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荆卿里 【清】袁枚 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我头入虎...

阅读下面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荆卿里

【清】袁枚

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我头入虎狼。

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

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

匕首无灵公莫笑,乱山终古刺咸阳。

荆轲山(其二)

【清】尹礼

豪气无论剑不疏,

祗缘生劫一筹迂。

图穷即断秦王首,

千载应传好丈夫。

1.袁诗尾联“刺”字用得非常精彩请简要赏析

2.两首诗对荆轲的评价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1.“刺”字形象地表现了山势的陡峭、高耸;赋予“乱山”以人性,仿佛它也替荆轲抱憾,如利剑般刺向秦都;呼应了“荆轲刺秦”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荆轲的深刻同情。 2.两首诗都赞美了荆轲精神和壮举;袁诗赞美中有同情,将刺秦失败归因为“匕首无灵”;尹诗赞美中重批评,认为荆轲“生劫”秦王的想法是“迂腐”的。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炼字题目解题步骤:解释该字的含义,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分析表达效果及情感。尾联则站在同情角度,替荆轲说话,希望人们不要嘲笑这位英雄,失败之因不在于人,而在于匕首“不灵”,没有发挥作用。你看那乱山锋芒如剑,直刺秦都咸阳。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刺”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刺”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刺”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答题模式: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读后可知,应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结合着生动形象的一般性作用,从乱山的特点,作者的情感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两首诗对荆轲的评价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可根据诗歌标题、作者及关键词分析作答。第一首可抓住“英雄”,第二首可抓住“豪气”“千载应传好丈夫”得出这两首诗歌均赞美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第二问,可抓住第一首的“匕首无灵”,第二首可抓住“祗缘生劫一筹迂”从二者对荆轲刺秦王失败的主客观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求同辨异,于诗歌来说,一是内容(意象、画面、情感、态度等),二是形式(结构、章法、技巧、语言特点等)。这里的比较,指向很明确,是就对荆轲的评价作比较。这就需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出评价语。一是第一首诗尾联,一是第二首诗的第二句,这是辨异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史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鲁迅曾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项王、项伯坐”,“ 东向”即“向东”,项羽坐在西边的主座,说明顽强刘弱

C.古人的称谓比较复杂,有直称姓名的有称字、称号、称谥号的;有称籍贯的。有称封号加姓名的,如“留侯张良”,留,古地名,刘邦得天下后,封张良为“留侯”。有称官职加姓名的,如“左司马曹无伤”、“左尹项伯”等。

D.称谓中还有尊称、谦称、贱称等,如刘邦对张良说的“君安与项伯有故?”句中的“君”是刘邦对张良的尊称。谦称表谦虚如张良说“项伯杀人臣活之”称自己为“臣”表示谦虚。贱称表示对对方的责骂轻蔑如范增骂项羽、项伯时说“竖子不足与谋”“竖子”即表示责骂轻蔑。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长于识人用人,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政治上敏感老谋深算能言善辩善于应变。

B.项羽不信任谋士不善用人政治上迟钝缺少谋略又自大轻敌。

C.刘邦能够在“鸿门宴”中死里逃生跟善于发展自身长处和利用项羽的品性弱点是分不开的。

D.在论成败上刘邦重用人之道项羽重形势仁义而作者司马迁重天意所归。

4.翻译下列句子。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对文段中加点的“中国人”“苟活者”理解正确的    

A.两者都是指所有的中国人。

B.前者指所有的中国人,后者指除“真的猛士”以外的中国人。

C.前者指中国的反动派,后者指一般的中国人。

D.前者指所有的中国人,后者指与作者一样的中国人。

2.对文段中划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这句话意在说明烈士牺牲的影响,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地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鼓舞。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说不出话”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因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B.因为反动当局的凶残暴行而愤怒得说不出话来。

C.为反动文人的下劣无耻出离愤怒,所以说不出话来。

D.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

 

查看答案

阅渎下面语段按要求作文

从11月15日上午开始,一篇叫做《我准备了10000本书,丢在北上广地铁和你路过的地方》的帖子开始在朋友圈刷屏。在“新世相”发起的这个活动中,演员黄晓明、徐静蕾、张天爱、张静初、董子健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地铁、航班和顺风车里丢下了贴有活动标志的书籍,并拍下照片,号召更多人参与阅读和分享。

“丢书”话题的缘起,是两周前英国演员艾玛·沃森(电影《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在伦敦的“地铁藏书”活动。“赫敏在伦敦地铁藏了100 本书”在社交网络上很快成为热门话题。新世相联系了伦敦地铁读书行动的负责人,在取得对方的支持后发起了中国版“丢书大作战”。 然而“丢书大作战”在得到广泛关注和大量赞誉的同时,也迎来了一大波“作秀”“圈粉“矫情”“山寨”等冷嘲热讽。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云销雨霁

B.此小大之辩也

C.罔薜荔兮为帷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

B.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C.众人匹之,不亦悲夫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