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如“烽火扬州路”。

B.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C. 玉门关:又称玉门,在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汉代置关是古代出塞的必经之路,如“孤城遥望玉门关”。

D. 阴阳:阴指山岭的南面、河流的北面,阳指山岭的北面、河流的南面,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化常识的掌握。题中D项,阴阳内容说反了。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点睛: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的解释: 由于华夏一族主要是从被称之为“母亲河”的黄河流域繁衍而来的,所以其流传下来的民谚,俗语中的物候学现象,自然多是黄河流域的当时客观实际的描述。 山南谓之阳,是“天时”。 由于黄河流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终年都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对于山来说,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所以称之为阳;而北面位于山高和斜射的阳光形成的阴影区内,则称之为阴。相对人的主观体感来说“温暖”为阳,“寒冷”为阴。用现代人的术语讲,反映了古代人对“温度”的认知。 水北谓之阳,是“地利”。 由于河水水流的侵彻力,会在地面形成河流的河床,或称河道。上古时代,也没有大规模的人工水利工程(河堤)的束缚,洪水季节,河流就会溢出河床,淹没沿河两岸。由于黄河流域总体地势北高南低。洪水退去,北岸地势高,洪水期间溢出的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回流回河床;而南岸由于地势低,也就会自然依地形形成溢出水的积潴,在下一个(年度)洪水季节来临之前,随环境温、湿度的条件而逐渐蒸发。再加上地下水位的因素。因此,一般情况下,河流北岸都会比相对的南岸更加干燥。相对人的主观体感来说“干燥”为阳,“潮湿”为阴。用现代人的术语讲,反映了古代人对“湿度”的认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B.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多处目标3月21日晚遭到西方国家战机的空中打击,这是自19日以来西方国家第三次空袭的黎波里目标。

C. 今年3月的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海啸规模巨大是由于震源浅且地震规模大造成的,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也放大了海啸能量。

D. 出血热的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而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螨虫所致。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 我当年住在北平的时间很短,如今只有些走马观花的印象。

B. 今年以来,国家在短期内突然连续出台几项政策,各种市场传言就不翼而飞

C. 她十九岁加入香港代表队,一九九零年在北京亚运锋芒毕露,夺得一面银牌。

D. “放手”并不代表停止关怀;而是意味着我不能越俎代庖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自幼天资聪颖,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备。

B. 江苏省无锡市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别开生面

C. 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

D. 我们提倡刻苦学习,深入钻研,浅尝辄止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C.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两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

D. 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2.作品末尾三句化用了宋代词人秦观《满庭芳》中的词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做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 ②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黄龙戍战火连年,可以想见征人久戍之苦,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间。

B. 这首诗描写了闺中少妇与塞上征人两地相忆的情感。

C. “今春意”和“昨夜情”,不仅表现出良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而且还表现出思念之切。

D. 本诗通过描写闺中怨情,直接讽刺了边将的无能,表达了反对战争,渴求和平的心愿。

2.颔联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