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是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①_______。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②_______。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③__________。这是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音乐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 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 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明代格调轮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 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 太过分了。
A. 或则 或则 所以 只是 甚至 那就
B. 不是 而是 然而 因为 所以 却
C. 不仅 而且 因此 如果 就 甚至
D. 无论 还是 甚至 既然 就 然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此次演出的作品力求在艺术人文内涵上贴近时代,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展现戏曲艺术的时代新风貌。
B. 在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市场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建立粮食安全责任制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C. 中药采因为自然属性多样化的特点,所以供需双方要依靠形状、颜色、气味等物理特征通过现场看货才能完成交易。
D.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基础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吴检察长表面上是个冷语冰人,其实他内心像一团火,尤其对贫苦农民充满温情。
②对于“老人跌倒扶不扶”及“如何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个问题,他们两人见仁见智,观点大相径庭。
③厦门“飓风肃毒”专项行动如火如荼,警方根据线索,全力追捕毒贩,取得了丰硕战果。
④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从支持《新青年》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倒有几分寂寞荒凉的古战场情景。
⑤我深刻体会到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的价值,工作中的一切辛酸苦辣顿时甘之如饴。
⑥现在大多数人即便读书也是东鳞西爪浮光掠影的文字信息的汇集,难得有对着美食大快朵颐似的阅读快感。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听到“________________”,虽然有一些山歌村笛i,却“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出洞箫声的吹奏效果和魅力。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
郑谷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一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
B. 两首诗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意境。杜诗以静衬动,以碧山衬托鹭鸶的动;郑诗以动衬静以鹭鸶的动衬托环境的静。
C. 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娴静从容,自由自在。
D. 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
E. 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杜诗描绘的是鹭鸶捕鱼图,充满生趣;郑诗描绘的是鹭鸶休憩图,娴静自在。
2.将杜诗中的“惊飞”与郑诗中的“飞下”互换,可以吗?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