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圣彼得堡的留恋》中有一句话:“对于作家来说,必须拥有经历。”其实何止作家,对于其他人或事物也一样:经历,可以是财富,也可能是负担;经历了,可以更加成熟,也可能变得世故或麻木;那些经历,可以留在昨天,可以带到今天,也可以生成明天……请以“‘经历’之我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要局限于《圣彼得堡的留恋》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今天和未来的世界,是个科技无所不在的世界。学生遇到了作文软件,棋手遇到了对弈机器,医学遇到了克隆技术,太空遇到了载人飞船……科技令人惊叹,使人“任性”,也让人惶恐。面对科技,人类会自信,会自大,也会自卑……
请展开联想或想象,以“与科技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学校开展“走进西城”系列活动,请你写一段文字,向大家介绍某一名人故居、博物馆或特色街道等。要求言之有物,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②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如乱停乱放、恶意破坏、据为己有等不文明现象。请你写一段文字,倡议大家摒弃对共享单车的不文明行为。要求语言精炼得体,理由充分,有号召力。150字左右。
③请以“那熟悉的声音”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圣彼得堡的留恋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间,我更倾向选择后者。我觉得圣彼得堡更加宁静,更有历史底蕴。傍晚走在最笔直的涅瓦大街上,那些看上去已经非常老旧的灰色建筑,在灯光下似乎成为一件古老的工艺品。“旧”,让悠远的彼得堡更加真切,似乎有一种抚摸天鹅绒般的质感。
冬宫像一个沉默的300岁的老迈巨人,坐落在涅瓦河边上,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它的墙壁那样厚实,仿佛一千发子弹都不能将它射穿。我站在冬宫入口处,眺望着涅瓦河,想要寻找当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心中聆听那著名的炮声,可惜缘悭一面。
走进冬宫,满眼皆是高耸、巨大,无论是穹顶还是廊柱,都是那样饱满,仿佛不是人类建造的,似乎像大地、天空一样早已存在,让你觉得它能万年不败。冬宫里面有上千座大小不一的大厅,每一个大厅里面,墙壁上都悬挂着世界名画。达·芬奇、拉斐尔、毕加索的巨型原作,不可思议地呈现在眼前,让你总是无法相信这是真实的。至于高更、凡•高、马蒂斯的画作,那更是比比皆是,已经让你觉得毫不稀奇了。冬宫里面的画作和艺术品,是需要穷尽一生欣赏的,因为每一个大厅的每一幅画作,都足能让你为之驻足一生。可是人的生命太短暂了,怎么可能?半天的时间,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
我走出冬宫时,心中有赞叹,也有伤感。
在圣彼得堡,还应该去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居。作为一个写作者,能够亲近像陀氏这样文学大师的故居,哪怕在里面站一站,嗅一嗅故居里面的空气,都是一种幸福,也能汲取一些力量。
陀氏的故居在一条老旧狭窄的街道上,正门极小,而且比大街低矮了许多,与旁边街道上的房屋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有些寒酸。要是没有人指点,我根本不会注意这幢陈旧的二层建筑。
跟随着一位身材瘦高、面颊异常消瘦的中年女士在房间里慢慢走着,听着这位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博士专家讲解着陀氏的生活和他不朽的文学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冷酷地分析出人的精神的深层危机。我想起鲁迅先生的说法:在陀氏那“残酷到了冷静”的笔下,能够“在骇人的卑污的状态上,表示出人们的心来”,因而往往能“显示着灵魂的深”。还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一定渗透着作家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从9岁发作,一直伴随他终生。他25岁的时候,就以书信体短篇小说《穷人》一举成名。他被别林斯基称为“天才”,被涅克拉索夫称为“又一个果戈理”。他是文学天才,但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还是一个逢赌必输的狂热赌徒。
我端望着陀氏的肖像:阴沉的脸,深邃的目光,坚毅的下巴,无论如何都不能与酒鬼联系上,似乎也不像赌徒,可是现实……或许,这与他的终日酗酒、性格凶狠的父亲有些关系。
陀氏有着大起大落的人生。他在写完《穷人》的第二年,参加了彼得堡的革命小组。他尽管革命,但反对暴力,主张改良。后来,他因为牵涉一桩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随后被执行死刑,却又在刑场上被临时改判流放西伯利亚。流放几年后,又被释放,但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就这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度过了非凡的10年。
陀氏故居保存完好,打字机、礼帽、书桌、书柜、木床、孩子的木马,还有巴掌大小的便笺,都是当年的原物。那时候穷困潦倒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断搬家,这所故居是他在圣彼得堡的最后一处居所。他一生执着于研究“天堂与地狱”和“人与信仰”的关系,所以对自己居所的唯一要求,就是在屋子里的某一扇窗户望出去,一定要能够看见教堂的尖顶。我站在故居进门处的一个狭长的玻璃窗前,毫不费力地看见了不远处一座教堂的尖顶。
我没有嗅到故居中有丝毫的酒气,但却好像目睹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辉煌。在1866年到1880年的14年间,他奇迹般地完成了《罪与罚》《赌徒》《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4部巨著。其中,《赌徒》是在一个月之内完成的。如此高效,不能不提到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这位速记学校毕业的高材生,速记的速度,几乎超过了陀氏的口述。也正是在妻子安娜的帮助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才在出版社规定日期内完成了《赌徒》的写作,才彻底买下了这栋房产。从此,漂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终于在圣彼得堡安定了下来,有了一个安定的家。
陀氏每天晚上写作,上午睡觉,下午接待上门求教的读者。当他在书房睡觉时,他的孩子们绝对不能打扰他。在故居,我见到了孩子们从书房门缝下塞进去的小纸条原件,上面写着歪斜的俄文:爸爸,我想吃糖。
就像陀氏作品里的人物自身都具有双重人格、自我对立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一个矛盾的共合体。他一方面严厉、阴郁,一方面又友好、温善,他的一生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艰难度过。最后,在一个冬季的夜晚,他因为挪动笨重的书架,导致脑血管破裂而死去。为他送行的人们,默默无语地跟在他的灵柩后面,长长的队伍,不见尾端。
他的妻子在他死后,什么都没有拿,只带上了装满陀氏手稿的皮箱,离开了这幢能够随时看得见教堂尖顶的居所。后来我们之所以能够见到那么多陀氏的著作,与这位贤良的妻子有着重要的关系。当年托尔斯泰知道安娜的行为后,大加赞赏,称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在陀氏故居,我足足待了两个小时。走出故居时,心中有赞叹,也有伤感。
我望着那显得寒酸的大门,突然想起了陀氏的一句名言: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
是的,苦难也是财富——对于作家来说,必须拥有经历。
离开圣彼得堡,冬宫里的明亮辉煌和陀氏故居里的灰暗沉闷,总是在我的眼前交替浮现。假如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不用问我为什么。我的答案,只在我的心里。
(取材自武歆同名散文)
(重要提示:答题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使用“陀氏”或“陀翁”称谓即可。)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更喜欢圣彼得堡的原因是这里很老旧的灰色建筑像古老的工艺品。
B. 作者在心中聆听“阿芙乐尔号”的炮声,更加感受到此刻冬宫的安静。
C. 时间仓促,不能充分欣赏冬宫里的艺术作品,作者因此觉得“伤感”。
D. 孩子们写的纸条,让作者感受到孩子们的顽皮和陀氏作为父亲的慈爱。
2.作者在走出冬宫和陀氏故居时,两次都“心中有赞叹”,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这两次所“赞叹”的内容。
3.请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4.离开圣彼得堡后,陀氏故居的“灰暗沉闷”还浮现在作者眼前。这里的“灰暗沉闷”有哪些含义?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原因是什么?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文字化解开来,根据表达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王安石《桃源行》中“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这两句,实际是化用了《桃花源记》中的“(1)______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2)_____________”是化用了北宋刘攽《九日》中的“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王勃《滕王阁序》中的“(3)_____________”是化用了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①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②,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 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 “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 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
2.下列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一项是
A.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陶渊明《桃花源诗》)
B.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韩愈《桃源图》)
C.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刘禹锡《桃源行》)
D.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王安石《桃源行》)
3.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夫毁誉是非不可定矣。以汉高之略而陈平之谋,毁之则疏,誉之则亲。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知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所听必悖矣。何以知其然耶?
《吕氏春秋》云:邾①之故,为甲裳以帛,公息忌谓邾之君曰:“不若以组。”邾君曰:“善!”下令,令官为甲必以组。公息忌因令其家皆为组。人有伤之者曰:“公息忌所以欲用组者,其家为甲裳多以组也。”邾君不悦,于是乎止,无以组。邾君有所尤也。邾之故为甲以组而便也,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以组不便,公息忌虽无以为组亦何益?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也。凡听言不可不察。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尽啜之。文侯曰:“乐羊以我故,食其子之肉。”堵师赞曰:“其子且食之,其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从城上视牛如羊,视羊如豚,所居高也。窥面于盘水则圆,于杯则亏,面形不变,其故有所圆有所亏者,所自窥之异也。今吾虽欲正身而待物,庸讵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是知天下是非无所定也。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是非者,孰是孰非哉?
夫忘家殉国,则以为“不怀其亲,安能爱君?”卫公子开方、吴起、乐羊三人是也。若私其亲,则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则忘其身”。穰苴杀庄贾是也。故《传》曰:“欲加之罪,能无辞乎?”审是非者,则事情得也。
(节选自《反经·忠疑》)
【注】①邾,古国名。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毁之则疏,誉之则亲 毁:破坏
B. 多有所尤,所听必悖矣 悖:谬误
C. 人有伤之者曰 伤:中伤
D. 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也 累:妨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何以知其然耶 其谁不食
B. 为甲裳以帛 乐羊以我故
C. 不若以组 若私其亲
D. 于杯则亏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官为甲必以组
(邾君)命有关的官吏制作甲裳一定要用丝带连缀
B. 窥面于盘水则圆
在盘子里放上水,看自己的面影,(面部)就是圆形完整的
C. 所自窥之异也
自己能看出水中面影的区别罢了
D. 临军约束则忘其亲
4.下列诗句阐释的哲理和作者的观点“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接近的一项是
A.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②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6.本文对“听言”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选择其中的一点谈谈给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