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 李宇明 “一带一路”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

李宇明

“一带一路”建设借用丝绸之路这一历史资源,与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它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形态。海行靠舟,陆运需车。语言,即思想之舟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如何铺路?怎样搭桥?

既达意又表情。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五通”。实现“五通”,当然需要语言互通。首先,政策要用语言表述。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与措施,并使相关政策、法律、规划、措施为民所知所用,环环都需语言交流。其次,设施联通更需语言连通。语言之路不通畅,其他方面也难以通畅。再次,“五通”之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但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为命运共同体,实现利益互惠、责任共担,民心相通更为根本。“一带一路”建设可以用英语等作为通用语,但这种通用语只能达意,难以表情;只能通事,难以通心。欲表情、通心,需用本区域各国各族人民最乐意使用的语言。粗略统计,“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的国语或国家通用语有近50种,再算上这一区域民族或部族语言,重要者不下200种。这50种或者200种语言,乃是表情、通心之语,应当列入“一带一路”语言规划的项目单中。

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互利共赢,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在各种概念的中外翻译中,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特别要注意能让更多的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注意词语使用得体。比如“汉语推广”“过剩产能输出”等,都未必是合适的用语,因为这些词语要么含有不平等的话外之音,要么是用中国眼光看世界,容易引起误读。此外,有人把“一带一路”分为“新起点”“真正起点”“黄金段”“核心区”“中心线”“支点国家”等,特别是国内一些地区正在“抢占制高点”。如此“截路分等”是否合适,值得仔细斟酌。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与“互联网+”使语言的作用急遽放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重视语言规划。第一,研究“一带一路”语言状况。摸清底数、列出清单、组织调研,建立语言数据库。第二,注重培养语言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学习不断升温,公民外语水平大有提高。但学习的语种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第三,了解相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及语言使用习惯。语言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使用习惯是重要文化习惯。第四,充分利用语言技术。当下人类的语言交际多数伴随着语言产品,得助于语言技术,比如智能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PPT、翻译软件等。第五,做好社会语言服务工作。语言服务,需要政府与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需要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双腿行进。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9月22日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带一路”建没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源,与曾创造多彩文明形态的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关系,打造互利共赢的共同体。

B. 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提出“五通”,其中就有语言互通。“语言互通”才能更好建设“一带一路”。

C. “一带一路”建设尽管可以用英语等大语种作为通用语,但更需使用本区域的近50种甚至不下200种的能够表情、通心之语。

D. 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使用得体的词语让更多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实现“五通”,无论是政策互通,还是设施联通,都需要发挥语言在沟通方面所起的桥梁作用。

B. 在“五通”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其实是个根本因素,而真止能够促进民心相通的通用语不能只是达意,还要表情。

C. 要实现语言上的平等互惠,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注意词语使用得当,对一些含有不平等话外音的词语要少用、慎用。

D. 信息化时代,往人数据与“互联网+”使语言的作用急遽放大的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充分重视语言规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一带一路”的语言建设中,要想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最好制定有关术语使用与翻译原则,拟定不建议使用词表或忌讳词表。

B. 由于外语学习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能使用“一带一路”建设中“表情、通心”语言的人才十分缺乏,需要加大培养力度。

C. 语言政策、语言使用习惯可谓“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对此,应研究并出版相关书刊,以便遵守语言政策,尊重语言习惯。

D.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语言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利用语言技术,政府和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做好语言服务工作。

 

1.B 2.C 3.C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对应的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开头处,结合文本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五通’。实现‘五通’,当然需要语言互通”可知,与文不符。“五通”,并不包括语言互通。A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C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D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通过分析,可发现这三个选项与原文相符,是正确的。 2.试题分析:C项,结合文本第三段内容“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在各种概念的中外翻译中,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特别要注意能让更多的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注意词语使用得体”“因为这些词语要么含有不平等的话外之音,要么是用中国眼光看世界,容易引起误读”可知,此项曲解文意,“少用、慎用”错误。据原文第三段语境,不能使用“含有不平等话外音的词语”。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本题A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开头部分,B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中间部分,C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D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四段,通过与原文比对,就会发现只有C项与原文不符,是错误的。 3.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将选项对应原文信息,一一对比,找出答案。C项无中生有,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可知,原文未提及语言政策、语言使用习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A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B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D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通过与原文比对,可知这三个选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更应该从我做起,从遵规守纪开始,讲诚信,敢担当,做品德高尚、堂堂正正、诚实守信的人。

请以“诚信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主题鲜明,内容详实,立意新颖,感悟深刻,体现诚信,展现当代中学生明礼诚信奋发拼搏的精神面貌。

(2)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文字简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独立创作,真实原创,严禁抄袭,低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国家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请写一段话说明其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中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菊花的适应性强。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  ①  。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   ②   ,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      ③    ,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

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不忘却纪念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是缅怀过去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 ③⑤①②⑥④    B. ③⑤②①④⑥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①④⑥③⑤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尽管我国文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但令人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是,多数获奖作品并未进入当下多数国人的阅读视野,因此难以成为传承久远的经典之作。

B. 据人社部消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全部调整到位,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共一亿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有所改善,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C.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D.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