伟丽”的两句诗句是:__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

巴西蜂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①  杜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

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间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②万井:指巴郡。舂容:江水冲激之声。

1.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生三岁,值晋乱,徙家洛阳。孤贫力学,有远志,慕唐李大亮之为人,故字师亮。太祖幸西都,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召至行宫,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以为皆善,上怒,令武士拽出之。及还,语太宗曰:“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汝为相也。”

太宗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上不悦一榜尽与京官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

先是,诸州罪人多锢送阙下,路死者十常五六。齐贤道逢南剑、建昌、虔州所送,索牒视之,率非首犯,悉伸其冤抑。因力言于朝,后凡送囚至京,请委强明吏虑问,不实,则罪及原问官属。自是江南送罪人者为减太半。

雍熙初,迁左谏议大夫。三年,大举北伐,代州杨业战没。上访近臣以策,齐贤请行,即授给事中、知代州,与部署潘美同领缘边兵马。是时辽兵自湖谷入寇,薄城下,神卫都校马正以所部列南门外,众寡不敌。副部署卢汉赟畏懦,保壁自固。齐贤选厢军二千,出正之右,誓众慷慨,一以当百,辽兵遂却。

端拱元年冬,拜工部侍郎。辽人又自大石路南侵,齐贤预简厢兵千人为二部,分屯繁畤、崞县。下令曰:“代西有寇,则崞县之师应之;代东有寇,则繁畤之师应之。比接战,则郡兵集矣。”至是,果为繁畤兵所败。二年,置屯田,领河东制置言方田都部署,入拜刑部侍郎、枢密副使。

淳化二年夏,参知政事,数月,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齐贤母孙氏年八十余,封晋国太夫人,每入谒禁中,上叹其福寿、有令子,多手诏存问,加赐与,搢绅荣之。

(《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上不悦/一榜尽与京官/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

B太宗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上不悦/一榜尽与京官/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

C太宗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上不悦一榜/尽与京官/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

D太宗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上不悦一榜/尽与京官/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出师表》“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亦为此义。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表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雍熙初”中“雍熙”是宋太宗在位时的年号

C刑部,是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的事务。宋代刑部主官为尚书,刑部侍郎是次官。

D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接见大臣,商讨、处置国家重要事务的办公场所。未经帝王允许,不许人在其中随便进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齐贤为人自信,敢于坚持己见。宋太祖到西都时,虽已认可了他所陈述十件事中的四件,但他坚持认为自己所说的十件事都是好的。

B张齐贤审案认真,尺度把握得当。路上遇到从南剑等地押送去京的罪犯,就要来他们的案卷重审,为所有不是首犯的蒙冤者伸了冤屈。

C张齐贤勇于担当,能急国家之难。杨业战没,他主动向皇上请行以作策应;卢汉赟畏懦自保,他亲自带领两千厢军,身先士卒,击退了辽兵。

D张齐贤颇有谋略,讲究用兵之术。辽兵又一次向南进犯时,他将一千厢兵分为二部,分别驻扎在繁畤、崞县以应对来自不同方向的敌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因力言于朝,后凡送囚至京,请委强明吏虑问,不实,则罪及原问官属。

(2) 是时辽兵自湖谷入寇,薄城下,神卫都校马正以所部列南门外,众寡不敌。

 

查看答案

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不全部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组是(    

A.所见无非牛者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B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词类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良庖更刀,割也    登临之胜

皆以杏仁之        ④项王军垓下

⑤项王乃复引兵而    ⑥纵江东父老怜而

            秦者秦也

⑨后人哀之而不

A①⑤/②⑧⑨/③⑦/④⑥     B.①⑤/②⑧/③⑦⑨/④⑥

C①⑤/②⑨/③⑦⑧/④⑥     D.①/②/⑦⑨/③⑥/④⑤⑧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臣之所好者,道也

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然今卒困于此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⑥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⑦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⑧秦人不暇自哀

⑨戍卒叫,函谷举。

A①⑤/②⑧⑨/③⑦/④⑥    B.①⑤/②⑧/③⑦⑨/④⑥

C①⑤⑥/②③/⑦/⑧/④⑨   D.①/②/⑦⑨/③⑥/④⑤⑧

4.请在横线处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庖丁

②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

山东为三处

④使秦复六国之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宗族共同体聚居以围堡式大屋为前提,围堡式大屋以宗族共同体聚居为依9丑。这两个特征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同为北方南下流民,何以惟独这一支形成为客家人,关键就在于这支南下流民采取了兼备这两个特征的居处方式,前者是其形成的内在条件,后者是其形成的外在条件。

宗族共同体聚居使其不致被淹没、同化于江南各族之中,从而丧失其固有的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特征,得以持久地、较完整地保持其从中原带来的中古时代的传统,成为在南方腹地独具特色的汉族民系。围堡式大屋这种建筑特征,则是保证其上述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重要条件。围堡式大屋,不仅保证了客家人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发展,而且因其具有的封闭性、独立性,使其有可能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或同化,始终保持其固有的民系特征,而瓜瓞绵绵,百世其昌。“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表明建造客式房屋对于客家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这种房屋不仅把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区别开来,也是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原因。

凡是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就有可能形成为客家人,包括那些晚渡北人接受并实行了这种居处方式者,也就有可能陆续融入这一民系之中而成为客家人。因为早渡北人所采取的这种居处方式,是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既适应南迁后当地条件而又能保持其宗族和文化传统不坠的一种最佳选择,晚渡北人必须认同并实行这一居处方式才能融入这一群体而成为客家人。

凡是没有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则不可能成为客家人,而成为了吴人、蜀人、闽人、广东人……。同为北方南下的移民,何以并非都成为客家人的原因就应从这里去寻找。

客家人之所以能够实行这两个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与其所迁入之地域及社会环境亦有密切关系。陈寅恪先生在论述南北朝时期南北士族的差异时指出,南方士族“主要与城市、商业相联系,宗族则已分解”,因而大家族制度遭到破坏;北方士族“主要与农村、土地、宗族相联系”,因而大家族制度得以继续维持,“北方士族的势力可以延长或延续下来”。同理,从北方南下的移民,如果与城市和商业相联系,则其与宗族的联系就将受到破坏,其大家族制度便难以维持。如果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则其与宗族就有难分的关系,其大家族制度就将得以保持。因此,那些迁于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和发达地区,与城市、商业相联系的南下移民,其与宗族的联系亦受到破坏,从而深受江南之俗影响,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客家人。只有那些迁入相对落后、偏僻地区,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自然也与宗族有不可分割联系的那部分南下移民,才有可能继续实行宗族聚居,其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亦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从而保持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才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摘编自黎虎《汉魏晋南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族共同体聚居能使客家人免于被江南各族同化,较完整保持其自身传统,使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

B.围堡式大屋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特点,这种大屋不仅能保证客家人南迁后的生存发展也能保护他们特有的社会、文化、习俗和语言。

C.客家属于汉族民系,它实行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并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D.由于深受城市和商业气息的影响,宗族观念不强,大家族制度不复存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土族无法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是宗族共同体聚居这种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重要条件,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B.“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既表明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的不同,也点出了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条件和原因。

C.因为不认同、不实行围堡式大屋居处方式,有些晚渡北人无法融人已采用这种居住方式的早渡北人,以致最终没有成为客家人。

D.客家民系特色的住宅和居处方式,与客家人所迁入的地域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是他们南迁后生存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产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围堡式大屋,那么宗族共同体聚居方式不可能存在或持久,其固有的民系特征无法保持,也就不可能有今日之客家人。

B.客家人不仅来源于接受并实行了客家特有居处方式的南下移民,也包括深受客家文化习俗影响的甚至被同化的当地蛮夷之人。

C.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士族由于跟农村、土地联系紧密,同时与宗族的关系密切,维持大家族制度,所以他们南迁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D如果像客家人一样实行宗族聚居,维护并延续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汉族的其它民系也可能保持好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