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例句: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音符。
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浮列车的优点。不超出20字。(4分)
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列车成功通过了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列车采用的是常导电磁吸引力控制悬浮原理,运行中列车悬浮8-10毫米,时速在80~160公里之间。由于磁浮列车是在路轨上悬浮行驶,没有轨轮的机械磨损,因此列车运行平稳而安静。据了解,与时速可达500公里左右的高速磁浮列车相比,这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成本低,适合城市内部和市郊卫星城之间的快速运输。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词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昔日的北大荒,蒿草遍野,满目凄凉,没有拓荒战士的勇敢起步,何来今日黑土地上的 ?
(2)面前是一座雄伟高峻的山,山上羊肠逶迤,山巅 。
①滚滚麦浪,遍地瓜果
②麦浪滚滚,瓜果飘香
③独特风光,神奇无比
④风光旖旎,神奇秀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在这次民族联欢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等,这些受到了来宾的热烈欢迎。
B. 市政府投巨资兴建的同兴立交桥终于竣工了,它的建成将大大缓解我市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C.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 清明小长假期间,各地旅游出行人数大幅上涨,各地铁路、公路、交通、民航等部门高度重视,全力保障游客出行安全畅通。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看到小岗村村民按下的一个个红手印时,大家深深地感到,他们怀念的沈浩不仅是一位村官,更是一位和他们休戚与共的亲人。
②看到这个场景,老大娘七手八脚地把小梅推到炕上,拉过一条被子来给她盖得严严实实,生怕她感冒了。
③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导购的劝说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④当地政府以人为本,安土重迁,发给搬迁户一笔搬迁费,使他们在建好新家园之后,有足够的生活费用。
⑤钱钟书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让人不赞一词的地步,是一位十分难得的奇才。
⑥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本来就弱的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其教学质量。
A. ①④ B. ②⑤ C. ③⑥ D. ①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救人
三石
我觉得还是应该再采访一下他。
一件如初夏的信江水一般温暖的事情。
沿信江河往上,拐过森林公园,便没有那么热闹了,冷冷清清的,只有几个好静的人散步游玩。然而一个失恋的女孩,却打破了这里的清静。
她跳进了信江河。
开始的时候,几个散步的人并没有注意到什么不对,只有他,从女孩整齐的衣装中感觉到,女孩绝对不是下水游泳。
于是,他跳了下去,跳进了信江河。当然,在跳进水的一刹那,他没有忘记呼喊一声“快来人哪,有人落水了”。
可他不会水,或者说是水性极差的那种,他在水中扑腾着,眼见要沉入水底,更别说救女孩了。好在他入水前的那一声呼喊,引来了一对散步的恋人,他们冲了过来,先后跳进了信江河。
恋人中的男孩将失恋的女孩救了上来。而让他没有面子的是,恋人中的女孩费尽力气,将足有70公斤的他打捞上岸。
次日的晚报刊登了这则暖人的新闻。
这新闻便是我采写的。
而我想,是否能为这则新闻做一个后续报道?
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原因种种,但他的特殊身份应该是其中之一。
他是个不小的领导,在当地算得上是号人物。他应该不会水,一个不会水的领导,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下水救人?是什么促使他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答案或许只有他能告诉我。
在他那间宽敞气派的办公室,我再次见到了他。
他并不想接受我的采访,态度很坚决,直到我退而求其次,表明只是想解答一下内心的疑问,同时还动用了他的一位老领导的关系——他的这位老领导恰巧是我的长辈,他才勉为其难。
所以,我至今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正式采访。
事情的经过极为简单,没有必要过多赘述,我只是直接表达内心的疑问。
“是的,我不会水。”他很坦然地说,“我是西北人,老家一片黄土高坡,只有几个小沟小渠,最深的时候也不会过腰,所以我从没有学过游泳,典型的旱鸭子。”
“可你一点儿都不会水,怎么没有丝毫犹豫便跳进水中去救人?初夏的信江河,水流湍急,难道你就一点儿没有考虑自身安危吗?”
“谁说我没有犹豫?”
“你犹豫了吗?”
“我当然犹豫了,只不过时间很短,也就几秒或者十几秒吧。”
我点了点头,赞赏地说:“你犹豫了,说明你考虑了后果,在这种情形下,你仍然义无反顾下水救人,我觉得更加高尚。”
他笑了。
不知为什么,他的笑给我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所以我问:“你为什么这么笑?”
他沉默了,没有立即回答。
于是我追问:“你为什么不回答?”
他仍没有回答,却反问我:“你觉得在当时的情况下,我除了下水救人,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
“你为什么这么说?说一句你可能不爱听的话,你的选择可能是最糟糕的选择,原本人家只需要救那女孩便可以了,因为你贸然下水救人,救援的人还得救你。”
他又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他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眼睛看着别处,说:“其实,我下水不是为了救人,我是救我自己。”
我瞪大了眼睛,表情绝对云里雾里。
他继续说:“你知道,在这个不大的城市里,我也算是个知名人士了,认识我的人不少。那天散步的时候,一路上有不少人跟我打招呼,当时的情况是,如果我不果断下水救人,以我的身份,事后肯定会有闲言碎语,指责、谩骂可能会铺天盖地。所以,虽然我不会水,虽然我也有些犹豫,但只能跳下去。至于跳下去之后怎样,那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说完这段话,他又笑了,却是苦笑。
我恍然。虽然潜意识中也认为他的这种想法多少有点儿道理,但我还是表示了不同意见,我说:“你不会水,这是能够解释清楚的,我想公众也是能够理解的。”
“解释?你认为我有解释的机会吗?有人会相信我的解释吗?”他的语气咄咄逼人。
“万一,我是说万一,在场的人都不会游泳,即使会游泳,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将你救上来,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说到这儿,我顿住了,但我想他能明白我的意思。
果然,他盯着我,一字一顿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跳下去,我可能被水淹死;问题是,如果不跳,我可能被唾沫淹死。”
时值初夏,我竟然打了个寒噤。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我”采写了这则暖人的新闻并希望做后续报道是因为“我”天真无知。
B. “他”多次拒绝“我”的后续采访,直到“我”动用“他”的一个老领导的关系才勉强同意解答“我”的疑问,是因为“他”想保持自己在大众眼中的美好形象。
C. 小说结尾写的我竟然打了个寒噤是因为“我”为“他”近乎冷漠无情的理智行为感到震惊。
D. 小说多处前设伏笔,后予呼应。这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更为严谨合理。前因后果分明。
E. 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与一般的叙述紧紧相连,这使小说在形式上显得很简洁,但又没有影响文意的表达。
2.小说中的“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标题是“救人”,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以此为题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