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禅茶文化是传统茶文化的重要形式,由法师带来了禅茶表演,使嘉宾感受到禅茶的庄严与雅致。此外还有“十大名茶”的展示和宣传,清一色茶棚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B. 罗湾社区举办了一场草地音乐会,主要针对社区内的低保人员、残疾人员、老年人举办,虽然表演者们都不是专业的歌手舞者,但也着实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场视听盛宴。
C. 温州学正初中部围绕培养学习领域和发展空间宽广、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融合、个性特长突出的优秀人才为目标,计划2017年面向全省招收初一新生80人,实施小班化教学。
D. 临安建筑师陈浩如设计的猪舍里,一百多头黑猪享受着游泳池和后花园,吃的是农场自产的有机大麦,听的是久石让的轻音乐,这样的中国最美猪圈真让人也恨不得搬进去住。
下列各句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B. 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
C. 啊!换一个姓名吧!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变。
D. 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宋蔡襄),“颠坑仆谷相枕籍”,“惊尘溅血流千载”(宋苏轼)。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B. 伽西莫多的脸色又黯淡起来了。微笑还在一片阴云间停留了一会,但那是痛苦的、无力的、带着深深悲哀的微笑。
C. 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世人。
D. 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而且,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顾客走进温州物美便利店不免懊丧(sàng)。这家店没有收银台,想买东西,必须掏出手机扫下商品二维码进行移动支付,这就是当下最洋气的“跨境电子商务O2O实体体验中心”。
B. 龙湾街道“最美回家路”沿江慢跑活动4月17日全面拉开帏幕了,春风十里,一起去奔跑吧,站在高堤上瞭(liáo)望,江面波光,江岸碧草繁花,一切皆是醉人的春色。
C. 没有去过颐高数码城边上的春哥肉蟹煲(bǎo)的食客,很难以温州顶级老饕自居,店里总是吵吵嚷嚷、人声鼎沸,正应证了“吃美食最好到巷子里找”这句话。
D. 温州市民中心有一个“全球首家自助售餐机”。点点频幕,投入纸币,不到30秒,一撮(zuǒ)调味粉,一份热腾腾的工作套餐摆在了面前,有菜有肉,足够一个人吃饱。
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知道了要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借助它走出困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理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请你以“储蓄人生”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乐 书
宗 璞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我不是一个做学问的读书人,读书缺少严谨的计划,常是兴之所至。虽然不够正规,也算和书打了几十年交道。我想,读书有一个分——合——分的过程。
分就是要把各种书区分开来,也就是要有一个选择的过程。现在书出得极多,有人形容,写书的比读书的还多,简直成了灾。我看见那些装帧精美的书,总想着又有几棵树冤枉地献身了。开卷有益可以说是一句完全过时的话。千万不要让那些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侵蚀。即便是列入必读书目的,也要经过自己慎重选择。有些书评简直就是一种误导,名实不符者极多,名实相悖者也有。当然可读的书更多。总的说来,有的书可精读,有的书可泛读,有的书浏览一下即可。书经过区分,选好了,读时就要合。古人说读书得间,就是要在字里行间得到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得到言语传达不尽的意思。朱熹说读书要“涵泳玩索,久之自有所见”,“涵泳”就是在水中潜行,也就是说必须入水,与水相合,才能了解水,得到滋养润泽。王国维谈读书三境界,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豁然贯通,便是一种会心。古时有人自外回家,有了很大变化,人们议论,说他不是遇见了奇人,就是遇见了奇书。书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过要使书真的为自己所用,就要从合中跳出来,再有一次分,把书中的理和自己掌握的理参照而行。虽然自己的理不断受书中的理影响,却总能用自己的理去衡量、判断、实践。
其实,这些都是废话,每个人有自己的读书法,平常读书不一定都想得那么多,随意翻阅也是一种快乐。因为从小在书堆中长大,磕头碰脑都是书,有一阵子很为其困扰,曾写了《恨书》、《卖书》等文,颇引关注。后来把这些朋友都安排到妥当或不甚妥当的去处,却又觉得很为想念,眼皮子底下少了这一箱那一柜或索性乱堆着的书,确实失去了很多。原来走到房屋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宏论,感受到各种情感,这里那里还不时会冒出一个个小故事。虽然足不出户,书把我的生活从时空上都拓展了。因为思念,曾想写一篇《忆书》。近几年来眼疾发展,几乎不能视物,和书也久违了。幸好科学发达,经治疗后,忽然又看见了世界,也看见经过整顿后书柜里的书。我拿起几部特别喜爱的线装书抚摩着,一部《东坡乐府》,一部《李义山诗集》,一部《世说新语》,还有一部《温飞卿诗集》,字特别大,我随手翻到“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不觉一惊,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真诚和执著呢。
寒暑交替,我们的忙总无变化,忙着做各种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我和老伴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每晚在一起读书,其实是他念给我听。朋友们称赞他的声音厚实有力,我通过这声音得到书的内容,更觉得丰富。书房中有一副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我们也焚香,不过不是名贵的龙涎香,而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虫骚扰。古人焚香或也有这个用处?
四时读书乐,另两时记不得了。乃另诌了两句,曰:“读书之乐何处寻?秋水文章不染尘。”“读书之乐乐融融,冰雪聪明一卷中。”聊充结尾。
(略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作者引用《四时读书乐》中的诗句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使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显得
十分完整。
B. 作者认为,读书有一个分—合—分的过程,不过要使书真的为自己所用,就定要活学活用。
C. 文章提到曾写《恨书》、《卖书》、《忆书》等文,表达了作者对卖书的悔恨及对书的
思念之情。
D. 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运用对偶修辞格写出了读书的快乐心情,亦使文章典
雅脱俗。
E. 本文语言纯朴雅致,读之如同品味一杯清淡甘醇的新茶,慢慢为其内在的真情实感所吸引。
2.阅读文章第四段,简要概括“分—合—分”的读书过程。
3.结合文章,解说下面这句话的作用。
我们也焚香,不过不是名贵的龙涎香,而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虫骚扰。古人焚香或也有这个用处?
4.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说,“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读书的至高境界”的体会。(22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