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人对人类农业起源的贡献,即我们的祖先最早驯化出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人对人类农业起源的贡献,即我们的祖先最早驯化出的两种作物粟与稻。戴蒙德说,中国人最早驯化出的两种作物是黍与稻,这是错将“粟”说成“黍”。混淆粟黍,由来已久,波及中外。

粟与黍是不同属的植物,亲缘甚远。虽植物形态各异,但种子酷肖,故“小米”的称呼一般来说是兼括二者的。且二者地理分布与栽培条件极其相似。乃至不仅国人常常混淆二者,在外国的产地和中外学术界都同样存在这一问题。

我们的先祖最早驯化出的,且养育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是稷。古人说稷为“百谷之长”,稷就是粟。但恰恰在这里发生了分歧。从明代李时珍到当代何炳棣,这派观点认为稷是黍。笔者简述“粟”派学者对此的匡正。

自《孟子》以来,古籍中便出现“五谷”一词。五谷有两个说法,其一是稻、黍、稷、麦、菽,其二是麻、黍、稷、麦、菽。两说法中均有黍与稷,故二者不该是一物。那么“百谷之长”的稷是何物呢?先看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游修龄在其著作中列出了1949~1990年49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黍与粟的情况。其中黍8处,粟36处,其中有两个出土地是黍粟共存。以上可见粟在新石器时代的压倒优势。并且,“粟不但在人类居住址的窖穴中出现,而且出现在随葬品中。这对我们考察粟在当时人们的意识观念中的地位,是一个极有启示的证据。……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出自随葬品的作物。”史前遗址中黍的数量远逊于粟,但于省吾指出,商代甲骨文中黍出现的次数特别多。原因何在?有人判断与商代嗜酒之风相关。张光直说,远古人以为酒能通神。而甲骨是用于占卜的。早期作物中,能酿酒者当为尤物,黍屡见于占卜文字似合乎情理。黍若毫无地位,在后人眼中也不会与粟混淆。黍是黄河流域自新石器时代起仅次于粟的作物。

关于粟的起源曾有埃及、印度之说。黄其煦的研究表明,埃及之说无考古证据,而印度发现的是龙爪稷,与粟根本不是同一种属。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遗址有过粟的发现,年代为公元前4000年,玉米出现后粟被放弃。中欧的湖居文化中也发现过粟,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西亚只有黍,没有过粟的发现。粟系中国人最早种植,是明显的事实。黍的起源有几家意见。德堪多认为,原产于埃及—阿拉伯地区,传入印度,再传至中国。赫尔拜克则认为,源于埃塞俄比亚。野生黍的存在是判断的关键一一考古遗址发现早期作物,若该地区没有其野生物种,则前者系传入的可能性很大。中国学者李瑶指出,我国存在野生黍。我国野生黍与栽培黍的亲缘关系是否已被实验证明,笔者尚不得知。但中国最早种植黍的可能性很大。游修龄还指出,稷黍同物一派的成员主要是植物学家和草本专家,而稷粟同物一派的成员多为农学家,如贾思勰等人,后者更内行。

    (摘编自郑也夫《文明是副产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粟与黍虽然植物形态不一样,但是种子类似,因此我们中国人把它们又都称作小米。

B. 古人说的“百谷之长”是否为稷,仍然存在争议。李时珍和何炳棣认为稷是黍,本文作者认为稷为粟。

C. 在1949~1990年49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黍出现8处,,粟出现36处。可见粟在新石器时代具有压倒优势。

D. 粟出现在随葬品中,这一重大发现有利于我们考察粟在当时人们的意识观念中的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史前遗址中黍的数量远逊于粟,但商代甲骨文中黍出现的次数特别多,这是黍在商代特殊地位的反映。

B. 商代黍地位的提升,有人判断与商代嗜酒之风相关。黍能酿酒,因而成为尤物。

C. 粟的起源曾有埃及、印度之说,但经过黄其煦的研究,这个观点被否认了。

D. 与粟类似,目前学界对黍种植的起源也有多种意见,但中国最早种植黍的可能性很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国对人类农业起源的贡献在于最早驯化了粟与稻,而不是戴蒙德所说的黍与稻。

B. 在粟与黍的分辩讨论中,植物学家和草本专家普遍认为稷为黍,农学家普遍认为稷为粟。农学家更内行,因而他们的观点也更可靠。

C. 判断黍起源的关键是该地区是否存在野生黍。中国学者李瑶指出,是我国野生黍与栽培黍的亲缘关系还没有被证实。

D. “五谷”一词大概产生于战国时期,最早出现在《孟子》一书中。关于“五谷”的具体所指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

 

1.B 2.D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题中B项“古人说的“百谷之长”是否为稷”不存在争议,存在争议的是何为稷。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答题关键词“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 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题中D项“粟系中国人最早种植,是明显的事实。”目前学界对粟的起源并不存在多种意见。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C项“我国野生黍与栽培黍的亲缘关系是否已被实验证明,笔者尚不得知。”,并不是没有被证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她在看手机”“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最近,南京一群小学生记录下生活中最熟悉的“刷手机”场景,汇编成一首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②《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l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常看手机。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超过一半家长承认回家看手机的时间多过陪伴孩子。回家后放不下手机的爸爸妈妈在关注什么呢?大部分家长表示,其实是随便刷刷,“微博一刷,微信群里回几条,一两个小时没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21.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完成下面两幅对联的上联或下联。

⑴上联:妙笔绘就赤壁景(苏轼《赤壁赋》)

下联:                   

⑵上联:                                   

下联:伤今众求学有长幼尊卑(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山水诗可丰富知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    。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更精粹。所以,“读万卷书”正好可以  。读好的山水诗还有教化的功用,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苏轼生活在党争酷烈的北宋中后叶,一再因文字受累,因群小告讦遭祸,动辄得咎,进退失据,其生存环境之凶险,实非常人所能想象。对于自己历尽坎坷之由,苏轼曾有过冷静的反思。                                                                 

①苏轼深爱陶渊明《饮酒》一诗,称“与渊明诗意不谋而合”

②于是,“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予。以谓宁逆人也,故卒吐之”便成了苏轼的最终选择

③所谓“不谋而合”者,即世人皆与世推移,而自身与世俗并不谐合

④因此,不愿违背自己心愿的苏轼,“吾驾不可回”,其人格理想不可逆转

⑤正是这种勇气与品格,给苏轼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⑥苏轼乃性情中人,“性不忍事”的坦率性格因其人格的自觉而无可更改

A. ③①④⑥⑤②    B. ③①⑥④②⑤    C. ⑥①③④②⑤    D. ⑥④①③⑤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长城》作为张艺谋的第一部全英文作品,故事通俗易懂,场面震撼宏大,这是张艺谋首次与好莱坞在形式上的握手。

B. 湖南卫视大年初一播出了《歌手》第二期,比上一期更扣人心弦,来自哈萨克斯坦的90后小伙儿迪玛希夺得了第一名。

C. 今年是旅游过春节最火的一年,有人在国内游中寻找新的“年味儿”,也有人在境外游中感受异国的风情。

D. 近年来,欧洲逐渐失去了创新的动力,根本原因是其竞争力下降所致,不能归咎于来自外部新兴经济体的竞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